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東台」初識東台西瓜

  轉眼間來東臺半個月了,期間正值梅雨季節,潮溼與悶熱,讓來自北方的我多少有點沮喪。還好,東臺市農委的領導和同志們熾熱的歡迎和誠摯的幫助,鼓勵了我學習的熱情。

「感悟東臺」初識東臺西瓜

  來的第一週裡,在東臺農委副主任王玫及農業科同志的帶領下,我們直奔歷史上因“糧倉、棉倉、鹽倉”而得名的三倉鎮。在三倉現代農業產業園,眏入我眼簾的是一排排西瓜,淺綠色、深綠色、圓的、長條形的······好傢伙擺了一長桌,似召開西瓜大會,初略數了數,有24個品種。工作人員熱情的切開瓜,晶瑩剔透的西瓜撲的一聲分為兩半,紅瓤黑子,皮薄肉脆,又聽撲的一聲卻是另一番風景,黃瓤的,就這顏色就讓人垂涎欲滴。接過工作人員遞過來的西瓜,大口吃了起來,入口即化、甘美甜爽,心想,這次吃也要吃出北方人的吃相。

「感悟東臺」初識東臺西瓜

  就在埋頭吃瓜時,耳朵裡傳來了工作人員緩緩的西瓜解說,那一年,七仙女離開瑤池,下凡到西溪(東臺古稱)董家舍與董永結為夫妻後,覺得人間的西瓜與天宮大相徑庭,缺少水分和甜頭,口味遠不如天宮裡的仙瓜品種,心想,如果人間也能吃到那樣的仙瓜,該有多好啊。於是,她萌生了“瑤池採籽,凡間栽種”的念頭······

  傳說歸傳說,同行的王玫主任介紹說,東臺市是全國聞名的“西瓜之鄉”,東臺東部地區為泥沙沉積平原,土地地勢高,沙性土,土壤表層具有特殊的“夜潮”現象,為 “東臺西瓜”極佳的口感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條件。這裡普遍採用大棚多層覆蓋保護地栽培,病蟲害發生輕,以三倉為代表的西瓜,如8424、早春紅玉、特小鳳等早已聲名遠播。

  民之大事在農。東臺高度重視西瓜產業發展,採取了一系列的推進措施,把做強“一隻瓜”列為“四個一”即“一隻瓜、一根絲、一籃菜、一棵樹”工程組織實施,全市西瓜種植規模達到30萬畝,其中雙層大棚多層覆蓋栽培面積27.6萬畝,年產量突破100萬噸,產值逾30億元,年農戶畝均收益1萬元以上,種植規模和效益位居江蘇第一,帶動了一大批農民增收致富。

「感悟東臺」初識東臺西瓜

  談及西瓜栽培與銷售,農委西瓜專家薛瑞祥介紹說,我們東臺一是擴大生產規模,從國內到國外種植,策應“一帶一路”戰略,在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建立生產基地;二是改進栽培設施,大力推廣三層大棚、雙大棚、單層大棚多層覆蓋,實現了分期播種、分期移栽、分批上市;三是主推市場暢銷品種,建立吳明珠院士工作站,推進品種更新;四是推進育苗革新,大力推廣恆溫箱催芽、穴盤基質育苗、電熱線加溫育苗,全面實現壯苗移栽;五是推進技術創新,出臺東臺西瓜栽培技術規程,突出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推廣水肥一體化,搞好環境調控等;六是以瓜為媒,連續每年舉辦“瓜兒熟了旅遊季”、“繽紛五月,暢遊東臺”、“繽紛東臺等你來”等系列推廣活動,把“東臺西瓜”品牌炒響、炒熱,達到家喻戶曉、消費者爭相購買的效果。

「感悟東臺」初識東臺西瓜

  更為驚喜的是,在不斷的瞭解和學習中,東臺農委朱寶美主任說,由於東耀扶貧戰略協作深入開展,今年已經和我們耀州區開展了東臺西瓜耀州推廣種植的對接、調研等相關工作,最遲明年,東臺西瓜將準時落戶耀州,義不容辭的架起東臺—耀州人民的友誼橋,托起耀州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產業夢。

作者:耀州果業局黨建辦主任 東臺市農委主任助理 楊軍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