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月温度适宜雨天多,白粉病和蔓枯病高发,需提前预防

白粉病

五六月温度适宜雨天多,白粉病和蔓枯病高发,需提前预防

白粉病发生后主要危害叶片,在叶子表面产生白色的小粉点。湿度高时,发病严重,白色的霉层会布满整个叶面,造成西瓜产量降低,甚至引起“倒藤”。

1. 白粉病的发生症状

五六月温度适宜雨天多,白粉病和蔓枯病高发,需提前预防

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生成白色的小粉点,有时候在背面也会产生白粉斑,慢慢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圆形斑,像撒了一层面粉一样。

五六月温度适宜雨天多,白粉病和蔓枯病高发,需提前预防

发病中期— 病斑继续蔓延,逐渐汇合成片,布满整个叶面,使叶片变成枯黄且变脆。

五六月温度适宜雨天多,白粉病和蔓枯病高发,需提前预防

发病后期— 叶片上的白色粉状物变成灰白色,叶片上还散布黑色的小黑点。

白粉病也会侵染西瓜的蔓、叶柄,症状与叶片上的症状类似,只是病斑较小,霉层也更少。果实一般不易受害。

2. 白粉病的发生条件

五六月温度适宜雨天多,白粉病和蔓枯病高发,需提前预防

(1)5-6月份雨天多,温度适宜,是白粉病的高发期,尤其是湿度在80%以上时最易发病;

(2)氮肥过多导致生长旺盛、空气不流通、枝叶浓密、光照不足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时,病害会迅速流行蔓延,10-15天后就普遍发病。

3. 白粉病的防治

五六月温度适宜雨天多,白粉病和蔓枯病高发,需提前预防

管理措施

(1)加强伸蔓期的田间管理,合理整枝,适时摘除病重叶和部分老叶,从而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的重复侵染。

(2)合理灌溉,雨后注意排水,防止棚内受浸;连续降雨过后应抢晴施药,以防止白粉病在瓜田迅速流行蔓延。

(3)平衡施肥,避免施用过多氮肥;

(4)高温干旱天气会抑制病害的发生。

药剂防治

(1)要做好发病初期的用药,用药后如果病害继续发展,应每隔7-10天用药2-3次,以达到控制病害发展的目的;

(2)白粉病施药时要做到水量充足,叶面叶背均要喷施,并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轮换喷施;

(3)尽量不用或少用硫磺粉、硫悬浮剂等对叶片寿命损伤较大的杀菌剂,以免影响西瓜后面的产量和缩短植株寿命;

(4)防治药剂:25%乙嘧酚(禾益)800倍或25%乙嘧酚磺酸酯(金治白)1000倍液叶面喷雾;

(5)白粉病后期难以防治,此时可添加怀农特500倍液,清洗粉层,提高药效。

蔓枯病

阴雨天气也正是西瓜蔓枯病高发期!

西瓜蔓枯病是发生在西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分布普遍,发生严重,蔓枯病别名很多,如“黑腐病”、“油秧”、“茎部流胶病”、“朽根”等。

全面了解西瓜蔓枯病

一、危害症状

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引起叶片、蔓枯死和果实腐烂。

幼苗。子叶受害初呈水渍状小点,渐扩大为黄褐色或青灰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不久扩展至整个子叶,引起子叶枯死。茎部受害,初现水渍状小斑,后迅速向上、下扩展,并可环绕幼茎,引起幼苗枯萎死亡。

成株。发病多见于茎蔓基部分支处,病斑初为水渍状,表皮淡黄色,后变灰色到深灰色,其上密生小黑粒点,随病势发展病部渐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干后为赤褐色小硬块,表皮纵裂脱落。潮湿时表皮腐烂,露出维管束,呈麻丝状。

茎节部也易受害,产生黄白色病斑,潮湿时软化、变黑,后密生小黑粒点,流出胶状物质。

五六月温度适宜雨天多,白粉病和蔓枯病高发,需提前预防

西瓜蔓枯病茎蔓部受害

蔓受害时,最初产生水浸状病斑,中央变为褐色枯死,以后变色部分呈星状干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叶柄发病产生褐色不规则病斑,表面粗糙,有小黑粒点,下雨后病部腐烂,易折断。

五六月温度适宜雨天多,白粉病和蔓枯病高发,需提前预防

五六月温度适宜雨天多,白粉病和蔓枯病高发,需提前预防

五六月温度适宜雨天多,白粉病和蔓枯病高发,需提前预防

叶部发病多从叶缘开始,产生“V”字形或半圆形黄褐色到深褐色大病斑,多具或明或隐的轮纹,后期产生小黑粒点,病斑易干枯破碎。西瓜果实上发病,初呈油渍状小斑点,后变暗褐色圆形大凹陷斑,表面干裂,内部木栓化,常呈星裂状,后期病斑上密生小黑粒点。卷须受害后迅速失水变褐枯死。叶子受害时,最初出现黑褐色小斑点,以后成为直径1~2厘米的病斑。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圆形,黑褐色或有同心轮纹。发生在叶缘上的病斑,一般呈弧形。老病斑上出现小黑点。

二、发病规律

1. 气候因素

发生为害程度与温度、湿度和栽培管理技术关系密切。在10~34℃范围内,病原的潜育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0%以上易发病。多雨的年份发病快流行迅速,发病后7~10天可以毁园,造成惨重损失。

2. 栽培因素

瓜类连作,地势低洼,雨后积水,缺肥和生长较弱,西瓜发病重,病情发展快。温室和大棚栽培,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易发病。病原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座随植物病残组织在地表、土壤及附着在架材上越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借风、雨和浇水传播蔓延,可直接侵染或从伤口侵入。

三、病害病原

病原为瓜类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 (Pass.)Chiu et Walker,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为西瓜壳二孢Ascochyta citrullina Smith,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聚生,球形,直径68.25~156μm,淡褐色;器孢子圆柱形,无色,正直,初为单胞,后生一隔膜,大小(6.13~17.15)μm×(2.94~4.9)μm。发育适温20~24℃。

四、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用36%三唑酮?多SC100倍液浸种30min,晾干后直播。或用种子重量的0.5%的37%WP抗菌灵拌种。

农业防治。最好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种植。选用耐抗病品种,施足基肥,平衡配方施肥。适时浇水,避免田间积水,保护地浇水后增加通风,发病后打老叶并去除多余的叶和蔓,收获后彻底清理瓜园病残体及其他边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

化学防治药剂参考:

47% 烯酰·百菌清 悬浮剂(微毒) 使用100-120毫升/亩 喷雾

36% 霜脲·百菌清 悬浮剂(低毒) 使用63-80毫升/亩 喷雾

70% 锰锌·百菌清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00-150克/亩 喷雾

81% 甲霜·百菌清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00-120克/亩 喷雾

70% 代锰·戊唑醇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喷雾

85% 代森锰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73-198克/亩 喷雾

250克/升 苯醚甲环唑 乳油(低毒) 使用2000-3000倍液 喷雾

400克/升 氟硅唑 乳油(低毒) 使用10000-8000倍液 喷雾

206.7克/升 噁酮·氟硅唑 乳油(低毒) 使用2000-3000倍液 喷雾

70% 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80-120克/亩 喷雾

27% 氟唑·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60-80克/亩 喷雾

54.5% 噁霉·福美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3.7-4.6克/立方米 苗床浇洒

关于对西瓜蔓枯病的预防,我们一再强调以管理为主,营养当先,西瓜一旦感染蔓枯病,轻则减产,重则毁园,请瓜农朋友一定要谨慎对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