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論陰陽

春暖花開論陰陽

陰陽

陰陽的最初涵義,是非常單純的,就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則為陰。後來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們看到一切現象都有正反兩面,就開始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者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運動。陰陽,從此進入了中國古代哲學的範疇,形成了陰陽學說。陰陽學說同樣影響著中醫學對人體和生命的認識,並被有機融入中醫學理論,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大家都知道,陰和陽是相對的,例如天為陽,地為陰,火為陽,水為陰等等。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暖的明亮的等相對積極的都是屬於陽,而相對靜止,下降,寒涼,晦暗的等相對消極的因素都是屬於陰。中醫領域就把對於人體有推動,溫暖和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稱為陽,對於人體有凝聚,滋潤,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稱之為陰。必須要說明的是,用陰陽來定性的事物或屬性,必須是相互關聯的一對,或者是一個事物的兩面,才有實際意義,比如天地,水火,上下,等等。拿具體事物來做例子,一個磁鐵的兩極是可以分出陰陽的,一件衣服的正反面也是可以分出陰陽的,但是您硬要是拿一個磁鐵和一件衣服來分出個陰陽,那就沒辦法了。

陰陽之間,除了是相互對立制約以外,還有以下幾種關係:互根互用,相互轉化,消長平衡。人體之所以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也是由於陰陽相互制約,互根互用,相互轉化,相互消長平衡的結果。陽氣為人體提供推動和溫暖,陰氣為人體提供滋潤和沉穩。同時陽中有陰,陰中也有陽,一定條件下陽可以轉化為陰,陰當然也可以轉化為陽,所有消長的目的都是為了陰陽平衡。如果某種原因破壞了這種平衡,出現了一盛一衰的現象,那就要得病了。因此,陰陽既可以說明人體的生理變化,也可以用來分析病理變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就說,“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同時由於陰陽互根互用,陰虛到一定程度可以導致陽虛,陽虛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導致陰虛,往往到最後就成了陰陽兩虛。

人體所有組織結構,都可以劃分為相互對立的陰陽兩部分。例如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背屬陽,腹屬陰;六腑屬陽,五臟屬陰,等等。五臟之中,又各有陰陽,即心肺屬陽,肝脾腎屬陰。具體到每臟腑,又能分出陰陽,如心有心陰心陽,腎有腎陰腎陽,等等,不一而足。在疾病診斷過程中,也用陰陽分辨收集到的臨床症狀。如色澤鮮明者為陽色澤晦暗者為陰;聲高氣粗又愛動的人為陽,語氣低微無力,呼吸微弱者為陰。把脈的時候,寸脈靠前為陽,尺脈靠後為陰;脈數快的為陽,脈數慢的為陰。外科方面,屬於陽證的疾病表現為紅腫熱痛,如瘡,癤,癰,丹毒等,而結核病,腫瘤等慢性疾病表現為蒼白,不熱或隱痛等症狀,就歸於陰證。

中醫理論中,疾病發生髮展的根本原因是陰陽失去平衡,出現偏盛或偏衰,這時調整陰陽,補其不足,瀉其有餘,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就是基本原則。下一篇文章我們再說說陰陽學說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