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梦九:莫言《红高粱》中“曹知县”原型人物揭秘

电视剧《红高粱》正在山东卫视热播,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剧中,一到高密赴任就大举剿匪、禁烟、禁赌的高密县长朱豪三,以其智慧果决、狡黠彪悍的个性,成为除九儿与余占鳌之外的另一标志性人物。用一双鞋底子惩戒恶徒的朱豪三并非虚构人物。他的人物原型,正是曾在抗战前夕担任高密县长之职的曹梦九,老百姓送雅号“曹二鞋底”。

曹梦九:莫言《红高粱》中“曹知县”原型人物揭秘

与冯玉祥韩复渠是拜把兄弟

曹梦九,1886年出生,是天津市北辰区韩家墅村人。他年少时读过私塾,17岁时弃文从武,到当时驻扎在他家乡附近的北洋军冯玉祥部下当了兵。他跟随冯玉祥参加过响应武昌起义的滦州起义、讨伐袁世凯和张勋的战役,转战南北,出生入死,是深得冯玉祥赏识的得力战将。

据传,曹梦九曾经救过冯玉祥的命,并且因和冯玉祥以及也在冯玉祥部从军的韩复榘意气相投,三人结拜为把兄弟。其中,韩复榘从士兵到连长,都是曹梦九的部下,尊称曹梦九为老哥。冯玉祥治军极严,对旧式军队的兵痞习气深恶痛绝,严禁治下官兵吃喝嫖赌,对违反军令者处罚极为严厉。

1921年的一天,冯玉祥乘车外出,发现一戴墨镜的士兵与一摩登女子同乘一辆洋包车勾肩搭背地嬉闹,颇为恼火。他当即下车盘查,发现该士兵是曹梦九的部属,责令曹梦九将其开除军籍。对治下不严深感自愧的曹梦九,引咎辞职返回天津老家务农。其间,他昼耕夜读,关注时事,并因仗义疏财、周济贫困、急公好义,深得民心,1924年被推举为乡长,一干就是6年。

曹梦九:莫言《红高粱》中“曹知县”原型人物揭秘

专挑全省最差的县去

1930年9月,韩复榘出任山东省政府主席。他不忘“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起誓,将曹梦九接到济南,委以省政府参议之职。但曹梦九向韩表明态度,想干点实事,不想无所事事吃白食。

经过一番考量,韩复榘决定让曹梦九去孔子后裔衍圣公府所在地曲阜县当县长。但由于他铁面无私,手段严厉,当地的一些豪门权贵在“缉毒”过程中受到了惩罚,倍感恐慌和不满的他们联合诬告曹梦九为“酷吏”。考虑到曲阜是圣人之乡,豪门权贵之家与各界政要交往极广,不便得罪,韩复榘只好将曹梦九调任回省。出师不利的曹梦九回到省城后心有不甘,请求安排他到全省最差的县去,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念。连年军阀混战,匪患水患皆重,百姓怨声载道的平原县,成为曹梦九的新目的地。

1932年10月,曹梦九赴任伊始,即遍访士绅乡老,了解县情,迅速制定出理政方略。经过一番治理,他深受百姓爱戴,被称为“曹青天”,还被评为“山东模范县长”。1935年9月,在平原县任职期满后,踌躇满志的曹梦九再次拒绝了韩复榘将他留在省里任职的好意,继续申请到全省最差的县去任职,遂出任高密县县长。

当时,高密地处胶济铁路交通要道,是南北客商、赌徒毒贩、兵痞盗匪等各色人等的云集之地。独霸胶东地区的军阀刘珍年与韩复榘分庭抗礼,把持着胶东13县。高密,正是两大军阀争夺地盘的边界地区,在战争阴影的笼罩下,高密生产经济凋敝,游兵散勇遍地,土匪横行,赌博吸毒泛滥,社会秩序一片混乱。前几任县长经过治理也不见起色,对此地有些束手无策。1935年10月,49岁的曹梦九到高密上任,立志收拾好高密这个“烂摊子”,啃下这块“硬骨头”。

曹梦九:莫言《红高粱》中“曹知县”原型人物揭秘

除“三害”施妙计打尽高密悍匪

曹梦九到高密上任伊始,发现导致高密混乱的因素虽多,但根源就在土匪、毒品、赌徒三大害上。这样,他决定先向三害开刀。大搜捕运动拉开了曹梦九治理高密三害的帷幕。抽大烟的被关押进了“戒烟所”,贩大烟的集齐人证物证,上报省里批准,执行枪决。

“深家堂”地主傅少文长年贩大烟,仗着国民党胶东副司令顾震是他的后台,无所顾忌。傅少文贩运毒品,在高密火车站被当场查获。审查属实,经省政府批准,执行枪决。拔除了“谁的根子硬,谁有钱有后台,谁就可以横行乡里”的歪风邪气,灭了大地主特权的威风和恶霸的嚣张气焰。

对于剿匪,曹梦九更是想出了一条将高密悍匪一网打尽的妙计。1936年夏天,曹梦九命人在县城和集镇交通要道之处,四处张贴告示,大张旗鼓地宣称省政府韩主席要在高密招募特别侦查队员,条件是:枪法超群,骁勇彪悍,武艺高,胆子大。当过土匪,有命案在身者,只要自愿接受招安,肯为国出力效劳,立功赎罪者不咎既往,一切待遇从优。告示贴出后,各路土匪心存疑虑,无人敢来报名。后来,有几个莽夫禁不住丰厚待遇的诱惑,壮着胆子试探着前来应招。曹梦九对前来应招者不但好言相待,而且立即宣布他们为特别侦查队员,为他们发放了服装和军饷,每顿伙食都是白面馒头加猪肉,并让他们身着齐整的军服,头戴大盖帽,腰扎宽皮带,列队出操和巡查县城,神气极了。那些半信半疑的土匪,逐渐打消了顾虑,纷纷前来。

为防止错杀无辜,曹梦九对前来报名的应征者严加审查遴选,将那些贪图富贵谎报命案在身企图蒙混过关者狠打一顿鞋底,撵回家去。眼看全县的大小土匪几乎都已钻进网里,曹梦九决定收网。他将这些作恶多端的土匪,装进闷罐车厢发往济南,被韩复榘的军警卫队送上了西天。高密土匪基本上销声匿迹。

两只鞋底治高密的“曹知县”

治理三害的同时,曹梦九利用农闲时间到各地督察,对高密县所有区乡公路、桥梁、堤坝、盐碱涝洼地进行综合规划,展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那时修的公路虽不宽,全县公路网的雏形基本完成。当地曾有一位老人说,红锈河大堤就是当年曹梦九县长带领大家一起修的。修建时因用糯米熬粥混合灰泥筑堤,堤坝特别结实,一直沿用至今,被称为“铜底铁壁”。

在临近胶济铁路,据说曹梦九责令村民们看桥护路,但白天从不来检查。一天夜里,便装出行的曹梦九来巡查,没料想却被执勤的村民误认为是匪徒,被结结实实地揍了一顿,扭送县政府。真相大白后,曹梦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奖励了每位村民一块大洋。

在高密,流传着许许多多曹梦九的故事,莫言的小说中“曹知县”也出现了数十次,可在高密采访期间,每到一处总会听人提起曹梦九“吃炉包”的故事,无一例外。

初家村村民刘善成说,一次曹梦九微服私访,到大集上逛,看到一个年轻人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炉包,看样子像是庄户孩子。曹梦九问:“家里还有什么人?”年轻人说:“家里还有老娘。”听此回答,曹梦九抽出鞋底子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屁股,并说:“你家有老娘,到大集上偷吃炉包是天大的不孝!我要好好教教你!”看年轻人知道错了,曹梦九又对老板说:“再买上20个炉包,让他捎回家给老娘吃!钱,我付!”年轻人急忙含泪道谢。

曹梦九:莫言《红高粱》中“曹知县”原型人物揭秘

国难当前却无奈辞职回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向中国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曹梦九义愤填膺,立即购买枪支弹药,组织起三百多人的队伍。他还在县城南营房设立民团训练处,分期分批训练了区乡自卫团干部和乡丁千余人,并加强了十大区联庄会以及乡、村自卫团的领导,将高密各区乡的自卫团、联庄会改编成大小不一的抗日武装队伍。

然而,当时驻守高密的陆军74师师长李汉章打着抗战的招牌,挥霍无度的他,为填欲壑竟以筹备抗日军费为名,不断向曹梦九勒索钱粮。加上为修工事,城区居民房屋被拆,树木被伐,百姓叫苦连天,怨声载道。身为父母官,曹梦九自感有失民望。当年10月,韩复榘在黄河北岸抗战失利南撤,曹梦九与韩复榘及省政府失去了联系。这时,他的顶头上司——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第二游击纵队司令厉文礼也趁火打劫,以抗日为名,向曹梦九索要三百装备好枪支的兵丁,以扩充自己的队伍。两面受责的曹梦九身处进退两难之境,知事已不可为,他不得不含恨辞官为民。10月下旬的一天,曹梦九携眷悄然离开县城,准备回归天津故里。

曹梦九的孙女、74岁的曹桂新老人说,在她的印象里,回到天津后,爷爷曹梦九并没有像传说的那样开茶炉卖水,靠老家的土地过日子。生活困难的时候,家里的无线电、电风扇都变卖了,后来就开始卖衣服。虽然爷爷曾担任过国民党的县长,但在曹桂新印象里,爷爷没有受到政治运动的迫害,隔离审查了几天,就被放了出来。1959年,曹梦九患胃癌去世,享年73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