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島」札記16:《金翅雀》所引發的爭論

“讀書島”札記16:《金翅雀》所引發的爭論

昨天是端午小長假的第一天。杭州雖說有些熱,但還算過得去。午後30℃左右的氣溫在杭州的初夏屬於正常值。節日裡的浙江圖書館依舊川流不息。我和書友們又來赴一場關於書的約會。這次“讀書島”活動的主題是美國小說《金翅雀》分享。

“讀書島”札記16:《金翅雀》所引發的爭論

昨天為主分享的是一位普通的讀者,來自浙江師範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景海敏。她的網絡暱稱叫山魯佐德,就是世界文學名著《一千零一夜》的主人公,那個給阿拉伯國王講了1001個故事,最終感動了他的阿拉伯女孩。分享結束,參加活動的讀者們才發現,人如其名,景海敏就像那位神奇睿智的阿拉伯女孩那樣,侃侃而談,為大家推薦和分享了一部有趣的小說。

“讀書島”札記16:《金翅雀》所引發的爭論

《金翅雀》是美國作家唐娜·塔特寫於2013年的長篇小說。出版後獲得普利策小說獎、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第一名等榮譽,版權出售到32個國家、地區,銷售超過300萬冊,登上世界各國暢銷書榜單。《金翅雀》講述的是紐約男孩西奧和世界名畫“金翅雀”經歷的曲折故事。

“讀書島”札記16:《金翅雀》所引發的爭論

唐娜·塔特

景海敏把《金翅雀》稱為“交響樂般的小說”。她介紹了小說的主要內容和人物,著重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小說主人公西奧的情感依戀模式以及寫作手法,並作了延伸閱讀引導。然後參加活動的讀者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讀書島”札記16:《金翅雀》所引發的爭論

卡雷爾·法布里蒂烏斯油畫:金翅雀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翻譯出版的中文版《金翅雀》厚達661頁,在當今的長篇小說中屬於罕見的“大部頭”。但這本“大部頭”卻引人入勝,用一幅名畫和一個小孩的歷險講述了人生的哲理。小說值得稱道之處,主要在於災難的主題和人物刻畫的深刻豐富。

“讀書島”札記16:《金翅雀》所引發的爭論

“911”事件以後,各種各樣的恐怖襲擊事件此起彼伏,從未間斷,給無數平民百姓造成了無盡的傷害。《金翅雀》虛構了一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恐怖爆炸事件,講述了劫後餘生的小男孩西奧和小女孩皮帕的人生經歷。突發的巨大災難對一個小孩的持久和巨大的影響,是在閱讀過程中對我最強烈的震撼,放下書本後還久久難以忘懷。它提示我們,突發災難後的心理救治和人文關懷是多麼的不可或缺。

“讀書島”札記16:《金翅雀》所引發的爭論

作為一本懸疑見長的暢銷小說,往往忽略了人物性格的塑造。緊張是緊張了,但看完之後難有回味。比如丹·布朗的《達·芬奇密碼》《天使與魔鬼》,比如約翰·格里森姆的《失控陪審團》《鵜鶘案卷》《殺戮時刻》等。《金翅雀》跳出了這個暢銷小說的窠臼,不僅情節緊湊、懸念豐富,而且主要人物性格複雜、生動、感人。西奧從依戀母親和“金翅雀”的小男孩長大成人的曲折過程,鮑里斯複雜人生經歷磨練出來的玩世不恭卻並未泯滅善良的性格,還有精於修復古董傢俱卻不諳世事的霍比、自戀又倒黴的西奧的父親、善良高貴的巴伯太太、可憐無助的安迪以及同樣劫後餘生卻依舊可愛、陽光的皮帕。這些活靈活現、生動豐富的人物令《金翅雀》在懸疑之外增加了更多的厚度,讓讀者有了許多思考和回味。這是非常難得的。

“讀書島”札記16:《金翅雀》所引發的爭論

昨天分享討論的有趣之處,在於引發了關於這本《金翅雀》是否適合中國年輕人閱讀的討論。一位老者在討論中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認為《金翅雀》不適合中國的國情,尤其不受中國的年輕人喜歡。他認為,當今的年輕人喜歡的是網絡文學,而不是《金翅雀》這樣的純文學小說。

“讀書島”札記16:《金翅雀》所引發的爭論

老者的發言立即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大家各抒己見,闡述自己對《金翅雀》的看法,對閱讀品味的看法。多數人認為,《金翅雀》不失為一部優秀的純文學小說,值得所有年齡段的成人閱讀,不管青年、中年,還是老年。人的閱讀品味、閱讀愛好,並不是單一的,而是複雜的、多樣的。閱讀和喜歡純文學與閱讀和喜歡網絡文學並不矛盾。

“讀書島”札記16:《金翅雀》所引發的爭論

從去年8月到今天,10個月過去,“讀書島”已經做了16期活動,涉及的書目很廣,形成了經典作品、暢銷網紅書、自然科學著作以及“從文學到電影”4個系列專題。我特別欣慰的是,“讀書島”已經形成讀者積極參與互動的“沙龍”風格,像昨天這樣搶話筒熱烈討論的場面屢見不鮮。創辦“讀書島”之初的宗旨“閱讀,分享,發現”已經成為讀者朋友的共識。

“讀書島”札記16:《金翅雀》所引發的爭論

歡迎熱愛閱讀的朋友加入“讀書島”,不管你處於哪個年齡段!閱讀應該廣泛多樣,閱讀應該分享互動。走進“讀書島”,你會發現別樣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