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燕郊人才落戶新政 解套or自嗨?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小組賽,在巴西對陣哥斯達黎加的比賽中,世界盃歷史上首次出現了主裁判罰點球被取消的情況。惹得進球的內馬爾、巴西球員和巴西球迷,一臉“烏龍”的表情。世界盃上點球“被收回”的命運,同樣發生在了臨近北京的一座城市——燕郊。近日,燕郊高新區人力資源市場官網上發佈了一則“人才引進落戶需知”新聞鏈接轉發刷屏了朋友圈。但僅發佈了4小時,該新聞被官網刪除了。

“短命”的燕郊人才落戶新政,僅4小時夭折

中新網報道,7月9日下午3時許,燕郊人才引進落戶新政掛入燕郊高新區人力資源市場官網,並率先從朋友圈流出,但僅過了4個小時,便傳出“新政從官網撤掉” 的消息,此後官網再無新政身影。燕郊此次閃電收回的人才新政原文如下:

一、辦理人才引進落戶的單位應具備以下條件:

1、需要在三河市公安局開設單位集體戶(開設辦法見附件2);

2、引進的人才年齡需為45週歲以下;

3、各單位引進的人才學歷要求:大專及以上學歷;

二、辦理人才引進落戶的單位應提交如下材料:(材料報送培訓科)

1、單位營業執照副本的複印件並加蓋單位公章(首次辦理時需提交);

2、與單位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單位轄區屬於三河市(原件及複印件);

3、在三河市社保機構開具的三險繳納證明(原件及複印件);

4、單位接收證明(加蓋單位公章);

5、本人戶籍證明/戶口遷移證(遷往地必須是: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區);

6、畢業證原件及複印件;

7、每人填寫一份落戶申請表。

從內容來看,政策對人才落戶設定的門檻很低,45週歲以下的大專及以上學歷皆可,基本意味著大部分北漂人群可以不費力符合資質。但是,新政對人才引進單位的條件設定就顯得比較苛刻,既需要與三河市的單位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又需要在三河市社保機構開具三險繳納證明。

北京“界面·樓市”報道,事實上,從2018年4月,廊坊市委、市政府印發《廊坊市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暫行辦法》就明確了未來5年,區域將引進100名左右國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燕郊高新區的人才新政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出臺。

但從去年開始各大城市先後掀起的“搶人大戰”效應看,業內專家“人才新政不是為了招才,而是為了吸引購房者”的質疑聲從未間斷。西安因30萬人落戶房價暴漲73.89%,似乎也印證了“搶人漲房價”的邏輯。

再說燕郊,2017年房價峰值每平方米曾一度超過“4萬元(人民幣,下同)+”,在經歷嚴格的樓市調控後,投機客紛紛甩貨撤場,二手房房價更出現腰斬,現今商品房成交均價不足2萬元。因此,無論是開發商還是入局者都非常渴望一劑“重振雄風”的強心劑。

對此,北京房地產法學學會副會長趙秀池表示,人才落戶門檻過低會增加燕郊的人口,進而增加住房的需求,對沖限購政策的效果。因此,不難猜測燕郊高新區人才新政4小時“快閃”,應該是為近一步完善條款,修補政策漏洞。

需要認清,在“房住不炒”的房地產發展背景下,環京區域即使因人才引進需要放鬆落戶門檻,也不會為房地產投機者撕開“炒房價”的政策口子。

新政想助燕郊摘掉“睡城”帽子?

北京《地產雜誌》報道,燕郊人才新政為何發生此等“鬧劇”?據外界猜測,燕郊一直都是環京的“晴雨表”,所以更高層級的領導對燕郊的人才引進計劃有不一樣的意見。

而據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透露,“該則需知在人才引進落戶單位的條件又比較苛刻,既需要與三河市的單位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又需要在三河市社保機構開具三險繳納證明。”

這對需求北漂來說是具有難度的,需要降低門檻。

燕郊長期以來被譽為睡城,而高房企的房價也讓企業對落地燕郊望而卻步,但從此次燕郊人才政策的鬧劇來看,燕郊政府正積極為燕郊的發展進行努力,摘掉“燕郊睡城”的帽子。

燕郊或許只是打響了環京樓市跟進加入“搶人大戰”第一槍。只不過,天津的人才政策導致樓市再次被引爆的教訓,燕郊應該吸取,不能讓“產業利好”變成“炒房利好”。

媒體:應將“人才政策”與“樓市鬆綁”切割

北京光明網亦刊文表示,今年以來,各地推出的“人才政策”,客觀上確有漲房價之效,乃至輿論對其真實動機一再追問。在房價上漲、輿論質疑之後,不少地方都在“人才政策”之後紛紛打上“補丁”,抑制房地產市場過熱的勢頭,將“人才政策”與“樓市鬆綁”切割。

近期,燕郊的人才政策備受關注,一方面,由於燕郊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北京,燕郊的產業格局裡,房地產可謂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在政策影響下,燕郊的房地產市場成交均價已由去年6月份的每平方米2.7萬元跌至每平方米1.8萬元,急需輸血。鑑於在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對土地出讓金的依賴,輿論很容易將燕郊“人才政策”與“樓市鬆綁”關聯起來,形成浮想聯翩的解讀。

應當承認的是,儘管近年來,政策層面一直保持對於房地產的調控態勢,但持續上漲的房價,還是讓很多購房者在房地產市場的騰挪中獲取了可觀財富。不過也要注意到,隨著資金槓桿的增加,家庭的房貸債務也在不斷增加。精疲力竭的追漲過程,也傳導著種種緊張和焦慮。每當“人才政策”引發房地產市場波動,公眾總會習慣性產生這樣的質疑:地方政府究竟能不能控制住逐利衝動,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因此,一方面,地方政府必須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一致性和連貫性,給予公眾持續堅定的預期和信心。另一方面,要用實實在在的人才政策夯實實體經濟的根基,用最大的誠意和最友好的創業環境鼓勵創新,用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效打消公眾對於發展的顧慮,回應公眾對於政策的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