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磨一劍――太和縣首創「全省雙擁模範縣」一舉成功

五年磨一劍――太和縣首創“全省雙擁模範縣”一舉成功

3月30日上午,全省雙擁模範城(縣)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在合肥召開。太和縣作為首次申報“模範縣”一舉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全省雙擁模範縣”。這是我縣雙擁工作的最高榮譽,也是我縣“軍擁民、民擁軍”的豐碩成果。

自2013年啟動省雙擁模範縣創建工作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始終把雙擁工作當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發展任務來抓,雙擁工作基礎更加紮實,特色更加鮮明,重點更加突出,成效更加顯著,雙擁工作創出了太和經驗和太和特色。成績的取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組織領導堅強有力,雙擁工作基礎牢固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我縣自申報“全省雙擁模範縣”創建工作以來,切實按照上級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雙擁工作制度機制,確保了雙擁工作的全面深入開展。

一是做到“五個納入”。我縣將爭創全省雙擁模範縣工作即納入“六城同創”的重中之重、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納入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各級各部門的目標責任制考核範圍、納入全縣各級黨員幹部工作實績的考核內容。

二是健全組織領導網絡。縣級成立以縣委書記楊波、縣長劉牧愚為正副組長,駐太部隊、縣雙擁工作各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雙擁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縣雙擁辦為副科級行政單位;縣直各部門和各鄉鎮也成立相應的雙擁工作機構,制定雙擁創建實施方案,明確專人負責,加大經費投入,強化組織協調與服務。目前,全縣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雙擁基層機構達52個,結成軍民共建對子21個,基本形成了黨政軍三位一體,群團和非公企業廣泛參與,覆蓋村鎮、村(社區)、中小學校、企業廠礦的雙擁工作組織領導體系和網絡。

三是完善雙擁工作機制。我縣相繼出臺了《太和縣雙擁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太和縣雙擁目標考核暫行辦法》、《太和縣雙擁領導小組例會制度》、《太和縣軍地走訪制度》、《太和縣軍地聯繫會議制度》、《太和縣擁政愛民公約》、《太和縣“雙擁在基層”活動實施方案》、《太和縣現役軍人立功獎勵辦法》、《太和縣重點優撫對象普惠加優待實施細則》等一系列雙擁政策,使雙擁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步入法制化、規範化、制度化軌道。

二、宣傳教育廣泛深入,國防教育氛圍濃厚

我縣始終把雙擁及國防教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納入全民教育規劃,納入部隊政治教育內容,納入學校政治教育範圍,納入部門年度工作計劃,多方式多途徑加大宣傳教育,加強雙擁文化建設。

一是加強學習強化宣傳。我縣把電視臺、縣委黨校、縣武裝部、縣人社局和各中小學等作為幹部職工和中小學生國防教育的主陣地,把雙擁和國防法律法規政策,作為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必學內容,作為縣委黨校青年幹部培訓班、科級幹部培訓班的必訓課目,作為全縣中小學及職業學校必修課程,並通過電視臺和網絡媒體,及時宣傳報道雙擁政策和活動,弘揚“軍愛民、民擁軍”的主旋律。

二是重要場所廣泛宣傳。在全縣交通要道、重要路口開設雙擁專欄,設置固定標語,懸掛雙擁標誌牌。我縣在出入縣城105國道三橋南與阜陽市潁泉區交界處,投資60餘萬元,建成3座高24米、總面積126平方米的大型雙擁宣傳高炮牌;在縣城主繁華街道人民路設置9個大型雙擁宣傳龍門架、106個固定宣傳燈箱。2016年,縣財政投資140萬元,對縣國防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館進行了重新布展和升級改建;各機關、企事業單位也紛紛利用臨街流動電子屏、宣傳橫幅、宣傳專欄等形式,大力宣傳雙擁及國防知識。

三是舉辦活動重點宣傳。我縣充分利用“中國書畫藝術之鄉”這一優勢,號召廣大的詩人、書法家、畫家、剪紙藝術家等群體,利用詩歌、書畫、剪紙等藝術形式大力謳歌雙擁和軍民之情。配合9月30日烈士公祭日,我縣多次舉行大型雙擁書畫藝術展,近百名國家和省級藝術家圍繞雙擁和愛國主義主題,創作出380幅優秀作品,在祭奠革命先烈的同時,弘揚了革命主義和愛國主義。同時,我縣結合國慶節、“八一”建軍節等重要節日,組織開展國防形勢報告會、雙擁共建經驗交流會、“情繫國防”徵文暨演講比賽、國防教育宣傳圖版巡迴展以及“情繫國防好家庭”“好軍嫂”“優秀退役士兵”“太和好人”等活動,使廣大幹部群眾受到既現實又生動的國防和雙擁教育,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五年磨一劍――太和縣首創“全省雙擁模範縣”一舉成功

三、擁軍工作紮實有效,服務保障堅強有力

一是大力支持部隊建設。我縣逐年增加縣武裝部、消防大隊、武警中隊、民兵預備營的預算撥款,大力支持部隊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了駐軍官兵的工作、生活環境。

二是深入開展科技文化擁軍。我縣認真貫徹落實軍民融合式發展要求,積極適應部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新變化、新要求2013年以來,縣直工委、文廣新局、財政局、科技局、人社局等部門,以創建學習型軍營為載體,為部隊開辦電腦、養殖、廚師、書畫等培訓班18期,培訓軍地兩用人才378人;並向駐太部隊贈送電腦21臺,科技書籍1600冊,共投入科技擁軍資金300餘萬元,使駐太部隊全部建有“四室”。

三是紮實開展行業擁軍。縣醫院每年免費為駐太官兵體檢,縣司法局免費為退伍軍人提供法律諮詢援助,縣民政局給即將退役的武警戰士發放慰問品,縣財政局投資為部隊重新鋪設水泥路面,縣政法委、縣直工委、市場監管局、婦聯、團委、地稅局等30餘家縣直單位,在“八一”“兩節”期間到駐太部隊開展走訪慰問、聯歡等活動。

四是高質量完成新兵徵集任務。我縣積極為部隊輸送優質兵員,徵兵任務年年完成率達100%。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全程關注,深入一線檢查指導,及時研究解決徵兵工作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

四、關心關愛軍人軍屬,政策法規落實到位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優撫安置工作,以抓好各項優撫安置政策落實為重點,以辦實事、解難題為目標,推動各項優撫安置政策落實到位,切實維護了廣大優撫對象合法權益。

一是認真落實各項優撫政策,足額兌現撫卹補助資金。認真做好對象孤統計工作,準確核算所需資金,做到不漏一戶、不少一人,圓滿完成全縣優待任務。認真貫徹優撫對象普惠加優待政策,紮實開展“愛心獻功臣”活動。我縣出臺了《太和縣重點優撫對象享受普惠加優待實施辦法》,在吃、穿、住、醫、葬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認真解決重點優撫對象生活、生產和工作中的實際困難。

二是穩步推進安置工作。一方面,認真落實規定動作。積極做好軍隊轉業幹部接收工作,安置任務完成率100%轉業,幹部滿意率100%;。縣教育部門優先解決現役子女及隨軍隨調子女入學,任務完成率及滿意率均為100%;認真落實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培訓任務完成率達121%;另一方面,積極創新自選動作。我縣按照“就業安置,扶持上崗,雙向選擇,有償安置與自謀職業相結合”的辦法,安置完成率達100%。我縣以上做法,贏得了廣大轉業官兵的高度肯定和擁護。

三是不斷完善立功獎勵和慰問制度。我縣出臺《太和縣現役軍人立功獎勵辦法》,為進一步激勵太和縣戶籍現役軍人和駐太部隊軍人安心服役、建功立業,我縣決定在“兩節”期間,對現役的營級以上軍官家庭、生活困難的企業下崗志願兵家庭、家庭困難參戰參試軍人家庭開展了走訪慰問活動。

四是深入開展“雙擁在基層”活動。我縣注重引導廣大民間組織積極參與雙擁創建工作,全縣村(社區)“兩新組織”、非公企業和志願者隊伍擁軍熱情空前高漲。2016年7月,在省市雙擁工委的號召下,我縣“兩新組織”和廣大非公企業積極響應,46家單位57名志願者,帶著大米、牛肉、礦泉水等價值33.75萬元的慰問物資和24.86萬元的現金,趕赴合肥慰問抗洪搶險一線部隊官兵;慰問的單位總數和慰問款物總值均位居省內縣級單位前列,受到省市雙擁工委領導的充分肯定和表揚。縣巾幗志願者協會與消防大隊共植“雙擁林”;縣書畫院與消防大隊開展“書畫進警營”活動;縣旗袍協會、婦女書畫協會、養殖協會與武警中隊舉行比賽、歌曲等聯誼活動;縣關愛“留守”志願者分會組織開展愛心獻功臣活動,安徽五源食品廠、阜陽金種子集團、青島海爾統帥集團等會員企業向部分軍烈屬家庭、復員退伍軍人、重點優撫對象贈送慰問品,併發放1.8萬張購物優惠券、價值900萬元。

五年磨一劍――太和縣首創“全省雙擁模範縣”一舉成功

五、駐太部隊牢記宗旨,擁政愛民貢獻突出

多年來,駐太各部隊保持和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把幫助地方加快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為擁政愛民的重點,根據承擔的任務和駐地實際情況,精心制訂工作計劃,紮實開展擁政愛民活動,配合地方抓好國防教育,積極參加軍民共建活動。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市雙擁部門悉心指導的結果,是全縣幹部群眾共同奮鬥的結果,也是駐太部隊大力支持的結果。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緊緊圍繞國防建設大局,以增強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軍民凝聚力為目標,在加強雙擁宣傳教育、創新雙擁工作載體、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上狠下功夫,不斷促進我縣雙擁工作再上新臺階、再上新水平。(民政局 王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