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基金李琛:購買龍頭企業的逆向交易思維

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從相對收益轉向絕對收益。

在相對收益的思維方式中,投資會比較偏向於博弈,往往會對於某個高景氣度的板塊進行很高的配置。一旦這個板塊的景氣度從高點向下走,會導致比較大的虧損。相對收益的出發點,往往是市場配置了多少,我要配置多少,我會不會落後。一旦李琛開始用絕對收益的思維做投資,她更看重股票的風險收益比,是不是要止盈,放棄最後的一段泡沫。

從投資標的選擇上,李琛並不會刻意去買消費品,她甚至認為白酒目前已經處在比較高的景氣度了。她喜歡去尋找好公司,好生意,好估值中的企業,當然由於行業屬性,這類型的公司會大量出現在廣義消費品行業。在行業集中度上,她也不會對單一行業配置太高,前十大重倉股佔比也不會很集中。通過行業相對分散,估值相對安全,持股週期相對較長的模式來給投資者帶來持續的正收益。從下圖我們看到,李琛所管理的廣發消費精選在1年、2年和3年都取得了不錯正收益,排名也在市場前10%分位。

广发基金李琛:购买龙头企业的逆向交易思维
广发基金李琛:购买龙头企业的逆向交易思维

數據來源:Wind,業績截止2018年7月13日

事實上,無論是熔斷的2016年,漂亮50為代表的2017年,還是金融去槓桿的2018年,李琛管理的產品都取得了很好的業績。用絕對收益的思維,反而在相對收益排名中靠前。這次正好有幸她在發行新基金:廣發龍頭優選(005910),我也有幸對她做了一次全面的訪談,也是我們基金經理訪談中的第一位女性基金經理!

關鍵詞1:看重風險,絕對收益思維

1. 朱昂:過去每一年你都做到了絕對收益,而且排名也在很前面的位置。無論是2016年,2017年,還是2018年(截止到2018年7月13日),你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正收益。熊市能夠防守,牛市又可以進攻。你是用什麼方法做到的?

李琛:我做了十年基金經理,過去的經驗和經歷逐步讓我構建了自己的一套投資框架,雖然說不上成熟,也逐漸有了一些體系。我覺得投資到最後,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哲學觀和世界觀。最終會反應到他的交易行為,看公司的視角,做風控的方式。這個世界觀又和一個人的性格有關。

我做了那麼多年投資,發現自己是一個風險厭惡類型的人。

其實過去幾年我越來越放棄了傳統相對收益的思維,更希望自己在一個可控的風險中,去獲取一個絕對收益。巴菲特一直強調“本金安全”這個道理。但是許多人雖然懂,卻沒有真正作為投資決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做資產配置和個股選擇中,我希望能時時提醒自己,到底冒了多少風險,我的風險收益比如何,這些動作能不能保證我的本金安全。

2. 朱昂:所以其實你不希望通過風險暴露來獲取收益?

李琛:的確如此,你的收益往往和你的風險是匹配的。你有多少收益,可能需要暴露同等比例的風險。我的選擇是在可控的風險範圍內,去獲得一個穩定的收益率。我也會因此去犧牲一部分的產品彈性。

在我構建組合中,前十大重倉股的集中度就不會那麼高,我也不會對單一個股持股特別高的比例。

我做了那麼多年投資,逐漸發現我們對於任何單一個股,都不能說有100%的把握。所以我不用很高的倉位去持有單一個股。在我的組合中,板塊和個股不會出現很極端的狀態。我希望追求用可控的風險,去做一個絕對收益。

關鍵詞2:組合構建看重週期性均值迴歸

3. 朱昂:你談到了組合的構建,能否說說你是如何構建組合的?

李琛:我會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來構建組合。許多我們讀過的投資大師,包括彼得.林奇,巴菲特都是非常自下而上的思維。他們只看個股,不關注宏觀經濟。但是過去10多年我的經驗是,任何品種和行業都是有周期性的。我們不能去忽視這個週期性。我要很重視這個週期性特徵。經濟的增長有周期性,行業也有周期性。每一年,我要把宏觀經濟的狀態看清楚,包括流動性,經濟增速的變化,市場風險偏好等。對於大的趨勢有了判斷之後,我再去做行業配置。在我的職業生涯中經歷過來2008年,2011年和2015年下半年的三次大級別熊市。個人的力量是抵禦不了宏觀大趨勢的。面臨系統性風險的時候,我肯定要控制好倉位。所以宏觀經濟是自上而下配置的第一層。

自上而下配置的第二層,我要去做行業景氣度判斷。歷史上看,A股比較有效的是做景氣度週期。但我比較喜歡景氣度底部復甦的週期,這種是我最喜歡的。我去選擇的行業,不會是大家都去追捧的景氣度最高的週期。比如在2015年的時候,白酒就處於景氣度底部復甦。這種就屬於我會去選的,下滑趨勢有些平穩了,逐漸走出低谷。

處在行業底部或復甦週期,或者從小變大的週期,這兩種都是我可以接受的。但是在景氣度最高的週期行業,是我需要去規避的。這一點和許多人做相對收益不太一樣。相對收益中,景氣度越高的時候,你在這個行業配置的倉位可能也越高。

最後,自下而上看個股的週期,我們發現公司也有周期性的。再好的公司,都會有經營中的高景氣度和低景氣度。這時候我要對於公司產品做判斷,是否處在新生階段,還是老化階段。是否會有新的產品放量,還是產品已經成熟了。我會去買那些有新產品放量,處於新的上升週期的品種。而如果產品已經老化,估值有太高,我就不太喜歡。

所以每一個層面我都會思考週期性問題。

關鍵詞3:選股看重好公司,好生意,好價格

4. 朱昂:說完了自上而下的行業配置,能否談談你選股上的角度?

李琛:我選個股主要看三點:第一,公司的產品類型和產品屬性。有些產品是天生的好生意。比如茅臺酒、胰島素,這些都是粘性很強,而且大單品,空間大,壁壘深。這種好生意的產品屬性,往往很容易出牛股;第二,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在不同行業中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不同的。比如有些依靠的是品牌,有些依靠的是渠道優勢。我會思考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能否形成護城河,比競爭對手活得更好,更長久。我曾經研究過一個消費電子的公司,行業競爭很激烈,大家都在擴產能,打價格戰。但是這個公司後來的全產業鏈競爭優勢開始體現出來了,毛利率就是比競爭對手要高。到了行業景氣開始復甦的時候,又可以將利潤投入到新產品的擴張上面,逐步變得越來越優秀;第三,公司買入的估值一定要便宜。估值便宜和行業週期底部也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公司還在復甦週期的底部,所以估值才會便宜。我會在行業底部,或者市場系統性風險出現的時候,買入這類公司。

結合在一起,就是估值便宜,產品屬性好的優秀公司。

5. 朱昂:感覺在行業選擇上,你有點均值迴歸的思路,一直強調在行業復甦的底

李琛:你說的對,我認為行業和公司的週期性特徵,會出現均值迴歸的,這也是比較符合我的絕對收益思路。我想要做到的,就是去尋找目前處於底部,未來會均值迴歸的公司。好的公司一定會從底部迴歸,差的公司就不行。在這個過程中,要避免價值陷阱。所以一定要是好公司,而且足夠便宜。

還有一點很重要,我現在非常重視風控。過去10年我做基金經理,其實經歷了太多的過山車。許多股票曾經有巨大的浮盈,但我們沒有規避估值泡沫,當行業拐點出現的時候,我也沒有去止盈。所以現在我儘量規避這種風險。

我賣出股票會有三個因素:

1)在系統性風險面前,我是很重視的。當宏觀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經濟下滑,股市整體表現不會太好,所以我是會選擇控制倉位。

2)當行業景氣拐點出現的時候,我一定要控制板塊倉位。不要在行業景氣度最高點的時候,配置太高。如果我發現行業處在景氣度最高點的時候,我會慢慢把配置進行減倉甚至清倉。

3)個股在經營層面出現瑕疵和問題暴露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減倉。我要避免經營有瑕疵和風險的公司。

我的目標是做一個絕對收益導向的產品,可能彈性不足,但會比較穩定。

關鍵詞4:好公司+好行業中做逆向交易

6. 朱昂:所以其實在行業選擇上,你相信均值迴歸。但是在公司選擇上,你並不相信均值迴歸,你還是會偏向行業中的好公司,還是喜歡買龍頭,骨子裡不太相信壞公司能夠逆襲?

李琛:你說的很對,你看我的組合就會知道,我還是喜歡龍頭公司。細分行業裡面的三四線個股,我是配置比較少的。我現在比過去更加不願意去博取彈性的爆發。本質上是從相對收益思路轉向了絕對收益。過去以相對收益為思路的時候,我也會選擇去博取高彈性的品種,背後是一種博弈思維。現在我會去思考三四線品種高增長的背後邏輯是什麼,高增長是否可持續,有什麼風險。這是一種思維上的轉變。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用數量模型來選股的方式,我個人覺得,很難用定量標準來判斷一個企業。好的公司,還是需要一些定性的判斷,堅持化繁為簡會比較好。未來,我會加強對於公司財務數據上的研究。尋找優秀企業在財務數據上的共性。不同模式的公司,會有不同的財務特徵。比如這個行業的公司可能要看現金流,那個行業可能要看資產週轉率。這種財務數據上的分析是可以定量的,但看估值是無法完全定量的。

7. 朱昂:你前面說到在行業配置上會相對分散,但聽下來感覺你還是比較偏好廣義消費類型的公司。

李琛:其實並非我只買消費品,而是從我的投資框架中出發,大類消費中會有大量符合我標準的公司。我喜歡那種有大單品的,一年產品可以賣幾十億的公司。這種公司在消費類企業中比較多。而且消費類公司畢竟好確立壁壘,建立渠道優勢以及品牌優勢。

好產品+好的競爭優勢很重要。其他行業中出現這種類型的公司就比較難,並非我刻意去買消費品企業。比如在週期股中,就很難找到符合我標準的企業。我也嘗試在計算機行業去找這類公司,但還沒有找到那種壁壘特別強的。而且計算機板塊的企業,目前整體估值還是比較貴。

8. 朱昂:那是因為國內計算機(互聯網)板塊其實都是2B的公司,但你的標準是喜歡2C的互聯網企業,比如騰訊這種公司。這些公司因為各種原因還沒有在A股上市。

李琛:的確如此。你可以看到我組合裡面選的公司,都是我上面說到的和自己選股標準很符合的。比如我買了一個做免稅店的公司,這種公司有很強的渠道壁壘,競爭力很強。我還買了國內的旅遊酒店企業。從自上而下的角度看,行業處於復甦底部,過去幾年ROIC都在下降,導致許多企業紛紛退出行業。這也導致行業集中度開始提升。這幾年又遇到國內的消費升級,大家從過去低端酒店向中高端酒店轉移。我買的A股酒店企業,雖然競爭壁壘沒有那麼強(因為壁壘最高的企業在海外上市),但是行業非常好,也是我在A股市場裡面能找到的比較好的公司。

還有一點是,我不太喜歡追漲殺跌。有時候我買的股票下跌了,但是我對公司深入瞭解後,發現基本面沒有任何變化,我就不會擔心,願意用比較長的週期去持有這個股票。我最近買了一個醫藥股,買完後股價就出現了下跌,但是我深入研究瞭解後,發現公司是被低估的品種。這種公司的股價波動,我是不害怕的。

我認為只要在我的框架內,他的內在價值最終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體現出來。我賣出公司,一定是基本面背離了我的想法,或者我對行業週期性的景氣度判斷出現了錯誤。如果我發現在行業週期性景氣頂點買入,那我會逐步把公司清倉或者減倉。在我自己的框架內,我更加傾向於逆向和左側的交易。我不喜歡景氣度高點追漲殺跌。

關鍵詞5:避免成長陷阱

9. 朱昂:做了十年基金經理,你覺得過去交過“最貴的學費”是什麼?

李琛:再好的公司,都是有景氣度週期的,我過去交過的學費,都是在“成長股陷阱”上。

以前我們看公司,看到很高的業績增速,都會去給相對很高的估值。但其實把時間拉長看,你絕對不應該去線性思維一個企業的增長。當這家公司的業績增速下來以後,估值會殺很多。我以前就在某個安防龍頭企業上市吃過虧。

所以今天,我會特別謹慎在景氣度很高點的行業,也會特別重視在景氣度地點的行業。你看醫藥企業,過去幾年表現很差,但是裡面很多公司基本面是不差的,今年表現就很好。相反,有些消費品公司目前估值特別高,未來就要消化了。我們拿白酒舉例,過去兩年整體行業增速從5-10%增長到了30-40%,行業增速在全面提升。但是到了這個位置後,未來一定會均值迴歸的,明年可能會回到15-20%的增速。我要做的就是避免在30-40%增速的時候,大家都給40倍估值,我就要提前獲利了結。而以後到了15-20%增速的時候,估值殺到20倍,我再買進去。

點拾最近熱門文章:

泡沫時代中日本的沸騰景象

貿易戰根源:急劇擴大的貧富差距

广发基金李琛:购买龙头企业的逆向交易思维

作者交流,請加微信:dianshi830,請告知職業和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