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旧上海的衣服都是他织的,改变了上海的纺织业?

2-7,社会的发展都和企业家有关,浦东的纺织业又和谁有关呢?

《黄炳权与鼎新现代纺织业》

1924年,出身张江的实业家黄炳权在家乡张江栅创办汇北电气公司,利用轧花厂的柴油机带动发电,供张江镇地区照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汇北电气公司与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订约购电,陈水关桥镇、孙小桥镇和横沔镇工商界合伙向浦东汇北供电公司买电,成立横沔电灯公司。孙小桥、陈水关镇随即通电,让当地居民摆脱了千年使用油灯的历史。

2-7,旧上海的衣服都是他织的,改变了上海的纺织业?

陈水关桥镇在张江镇南2公里,这是一个沿横沔港西岸聚焦的小集镇,又名吴家嘴角、陈推官桥。集镇西端为迴澜乡(今劳动村),该地有位著名的工商业者,就是上海赫赫有名协大祥经理孙琢璋的儿子孙照明。1911年出生,16岁时就进协大祥当学徒。孙照明聪明能干,勤奋好学,对业务肯钻研,而且很有抱负。1930年孙琢璋去世后,时仅20虚岁的孙照明,几经周折后承继父业,接任了协大祥经理之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孙照明集资创办裕成新记染料厂(后改为鼎新染织一厂),决心发展民族工业。1933年孙照明又和孙心初一起从上海鼎新染织股份有限公司抽部分资金,在家乡陈水关桥南首200米处筹建鼎新二厂1934年春正式建成投产。创办初期有厂房54间、楼房11幢、老式织布机40台、平车120台、格子车44台、职工400余人。孙照明是个思想开放的人士,很愿意接受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为了进一步发展纺织业,他于1934年下半年赴日本考察学习。当他看到日本的织布机又快又好时,当机立断购置新式织布机120台。有了先进的织布机而没有相当的动力设备那是肯定不行的。于是孙照明立即赶往张江栅,与汇北电气公司经理黄炳权商量。黄经理二话没说,爽快地答应予以大力支持,并且决定选派最精湛的技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孙照明安装好120台织布机的电力设备。同时,黄炳权还参股加入鼎新企业,成为企业的一名股东。1934年11月安装完毕,在黄炳权经理的支持下,鼎新染织二厂生产步入正规,很快能生产全毛哔叽、鼎新呢和花绒呢等10余个产品。当地人把该厂统称为“鼎新织布厂”。

2-7,旧上海的衣服都是他织的,改变了上海的纺织业?

有了进口的先进织布机,又有充裕的电力,鼎新厂的规模有所扩大,职工人数有所增加。孙桥、张江、唐镇、黄楼、横沔等地的许多农村姑娘、农家媳妇放下锄头、铁搭,进厂成了纺织女工。如沔北村(那时称唐家厅)有一位胡姓农户姐妹三人都进了鼎新厂,一下子摆脱了贫困,生活有了改善,大家都很羨慕。鼎新织布厂的创立,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日本侵华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鼎新织布厂自创办之初到1949年解放前夕,生产发展不快,基本上只能维护原有生产规模。建国初,职工人数在450人左右,产品除呢绒哔叽外,仅增加了龙头细布、条格子衬绸和白坯布等。1954年2月,鼎新染织二厂实现公私合营,实行了劳保退休制度,创办了厂医务室、托儿所、职工食堂、宿舍等,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1955年,棉布产量达到570余万米,总产值超过535万元。1959年,上海联谊染纱厂并入鼎新染织二厂,产品逐步转向生产各种衬绸和彩色格子呢。1966年9月,鼎新染织二厂正式更名为上海色织五厂。为了增加生产,鼎新纱厂于1951年起从二班制改为三班制,1981年又改为四班制(每天6小时工作制),全厂职工人数增加到980人。1982年,厂里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300余台“44”型老式(狭幅)布面改成为266台“56”型阔幅布机,产品有涤棉,中长花呢、三叶丝精梳泡泡纱等2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日本意大利、德国、美国、加拿大、科威特、荷兰、古巴、阿尔巴尼亚等国,成为张江地区首家现代纺织企业。1977年以后,多次获得各种荣誉,如被评为“上海市大庆式企业”,获市纺织局颁发的“产品质量信得过”证书、国家经委颁发的坯布质量“银质奖”等。

2-7,旧上海的衣服都是他织的,改变了上海的纺织业?

孙照明创办的鼎新染织二厂落户陈水关桥镇后,集镇才开始逐步发展繁荣起来。解放前,陈水关桥镇在殷家浜以南除有鼎新染织二厂外,还有中药店、铁匠店、粮杂小店;殷家浜以北有鱼行、豆腐作坊、大众棉布店、烟杂店、茶馆、肉铺、棺材店、理发店等。解放后又有发展,西区有供销社、银行、饭店、邮政代办所、农行、信用社、棉花收购店等。,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水关桥镇发展更快,镇域扩大。孙桥路两侧开有银行、针织制衣厂、美容美发厅、浴室舞厅、饭店、旅店等百余家,其中还有不少酒家、餐厅。陈水关桥镇成为原孙桥镇经济商业、文化活动的中心,这与孙照明创办鼎新织布厂并得到黄炳权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