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六大工程助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落地

给力!六大工程助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落地

给力!六大工程助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落地

7月12日,省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落实落地的方案(2018-2022年)》,通过实施引才、聚才、铸才、育才、扶才、优才六项人才工程,助推芙蓉人才行动计划落实落地。

1

智汇潇湘引才工程

5年引进500名以上“高精尖缺”人才

【目标】

在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重大装备、生态环保、航空、现代农(种)业、军民融合、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等重点领域,5年引进500名以上“高精尖缺”人才。

【举措】

支持事业单位开设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调剂3000个事业编制(省直、市县各1500个),设立事业单位人才编制管理专户。

编制芙蓉人才需求目录,每年向全球适时发布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单位、岗位、专业、条件、数量等,引导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向我省重点产业、行业、领域、项目、学科及各地流动。

以更大力度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湘发展,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根据服务期给予每人50-10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接产业项目建设年,引进100名以上科技创新人才;新建50个省级海智基地,择优资助100个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

开展“海纳英才·智汇潇湘”系列活动,构建链接全球的引才网络,努力建成一批“国字号”引才平台。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人才项目评审。打造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猎头公司,着力培育一批中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推进以项目合作、合同管理、议价薪酬、异地工作等柔性方式引才,遴选一批省特聘专家,将外聘院士人数扩大到100名。在湖南注册、研发机构设立在外地、成果在湖南转化投入生产的企业、科研院所等“人才飞地”,享受我省人才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海外建立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吸引使用当地优秀人才。

2

发展高地聚才工程

重点区域、园区、产业等形成人才“磁场”

【目标】

以聚集人才团队为重点,在全省重点区域、重点园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优势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双一流”建设高校、重大科研平台,分别打造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聚集高地。

【举措】

将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政策扩大至全省。加快湘江新区和“创新谷”“动力谷”“智造谷”聚才步伐,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人才高地。

实施“双一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领军人才计划。依托高校重点科研领域等打造人才“磁场”,建设200个“双一流”创新团队;增设芙蓉学者岗位,聘任芙蓉学者特聘教授300人、芙蓉学者讲座教授300人、芙蓉学者青年学者400人,按聘期每人每年分别资助20万元、12万元、10万元;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培养专业群发展领军人才,择优遴选聘任专业群带头人200名、产业导师200名、骨干实训教师400名,按聘期每人每年资助10万元。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优势骨干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遴选100个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每个团队资助100万元,形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轨道交通、重大装备、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6个有国际影响的产业人才链。

指导园区编制人才规划、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等,推进园区“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人才公寓”建设,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园区建立双创基地、众创空间,在全省建成20个特色园区人才集聚地。

对新获批建设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经考核认定择优给予资助,形成5个以上国家级科研平台人才圈;扩大企业类、园区类院士工作站比例,择优给予新建工作站50-100万元资助,形成150个院士专家集聚圈。

3

名家名匠铸才工程

支持各领域优秀人才成名成家

【目标】

以铸就高端人才为重点,分类抓好各领域领军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各领域优秀人才成名成家,跨入国际国内领军行列。

【举措】

采取项目带动、团队建设、院士带培、人才托举等措施,培养100名以上科技领军人才。加强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遴选50名省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对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选拔培养100名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杰出专家、200名国内学术技术带头人、1000名省内学术技术骨干或有较大发展潜能的后备人才。

加强企业领导人才培养,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外部董事制度,加强企业领导后备人员培养。以各领域企业领导人才、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为重点,造就1000名左右创新型企业家。

大规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每年集中举办“院士大讲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出国境培训班,直接培训2000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评估确定30家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每个基地资助50万元。造就3500名教学名师、诊疗名医、文化名人,培养100名全国有影响的湖南新型智库领军人才和100名青年拔尖人才。

对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晋级给予补贴;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建设力度,建设30个以上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给予每个工作室10万元资助。积极开展湖南技能大赛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举办“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竞赛活动。培育推荐一批大国工匠,造就300名国家级和省级技术能手。

在科技型企业中选拔100名企业家和100名青年科研骨干分批赴境外学习培训,组织100名技术经纪人分批赴境外进行能力提升培训。

4

青年菁英育才工程

吸引青年人才入(回)湘留湘兴湘

【目标】

以培育青年人才为重点,坚持高质量培养、全方位储备、大规模选拔、强力度支持,加快优化人才梯队。

【举措】

支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鼓励高校聘任企业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担任校外导师。引导高校和职业院校立足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选送500名大学生、500名青年高技能人才在境内外开展培训交流。

建立高校毕业生招聘快速通道,每年组织企事业单位赴高校和人才密集城市引才;定期邀请重点高校、重点(急需)专业毕业生来湘参加社会实践等,推进校企合作对接、共建实习基地;加大从优秀高层次年轻专业人才中招录公务员力度,定向国内重点高校、国(境)外知名大学选拔选调生;在购租房补贴、就业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百万大学生入(留)湘、百万校友献智、百万技能人才兴业。

给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等优秀青年人才配套支持;加大省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40岁以下人才领衔的项目占比一般不低于60%;新设博士后站点(含协作研发中心)100家,每家给予50万元启动经费,培育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000名,给予新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每人10万元的科研经费;培育青年党外科技人才50名,每人资助50万元。

大力培养年轻一代非公有制企业家,通过湖南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等为优秀青年提供创业支持,推进创业导师队伍、创业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辅导、孵化和创新创业大赛。

5

固基兴业扶才工程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目标】

以扶持基层人才为重点,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举措】

加强涉农院校和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审试点,把在农村从事种养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以教育培训、政策扶持为主要手段培育2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十佳农民”遴选工作,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有关职业院校为依托培养5万名农民大学生。

对接农业“百千万工程”,推进万名专家服务基层,开展“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志愿者选派工作,组织湘西特聘专家开展科技帮扶;为每个贫困县组建1个以科技副县长为团长、科技特派员为主体、团员10人以上的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团队式、成建制推进科技人才向贫困县、贫困村全覆盖。

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利用各级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给予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创业经营场所租金补贴、一次性开办费补贴、商标注册补贴;加大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政府购买力度,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就业;打造一批融科技示范、技术集成、创业孵化、平台服务于一体的“星创天地”,招引10万名能人返乡创业带富。

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侧重考察实际工作业绩和服务基层年限、效果,适当放宽学历、任职年限等要求,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申报高级职称,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

在农业、林业、医疗卫生等系统基层单位,推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职称评聘制度。推进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依托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引进培养科技服务机构80家,培养基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00人;加强农村定向大学生公费培养工作,每年定向培养师范生8000名、医学生1500名、农技特岗人员500名。

6

崇绩重能优才工程

优待人才、尊重人才、鼓励人才

【目标】

以优待各类人才为重点,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全方位、全链条支持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

【举措】

进一步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对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放宽职称评审资历、台阶、年限等条件限制。

建立“百名领导联系千名专家”“千名领导联系万名企业家”“万名领导联系十万名工匠”制度;实行“优才卡”制度,落实来湘人才居留、落户、社保、购房、子女就学等便利政策;加强创新人才维权援助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打击力度,着力推进创新保护。

支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允许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在兼职单位的工作业绩或在职创办企业取得的成绩,可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考核、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允许事业单位对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或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开展湖南省“芙蓉人才奖”评选,获奖者纳入各级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名单和人才数据库。

推选优秀人才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优秀人才担任党委政府决策咨询顾问、行业首席专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