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华等你来|李成林:空军梦,报国志

李成林

我在清华等你来|李成林:空军梦,报国志

毕业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八中学校,招飞测试通过并成绩优秀的他进入航天航空学院的飞行学员班学习。

李成林怀揣着一颗爱国心,克服了招飞测试和学习上的种种困难,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如今在清华园,他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为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军人不断努力。

我在清华等你来|李成林:空军梦,报国志

志存保国,报考空军

在高中,李成林做出了足以改变他一生的决定——报考空军。

“正如我虽然憧憬清华,但从未想过能成为一名清华大学生一样,我曾向往军旅生活,却觉得成为一名军人离自己很遥远。”李成林说。

李成林在高中时期对于世界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了解到新时期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带来了诸多挑战,李成林怀有一颗爱国的拳拳之心,也想为祖国助力。在招飞宣讲会上,李成林看到空军前辈血洒长空为国征战的历史,一个念头出现在他脑海中:“好男儿,当从军!”在家人、老师同学的支持下,李成林毅然参加了空军招飞选拔。

至此,军人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一个印在他自己身上的烙印。

“一个国家的强大军事实力是这个国家和平稳定的保证,落后就要挨打,当战争来临,我愿以身许国。”李成林斩钉截铁地说,仿佛在向着祖国郑重地宣誓。

报考空军的流程从高三上学期一直持续到了高考后,历经初选、复选、定选等多次选拔。初选在重庆,当时李成林一行十几人进行了身高、体重、视力和身体有无明显伤痕的检查,超过半数人被淘汰。

初选通过后,李成林去成都招飞局参加复选和定选。每次选拔历时两天半,经历转椅、电测听、外科、内科、眼科等数十个大项的检查。此外,还有心理素质选拔、模拟舱和体育锻炼等等项目。总共上百个小项,光眼科一项就有数十次的检查和测试。

令李成林最难忘的项目是转椅和模拟舱。转椅是选拔飞行学员的一个传统项目,参选者坐在转椅上根据提示音左右摆动头部,与此同时转椅开始转动,历时两分钟。转椅测试结束后还要观察半个小时以确认没有什么不良反应,“那种天旋地转、无处着力的感觉我仍然记忆犹新。”李成林说。

模拟舱测试是要参选者模拟飞行员坐在驾驶舱中,一方面需要保持飞行不偏离航向,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屏幕上出现的数字进行计算,精神上和身体上都需要高度集中,李成林回忆:“一场五分钟的测试下来汗水早已打湿了后背。”

整个招飞的过程非常繁琐,而且严格控制参选者的饮食和行动,让李成林产生了一种已然步入军营的错觉。李成林说:“每天都有人因为各种原因被淘汰,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个。”后来由于视力的原因,李成林还参加了一次复查,所幸通过了选拔。

备考进行时

李成林说:“我并不是为了进清华而报考空军,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祖国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招飞宣讲会上,招飞人员提到,高考成绩优秀且通过招飞体检的同学有机会进入清华,北大或北航学习。李成林想要拥有更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从而成为更加全面优秀的空军人才。所以当他了解到高校会联合培养飞行员后,他说:“进入清华这个中国的最高学府就成为了我的奋斗目标。”

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合格的身体素质和优秀的高考成绩都是必要通行证。李成林从多方面了解招飞体检的注意事项,他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和体重,在晚自习下课后常常去操场跑步,同时也尽量不去参加打篮球等大强度体育锻炼,以防受伤。在招飞体检中,无数人折在了视力检查,所以李成林对于视力保护格外重视,尤其在高三的复习强度下,他非常注重眼睛的休息,按时做眼保健操,不再熬到很晚损耗视力,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是基本上被剔除出他的生活轨迹。

但是备战高考的最后时光难免会有些用眼过度,李成林的视力相较过去有所下降。高考结束后,大多数同学整天和手机电脑腻在一块,但李成林为了能顺利通过招飞定选的复查,高考结束了他也不碰手机、电视这类电子设备,每天去公园散步,做眼保健操,生活方式犹如世外高人,他的潜心修行最终使他通过复查。

身体素质只是其中的一把钥匙,为了高考能够考出好成绩,李成林更积极地改变学习方法,同学习优异的同学交流学习经验,根据各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为了确保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李成林提前一周就严格规定自己的作息时间,每晚十点必须上床睡觉。饮食方面也严格控制,不在校外用餐,积极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复习方面,不过分苛求,能看进去就看,看不下去就放下书休息一会,看看风景,有条有理地做最后的高考冲刺。

李成林在本校考场参加高考,因为之前有过好几次模拟,所以等到真正高考的那一天,当他看着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风景,反而不怎么紧张了,“这或许可以说是主场优势吧。”李成林说。

李成林说:“在战胜困难的路上,我逐渐体会到好事多磨,也明白了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更懂得了坚持的重要。”

李成林的家庭是他成长过程中的港湾。李成林是农村家庭,家里并不富裕,却从来不让他为经济问题担心。高中时的李成林并不是一个足够坚强的人,才上高中时,由于人生地不熟,对新学校又太陌生,再加上他内敛的性格,使他一度没有什么朋友,形单影只。李成林苦恼之余常常打电话向家里倾诉,父母总是耐心地听他说完,默默地陪他度过那个难过的阶段。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现在的我如果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那都得感谢我的父母,”李成林说,“母亲教会我宽以待人,父亲让我明白人穷志不穷。”正是有家人的引导与扶持,让李成林能够更好地成长起来。

“诚、勤、立、达”指引未来

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整与适应,李成林已经逐渐习惯了大学生活,他参加了不少社工和社团,在课余生活中常常去听一些各方面的讲座,也常去图书馆看书,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

“在之后的学习与训练中,我会向优秀者看齐,向卓越者追赶,努力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李成林说。

“诚、勤、立、达”的四字校训贯穿了八中校园,也贯穿了李成林的高中生涯,这四个字所反映的精神和品格会指引李成林走向更远的地方。

跟我的距离近一点

考上的几率大一点

随时随地,

清小华将一如既往为大家提供最新鲜的招生资讯,

我在清华等你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