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數據與足球相遇,看看世界盃的賽果是如何被預測出來的

當大數據與世界盃相遇,看看能否準確預測賽果?

當大數據與足球相遇,看看世界盃的賽果是如何被預測出來的​要是有人問筆者21世紀最有價值的是什麼,筆者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數據,而且是大數據。

那麼,什麼是大數據?世界盃激戰正酣,當大數據與世界盃結合,能否準備預測賽果?

當大數據與足球相遇,看看世界盃的賽果是如何被預測出來的​筆者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大數據。大數據,顧名思義,就是海量的數據,從海量的數據中發現統計規律,進而利用這客觀存在的規律為我們所用,這正是大數據與數據挖掘的價值。

舉個例子,相信有網購經歷的朋友都會發現,自己登陸上去一些電商平臺,首頁就會自動給你推送一些商品,這些商品不一定是你曾經購買過的,但一定是與你曾經瀏覽過的商品類似的東西。

比如你想買一雙白色的女式運動鞋,你也瀏覽過相關的鞋子,下次你再登錄時,首頁彈出的鞋子肯定有這些特徵:白色的、運動鞋、女式等等。

平臺這是根據你上次瀏覽的商品的數據特徵,挖掘數據的規律,然後再將符合條件的商品推送給你。

當大數據與足球相遇,看看世界盃的賽果是如何被預測出來的​那麼,如果我們利用大數據,能否準確預測世界盃的賽果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今天凌晨進行的世界盃E組的一場小組賽中,瑞士2:1逆轉塞爾維亞。

比賽進行到第五分鐘的時候,塞爾維亞頭球破門,下半場扎卡遠射為瑞士扳回一城,90分鐘時沙奇裡絕殺。

我們再來看看兩支球隊背後的一些相關數據。

當大數據與足球相遇,看看世界盃的賽果是如何被預測出來的​在這場比賽中,兩隊的首發球員中,塞爾維亞的平均身高超過186cm,而瑞士的平均身高不到180(沙奇裡才165),所以我們能夠看到,開場僅5分鐘,塞爾維亞就利用角球頭球攻破了瑞士的球門。

但是塞爾維亞的首發11人中,左後衛科拉羅夫33歲,右後衛伊萬諾維奇34歲,中衛託西克33歲,中場馬蒂奇30歲,塔迪奇30歲。

而瑞士這邊除了貝赫拉米與利希施泰納年紀大點,其他都是當打之年的球員。

所以,隨著比賽進程的進行,儘管塞爾維亞隊取得了領先,當時這支球隊的平均年齡太大了,經不起這支正處於當打之年的瑞士隊的衝擊,儘管全隊很努力,但是最終在90分鐘時,還是被瑞士隊絕殺了。

從塞爾維亞VS瑞士的比賽中,比賽的進程與兩隊的平均身高、球員的平均年齡所反映的規律是一致的。

當然,除了平均身高、平均年齡這些數據,還有其他很多影響比賽結果的因素,比如球員的身價、上一賽季在五大聯賽出場的時間、裁判的判罰尺度等等這些數據。

一般來說,球員的身價反映了球員的能力,球隊的身價提現了球隊的紙面實力。

球員五大聯賽的出場時間過長與過短都是不好的,如果過長,球員的消耗太大,能否繼續打好世界盃還是一個疑問,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爆冷。


當大數據與足球相遇,看看世界盃的賽果是如何被預測出來的​當大數據與世界盃結合,能否準備預測賽果?

答案是肯定的,球員平均身高、平均年齡、身價、聯賽出場時間、判罰尺度等等,當誰掌握了大數據,誰就掌握了比賽結果。

根據掌握的數據,今晚比利時VS突尼斯,筆者大膽預測0:0與1:0兩個比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