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難出貴子?你只是不夠努力

寒門難出貴子?你只是不夠努力

《寒門再難出貴子》,最早是天涯網友(十年資深銀行HR),接待一批銀行實習生,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然後在實習過程中觀察他們,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他感嘆——寒門難出貴子。這一代寒門學子想要成功,要比上一代人更難了。

《我是演說家》第二季的總冠軍劉媛媛,一場“寒門貴子”的演說,讓她成了微博熱搜,繼而引發了無數的話題討論。有調查統計,近年來清華、北大等學子中來自農村家庭的越來越少。貓叔的印象裡,班裡成績比較好的,家庭條件反而會差一點。然而這種印象,缺慢慢的消失了。尤其在一線城市,孩子從小就開始上各種輔導班,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更好的成績都是用錢砸出來的。以北京為例,每年的高考狀元都是出在西城、東城、海淀等名校高中,而這些名校所在的學區房,房價都在十幾萬一平以上。

去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接受媒體採訪時,一番言論令人深思。出身中產階級家庭的他,父母都是外交官,為她營造了很好的家庭氛圍,從小衣食無憂。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對他耳濡目染。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讓他享受到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這些已經遠遠超過農村家庭的孩子。必須要承認貧窮家庭的孩子在社會上奮鬥會更難一些,他們沒有那麼多的可利用資源,沒有認識那麼多的人脈,缺乏大城市寬闊的眼界,更沒長輩們傳給我們可以遵循的方法論。

現實生活中,吃瓜群眾更喜歡聽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故事,首富們也無時不刻的販賣自己創業時的艱難與出身。但是當你真正瞭解那些大佬的背景之後,恍然大悟,世間哪有那麼多白手起家的故事。寒門難出貴子的根本在於,階級的固化。貧富差距在慢慢拉大,這也是國家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的事實。先佔有資源的階層,會越來越富有。

然而階層真的那麼難突破了嗎?我想說:個人的努力加上一點點的運氣也許就可能打破階層的壁壘。貓叔想講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是貓叔的學長,他是真真切切白手起家。

海鵬是比我高几屆的學長,歷史專業,大一時懷揣著家裡七拼八湊借來的學費,遠赴他鄉求學。現在的他是當地商會副會長,政協委員,身價上億。一個典型的寒門學子翻身成了上層名流。海鵬師兄是從貧困的農村走出來的,全家靠著幾畝薄田維持生活。當拿著家裡借來的8000塊學雜費來學校報到時,他內心已經下定決心,以後不會再向家裡要一分錢。

為了賺錢,他從最基層做起,從做家政開始。有一次被家政公司派到一個有錢人家裡打掃,為了達到那個有錢人的標準,從早上9點做到晚上8點。他還做過推銷員、業務員。第一年就靠著打工的收入買了一輛二手出租車,稍作裝飾後租給別人,每個月就有了穩定的收入,他也實現了自己不再向家裡要錢的目標。

每當寒、暑假他都會去北上廣深等打城市去鍛鍊自己,開闊眼界。當大學畢業的時候,他給了父母幾萬塊。他拿著自己積攢的所有積蓄,和人在深圳開辦了工廠,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200人。最多的時候資產達到了300萬。自己是歷史專業,平時愛好集郵票,那一年國家發行的清明上河圖郵票,他抓住了市場投資熱潮機會,投入了三四百萬,當他抽身而退的時候已經賺了一千多萬。成功不光是努力,有時候還需要一點賭性,一點運氣。依託當地城市的貿易、物流優勢,他開始涉足地產、服裝、餐飲等各個領域,現在的他已是多家控股公司的老總。

海鵬師兄從寒門變成了豪門,說明寒門不會對你判死刑。寒門不是阻礙你實現夢想的絆腳石,也許它能給你更多。它能給予你一種品質,比別人更能吃苦的品質;讓你更早的知道努力的含義。現代網絡讓我們更多的知道一夜暴富的新聞,這些新聞使我們變得焦慮,浮躁。這些浮躁、焦慮讓我們患上了間歇性努力綜合症。我們常常喜歡制定目標,每次堅持兩三天後,然後就被小小的困難所擊退。寒門出身也許就是那個小小的困難。

寒門難出貴子,這是個偽命題,不要把它當成我們拒絕積極向上,努力奮鬥的藉口。沒有一個成功者,會把出身寒門當做失敗的理由,反過來他們會更感激那段日子。因為出身寒門讓他們更早的接觸社會,更早的學會獨立生存。

ps:貓叔在這強烈推薦一部電視劇——《大染坊》,講述了一個叫花子經過努力奮鬥成為一個民族工業家的傳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