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福與國壽福哪個性價比高?爲什麼?

oO灰機Oo


都差不多吧,主要是看產品邏輯。這倆應該是同類型產品,主險都是終身壽險,配了重疾,醫療加意外。這裡面要理解配重疾的核心原因就是重疾還是比較貴的,醫療和意外主要是為了提高賠付額度,在宣傳上看起來就比較刺激,比如加個醫療就可以說最高賠付三百萬,意外如果是交通意外,可能最高又有個一百到兩百萬的賠付。這兩者是可以疊加在一起宣傳的。所以給用戶可以造成這種印象,就是我交了很多錢,賠付金額也很高,看起來就很高端大氣,但用戶沒意識到保額比較高的地方都是保費比較低的地方,保額比較低的地方反倒是保費比較高的地方,再加上終身肯定比定期貴很多,終身壽和終身重疾,那本來就是出險率幾乎100%,所以定價肯定也不能低了。再把其他幾個險種也湊湊,反正什麼都保一點。能不能保夠,就看具體情況了。


程蟬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這句話絕對是真理!



1. 產品形態

都是終身壽險+附加提前給付重疾,主險和附加險共用保額,不同的是(重點):

國壽福:附加重疾保額與主險一致,附加意外險可選;

平安福:附加重疾保額須小於主險,且必須附加意外險


2. 等待期

國壽福180天,平安福90天,平安福勝出。


等待期責任:國壽福等待期內出險,返還所交保費,平安福等待期內出險返還現金價值!(現金價值有多少,不懂的一定一定了解下


3.保障範圍

不重要的就不說了,重點說核心區別

平安福輕症中原位癌一拆三,不含大多數公司都包含的且高發的不典型急性心梗、冠狀動脈介入術和腦中風後遺症。國壽福勝出。


平安福2018的輕症增加保額計劃、RUN計劃,癌症責任,表面華麗,槽點滿滿,可以參考文章《平安福2018怎麼樣?新配方老味道!五款熱門重疾險對比測評》


平安福VS國壽福,到底哪個好,我一個都不選!


我是保險經紀人,忠於客戶利益和職業操守!

更多保險基礎知識、保險產品測評、保險投保技巧請移步我的公眾號(壹保典)!


壹保典


非消費型的商業保險都沒有性價比而言,只是一服價格超高的心理安慰劑,總有人買單的,不願意動腦子,用心去分析產品就比別人多花很多錢。正常的商業產品而已,沒必要上綱上線到責任,愛心,社會責任感的層次。

我就轉發一下我另外的回覆吧

17年湖北省平安理賠數據:疾病醫療14.9萬件,件均賠付2880元,意外醫療5.7萬件,件均賠付2180元,這兩類型的理賠數量上佔97%以上,達到20.6萬件,佔總理賠金額的一半左右,5億多。重大疾病4000件,79000元,疾病死亡1600件,64000元,意外殘廢650件,35000元,意外死亡460件,是最多的198500.疾病殘廢只有2件,件均理賠14000元。平均賠付一萬以上的理賠數量只有2%。總理賠金額10個億多一點。

前幾年某安湖北代理人一共有2萬人,保費收入40多個億。17年我算有50個億(其他文章有人指出17年湖北省的保費收入是150個億,如果是這個數,我了個去)。平安17年個人客戶總數在5000萬。我按湖北省人數做折算,可以認為大概有250萬客戶。人均保費支出2000元(6000元),基本符合雙十原則。人均理賠分攤成本在400塊(不變),400%(1500%)的利潤吧。這利潤率大概只有販毒才能比得上了。對了,保險代理人都說保險每個人都要有,就是屬於大眾消費品咯?我也覺得是的,但怎麼大米,汽油,大豆等等其他大眾消費品的利潤就沒這麼高呢?那個質疑說很多行業都這樣的,為什麼我唯獨說保險業呢?這就是我的回應咯。你們不帶這樣雙的啊。還有啊這個只是平均的,具體到一些產品啊,可以有更高的利潤率呢。

這裡其實我是隱含了一個問題,但是不影響定性分析,我會在文中後面說出來。

請看圖一

綜合以上數據,上面事件理賠發生幾率和人數分別是

疾病醫療:5.96% 149000人

意外醫療:2.28% 57000人

重大疾病:0.16% 4000人

疾病死亡:0.064% 1600人

意外殘廢:0.026% 650人

意外死亡:0.0184% 460人

以上數據意味著什麼呢?平安湖北省2017年98%的理賠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理賠比保費少,如果按照保險的真正意義來設計產品,理賠數量太少,太難看了啊。現在把理賠門檻降低,數量提高49倍,理賠成本只翻了一番,但是保費可以以數量級增加啊。

保險真正意義並不是有什麼事都給保,而是在極端的情況下對家庭的最大保障。2017年湖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37萬元。我個人可以認為少於這個數1-3倍的理賠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這個支出對於家庭來說不會太過沉重,基本每個家庭都會儲備這些現金或者資產,就算沒有保險也不會對生活帶來影響,這種理賠雖然不是小概率,其實也不小了,但是對保費的增加有明顯的促進做用的,你想想,如果一個保險大而全到撲個街擦傷扭傷都給賠,98%以上的理賠沒有意義,但是保險公司卻要養一大群理賠人員(理賠100和理賠10萬人力資源成本上區別沒有數字上大的),而你買的保險所支付的保費其實只有一小部分做為理賠基金,那保費得多高?這保險其實是不值得買的。

另外一方面大部分代理人做所謂的專業保險規劃的前提,都已經違背了保險的根本原則,代理人優先考慮的是投保人最大能承受的保費支出(雙十、標普,其實這也沒錯,錯就錯在後面,錯在產品不合理而已),然後再根據這個預算先做大人,後做小孩,最後老人(扯的,不會給投保的)的妥協而已,再從有限的幾個保險產品裡做預算,其實也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結果就是造成了有效保額極度低下,保障大打折扣的現象,這是一份除了代理人之外沒有意義的保險。就是因為重大理賠少,這個缺陷顯得不明顯,就算髮現了也容易以各種理由忽悠過去。

有效保額是我發明的一個概念,因為不幸的事件發生機率本身很小,這些不幸事件之間有些是不可能同時發生的,或者說能同時發生,但是機率是兩者機率再相乘,少到可以忽略的。家庭保險也不只能先考慮大人後做小孩,最後老人。理論上三者發生不幸事件的機率不會有數量級的差別,但是家庭2人甚至3人同時發生的機率也是非常小的。所以我們家庭真正的保額,並不是簡單所有保單的保額總和,那個是理論上的保額,也不可能實現的保額,您見過全家一起患重病,然後全部發生意外的例子嗎?沒有。所以家庭有效的保額只能算成家庭各成員各份保單上各種保額的加權平均,具體算法要有大量數據支持,可以做為大學本科畢業論文了這裡就不說太多了。

這裡問題就來了,家庭要取得全面的保障,保費支出應該是平均有效保費乘以家庭人數再乘以保單數(重疾、意外),各項保險的保額要均等,人與人之間也要相對均等的。這樣才能起到保險的真正作用,不然就會出現有效保額不夠,或者生錯病,病錯人、買了意外險的人,重疾額度不夠(相對也是)這種尷尬局面。這樣看來,湖北省的家庭保費支出應該都要5位數了,你要買的話,家庭保費支出起碼也得大幾萬啊,基本這個你要買就是100%要支出的。但是上面有兩個數字非常尷尬。總理賠裡有98%的理賠,平均理賠金額只比平均保費高一點點,而且理賠金額佔了總理賠的50%。

當然不同險種的發生機率不一樣,槓桿不一樣也就是費率會不一樣。有些大而全的保險甚至意外、重疾共享的保額的費率比其他家分開買同樣保額的費率要高,這裡就不點名了。

到這裡,您看看你手上買了的或者將要買的保險,如果按有效保額的概念來算保障,究竟有多少意義。或者是你按有限保額的概念來重新配置保險,算一下保費得多高。

真正起到保險大槓桿作用的理賠幾率,是少於重大疾病的0.16%,略高於意外死亡的0.0184%。大概在萬分到千分之一的區間以內。而且絕大部分在於重疾,重大疾病的理賠金額,也就是保險公司給的真實平均保障也不高的,以上面數據來看也就10萬不到,完全就是全家人幾年的保費而已,按有效保額的概念來時間更是短。

絕大部分代理人都喜歡說對所有人說如果沒買保險,重疾需要幾十上百萬的時候怎麼辦?或者時不時曬一下過百萬的理賠案例。麻煩大家去看看理財分紅型的重疾險,保額達到幾十上百萬的時候保費是多少吧,再者每個家成員都按這個標準配置後,保費支出還得加倍增多。看看還剩下多少家庭負擔的起吧。買了他們推薦的保險萬一真的發生幾十上百萬的醫療支出,絕大部分人都是覆蓋不住的,他們完全是在詭辯的,廣告詞你也相信?確定你付得起保費再說吧。見過太多的家庭花了大價錢,有效保額只是保費的幾倍,他們卻以為自己有幾百萬的保額,都是幾百萬身價的。

我們再看看圖二:

大家看到沒?重大疾病的4000例裡,top10第十理賠也就50萬左右,都是買了多個保險產品綜合理賠才有這麼多的,不得不說這裡的理賠是有點疑問的。而且還有豁免金額數據很有意思,有空再解剖吧。

再來看圖三,在這個數據裡98%的理賠都是50萬以下,50萬以上的按比例應該有80例左右。但是在前圖裡,top10裡最大不過80多萬,最小的50萬。難道有70個都是個50萬理賠?數據有問題,呵呵。

再分析一下,其實這上面的客戶都是聽了商業保險代理人的建議,按自己家庭收入來配置產品的,雖然可以買多點增強保額,但是不可能加多幾倍保費支出吧?圖上卻充分表明了有71%客戶的理賠都滿足不了需求的,同時也意味著如果一旦發生理賠,總客戶裡有71%保額是不夠的,是屬於無意義的保險,因為一般賠付儲蓄,或者省下來的保費足夠覆蓋了,遇到真正的不幸事情發生,你的有效保額太低了啊。萬一不是投保人發生不幸事件呢?你還沒算上其實老人發生重疾的機率是最高的,但是目前老人肯定是拒保的,就算有,保費也是天價,保費比保額高。就算20年前現在的老人當時還能算是年輕人的時候買了商業保險。您看看他現在那可憐的保額和現金價值?大部分家庭的保險都是有問題的啊。

以上的分析只是死差和費差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利差沒有體現。有些代理人直接跳出來說你懂個屁,保險公司的利潤來自死差費差和利差,他們根本不懂保險,只是死記硬背上線教的東西。同時本文也在不斷的更新當中,剛開始也沒把利差考慮進去。同時也有人提出算法不太公平,因為有些險種是100%理賠的,其實應該說是返還,另外一方面目前保險人群還是相對年輕。往後理賠率會越來越高。

這裡我就增加利差的內容,並針對這一項進行分析。對於大部分非消費型的保險來說,都不是保終身的,這裡是人為的拉低了理賠機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費。有一小部分特別是重疾險是保終身的,有事理賠沒事返還。所以按總保費收入來除理賠是不夠準確的說話我部分認同。首先我不認同返還部分是屬於理賠,這個本身如果是合同里約定的高概率事件。返還的部分是用你交的保費通過幾十年的長期投資所得的部分而已,是屬於利差。你交的保費算入保費收入裡面是沒毛病的,這部分的產品,還是有小概率產生理賠的,和一般的產品沒區別,理賠從保費裡出還是利差部分來出這個我們深究也沒用啦。所以非理財分紅型的利潤率也不低,保費巨大,深受保險公司特別是代理人的歡迎。不信你用非理財型的保費用來做4%的定投算複利,再和保險理賠+返還的總和比較一下?

無論保到60 70還是終身,幾率雖然高一點,但是費率也高啊。而且這類型的保險你有沒有發現讓你出一堆的錢,但是最終算下來保費和保額相差無幾,更大的風險在於你現在年紀輕輕的買了保幾十年甚至終身的產品,費率是低,但是到老了你覺得這些保額會夠?到你年紀大了再買,費率直線上升,甚至拒保,失去意義了。再說一句,所有的保費交到保險公司,都會產生利差的。算上這部分的收益,好過賣軍火、販毒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現在的互聯網公司想方設法去往這一塊鑽,萬億市場規模啊。

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目前商業保險太貴,利潤太豐厚了啊,保險公司自己賣這些所謂的產品,一方面談保障,另一方面卻給不到大部分客戶足夠的保障,還嫌客戶窮咯。再一次從不同角度來證明我上面的論點。

單純意外死亡的幾率實在太低,單買這個的保費太便宜了而且通常不會被拒保啊,意外是和年齡沒有正相關的。

所以說問題的關鍵就回歸到重疾上面來了,家庭的主要風險就在於這裡。根據公開的數據統計重疾裡有80%的是癌症,根據某互助裡17年的數據啊。我幫助過幾百人裡,他們最高得到30萬幫助,最少也有5萬啊,而我只付出20塊不到去幫助別人。數據是不是很嚇人?

最後結論:對於99.99%的人來說,只要你不要一發工資全花光,至少你把不少於保費或者家庭總收入的10%用於定投抗家庭風險就可以了,並且越多越好,越早越好,你不買任何保險都沒關係的。對於你相信代理人離開數據談風險的忽悠說法:萬一發生就是100%?風險一旦發生怎麼辦?你能保證不是你?…………我也有解決方案的。你買純消費型的重疾加意外就好了啊,一年沒多少錢,代理人說的一旦不給續保, 通常都是你年紀大了啊,你按我用保費來定投,年紀大了後你會發現你所得到的,比你的保額還多啊,我還要你保險公司保障個屁啊,不信拿起你自己的保單算一下咯。還有我能確定20年前辛辛苦苦供的保險,那些人現在再看看他們的保額,現金價值等,他們正在嚎啕大哭呢。

如果你不想成為這萬分之一的其中一個,這個是沒辦法避免的,但是可以人為降低幾率,我們也可以通過最低成本給自己家庭帶來最大的保障,千萬不要相信絕大部分代理人的話,消費型的保險,互助,社保醫保最重要的是家庭定投投資已經夠用了。不幸事情發生也沒辦法,但是他不會因為你買了保險就不會發生,甚至某種意上來說,買了幾率還會高。不信你看看兩部一樣的車,一部只有交強險,一部有200萬第三者,你看誰的事故率高?代理人的營銷都很牛,讓你覺得如果買了他們的產品,錢還是你的,您身價已經是百萬?而且出險還有賺的感覺?對不對?其實都是坑啊。

再套用一下代理人們的邏輯:哪怕是千萬分之一的發生幾率,你能保證不是你?萬一是你怎麼辦?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拿收入的10%來買雙色球,要不一年買一次,中頭獎幾率可以達到千分的級別,要不每個月買一次每個月都有萬分價格的幾率,還沒算上其他等獎呢?理論上你中頭獎的幾率和發生重大理賠的幾率是差不多的,甚至更高。





商業保險揭秘


說實話,兩個產品都不是很好的選擇,如果非要選一個,我建議國壽福。

一、平安福的優勢

1、平安福的觀察期90天,國壽福的觀察期180天。平安福有優勢。

2、平安福輕症賠付三次,且賠付後重疾保額增加同等保額,國壽福賠一次,重疾保額不變,平安福勝。打個比方,王某購買平安福30萬保額,輕症賠付6萬後,重疾保額增長為36萬。

二、國壽福的優勢

1、相同保額下國壽福便宜。

國壽福


平安福

國壽福便宜8%左右。

2、平安福輕症疾病有坑:

第一,將早期惡性病變、皮膚癌、原位癌拆為三種輕症,國壽福為一種

第二,不包含不典型心肌梗塞、輕微腦中風、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這三種都是高發輕症,平安福都不包括,實在是有點坑,國壽福包括。

我的建議

綜合來看,國壽福比平安福良心一些,建議國壽福。

同時建議題主看看華夏,泰康,天安等等公司的產品,貨比三家不會錯,不要聽信業務員的推銷。


安優保小安


感謝誠邀!

對於樓主提問的“平安福和國壽福哪個性價比高?為什麼?”這個問題,首先我想明白樓主講的“性價比”是如何評判的—公司規模?快捷投保?相同保障下保費差異?還是後續的理賠?服務?還是想通過這種對比獲得充分的保障?網上兩款產品的類比文章非常多,我就在想:很多夥伴認為的終身壽險附加提前給付重疾險真正意義上的性價比到底是什麼?

如果真是比較性價比。首先:為何只選擇平安福和國壽福做比較?市面上還有很多終身壽附加提前給付重疾險可以考慮。

一個別人合適的產品,對其他人未必合適。這個需要根據每個人的詳細情況具體分析。為何要買保險?買保險的初衷是什麼等等,何不做個詳細的需求分析呢?


保險經紀人小懶


不用比,一分價格一分貨,平安福輕度重疾賠付3次,癌症可賠付3次,但每項收的有費。

任何一家公司的都一樣,多一份責任,多一份保費。

和貨物是一樣的

你需要挑的是公司的發展和代理人的服務

至於有人說提成高,這是廢話,由不得你我來制定。

至於有人說保險不賠,那也是有不配的道理的,大部分是不想辦保險,給自己找的藉口。

其實,保險是自己的事,是自己家的事,而不是別人口中的事。

下附我們經常收到客戶的理賠資料




平安綜合金融劉老師


單險種對比國壽福高,如果組合對比,不好斷定誰高誰低。

平安福以壽險為主,附加長期的醫療險,意外險性價比還不錯;如果附加短期的還不如國壽福實惠。

國壽福以重疾險為主,附加短期險性價比高,附加長期的不如平安福。人壽新出的康寧是以壽險和重疾險雙重為主,讓客戶多了一個選擇。

單險種對比沒有任何意思,現在都是組合計劃,看那個性價比高,那個更全面.。還有後期的理賠特別是醫院有沒有限制。醫院有限制性價比高也沒啥用,兩字不賠還不如性價比低的。

買保險一定要看清醫院的限制以及理賠的手續是否過於繁瑣。這些在合同上都有。

合同條款以通俗易懂為主,合同過於繁瑣,對客戶不利。完全看不懂。


醫保專員


性價比不是買保險時考慮的重要因素,甚至連次要因素都算不上。雖然很多人把性價比等同於保額/保費。


首先應該考慮自己面臨的風險,然後找到對應的保險,推算需要的保額,然後根據自己能承擔的保費,購買對應保險期限的產品。

也就是說,考慮的順序為,面臨的風險——>對應的保險類型——>所需保額——>可承受保費——>保險期限——>具體保險產品


預算充足的情況下,適當考慮附加增值部分也不遲,但那真的是最後考慮的東西了。


保險蔡師傅


其實保險就是買保障,其它功能,如返還分紅啥的就不要搞了,肯定是虧錢的,以後短期返還估計也沒有了。理財搞其它產品,保險的理財功能很弱。

既然說保險就是保障,那麼保額就是保險的核心指標,保額才是救命用的。


tsyhust


縱觀整個市場來說,它倆的性價比都不高,它倆費率都好很多,年紀稍大保費就要倒掛了,而且平安的輕症缺少兩個常見病,不典型心梗和輕微腦卒中。考慮一下華夏的華夏福多倍版、天安的健康源尊享、光大永明的童佳保和百年人壽的康倍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