黃須菜,濰坊濱海鹽鹼地里長出的天然美食

“黃鬚菜味道鮮美。我奶奶喜歡涼拌,或者作餡兒蒸包子,小時候在老家經常吃。對我們來說,這就是家鄉的味道。”在濰坊市區工作的吳先生說。

黃鬚菜,濰坊濱海鹽鹼地裡長出的天然美食

提起黃鬚菜,無人不曉。關於黃鬚菜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有很多傳說。相傳,唐朝大將薛仁貴東征時,追兵逼迫,軍糧盡絕,兵士飢寒交迫,只好用當地這種野菜充飢。後來反敗為勝,設宴慶功時,薛仁貴憶起此菜的功勞,便令人採來烹製,百官品後,眾口稱讚。此後逢宴必備此菜,並冠名皇席菜。

黃鬚菜又名“皇喜菜”,顧名思義就是連皇上都喜歡吃的一種野菜。相傳,“皇喜菜”受到明成祖喜愛,立八稜碑紀念“皇喜菜”。據考證,八稜碑是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擬文解縉所書,其書作雋秀工正,遒勁有力,乃傳世佳作。該碑高3米餘,文中有三百六十六個字詳述漁夫與救命“皇喜菜”,黃底為圓形,上為八角蓮花帽,由一塊厚20釐米的八稜平板拼對而成,上為八角蓮花帽,此碑在1979年返修羊橋時在河底發現,期間民間壘在牆中收藏,現存放在濰坊羊口石器博物館。

這個時節,黃鬚菜像山林裡的楓葉般逐漸變紅,紅中還透著紫光,這時的黃鬚菜已經成熟。

據介紹,若是春夏時節來到濰坊濱海,鹽鹼地上一片綠色,茂密的黃鬚菜伏在地表,這時的黃鬚菜才是品嚐的最佳時節。鹽鹼地植物難活,因而這黃鬚菜成了羊口地標性的美食。

黃鬚菜,濰坊濱海鹽鹼地裡長出的天然美食

黃鬚菜不僅是一道美景,它還是一道美味可口“菜”。 在上了年紀的老人眼裡,黃鬚菜是救命菜。81歲的李翠芝老人是地道的濰坊濱海人。“羊口是鹽鹼地,不能產糧食,以前也沒有工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許多人吃不上飯,每到春夏,家家戶戶派出最壯的勞力,推著獨輪車,去找黃鬚菜。黃鬚菜可以拌著吃、炒著吃、甚至煮著吃。可以說,在那個年代,黃鬚菜養活了全家人。”李翠芝說。

即使過了採摘黃鬚菜的季節,它的種子也可以當做口糧。“冬天漲潮,種子被海浪捲到岸上,大家就把種子收集起來,磨成粉,摻上玉米麵,蒸熟就能當一頓飯。”李翠芝說。

在濰坊濱海,流傳著一首關於黃鬚菜的小詩:“兩岸灘塗一奇觀,盡是黃蓿蓋地面。春來好似紅絨被,秋天恰如紅地毯。莫言溼地無楓葉,蒼天年年賜紅氈。”淺短的詩句,寫出了黃鬚菜的特點。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以後,人們仍然難以割捨這樣的美味。黃鬚菜作為濰坊濱海的特色野味,不但走上餐桌,也開始走入大雅之堂。

“採摘尖頭嫩芽,洗淨、過熱水焯燙半分鐘,撈出,浸泡涼水,擠幹水分,加入蒜汁、味極鮮、蝦皮,攪拌均勻,吃一口,又鹹又滑,清爽可口。”李翠芝說。

炎炎夏日,涼拌黃鬚菜是幾乎當地很多飯店的主打。燙過的黃鬚菜,擠幹水分,加入豬肉剁餡,包成大包子,黃鬚菜的清香,巧妙地蓋過了肉的油膩,因而味鮮滑嫩。近兩年還流行炒黃鬚菜,青嫩的黃鬚菜過水後,清炒則脆滑爽口,加肉則去膩嫩香。一些飯店中的做法更加新穎,有的把黃鬚菜做餡炸春捲,有的加入蘆筍、火腿等材料做湯,燙頭濃郁,口味清新。

“春夏時候,每次經過濰坊濱海,我們都會忍不住採上幾把,還有些人專門採集來出售。在菜市場上經常見到,家裡的長輩都愛吃。”市民單說。

黃鬚菜,濰坊濱海鹽鹼地裡長出的天然美食

黃鬚菜含有豐富的植物油和碘,對預防“粗脖子病”有明顯的作用。黃鬚菜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對心臟病、高血壓等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濰坊周邊地區的汽車司機經常駕車到這裡,臨走時總忘不了帶些黃鬚菜回家品嚐,或作為禮品贈饋給親朋好友。家在淄博的賈先生經常往來濰坊濱海和淄博之間,“我母親,愛吃黃鬚菜,另外聽說它對高血壓有一定效果,所以每次回家都給她帶。”

黃鬚菜,濰坊濱海鹽鹼地裡長出的天然美食

如今,作為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如何開發並發展相關的黃鬚菜加工產業,讓黃鬚菜走上全國人民的餐桌,成為很多濰坊濱海人思考的問題。近日,由勝偉集團申請的“濰坊黃鬚菜”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正式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核准註冊,濰坊農產品又添一國家地理標誌。勝偉集團成功註冊“濰坊黃鬚菜”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意味著濰坊這一地方特色產品將獲得國家法律更多保護,它以證明商標的形式確立了“濰坊黃鬚菜”地域使用的專屬性,不僅能明顯提高濰坊黃鬚菜的經濟價值、增強市場競爭力、杜絕假冒偽劣,同時也成為濰坊農業的又一張綠色名片——勝偉集團將進一步強化“濰坊黃鬚菜”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作為原產地證明商標的功能和保護作用,努力打造“濰坊黃鬚菜”品牌,使“濰坊黃鬚菜”成為全國農產品中的佼佼者。

作為國內領先鹽鹼地產業生態運營商,勝偉集團利用2600餘項鹽鹼地領域相關專利及六大先進鹽鹼地核心技術,通過鹽鹼地覆育和保護性開發,不斷培育和推廣種植濰坊黃鬚菜、紫花苜蓿、鹼地玫瑰、有機果蔬等一大批鹽鹼地特色植物,並建設現代化鹽鹼地生態示範園區,持續輸出鹼地特色農產品,實現了鹽鹼地上的產業化運營,開創了一個鹽鹼地上的鹼悅生活新型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