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發明一句口頭禪,流傳百年家喻戶曉,如今卻沒幾個人能讀對

朱元璋發明一句口頭禪,流傳百年家喻戶曉,如今卻沒幾個人能讀對

眾所周知,朱元璋乃是“平民皇帝”,祖上連著幾代都是貧困農民,家境貧寒的他自然也就沒什麼受教育的機會,從小就給村裡地主放牛,後來還甚至當過乞丐、和尚,只為能混口飯吃。對發達後的朱元璋來說,他很想改變自己的貧苦出身,奈何這已天生註定無法更改,於是他決定改變令自己鬧心的姓名。

在元代,由於蒙古人實行嚴苛的民族歧視政策,普通漢族百姓的名字只能按其輩分排行或父母年紀相加來取。因此朱元璋之父名為朱五四,他則叫做朱重八。加入起義軍並逐漸有一定地位之後,朱重八覺得自己的名字很是掉價,所以才改名朱元璋。

朱元璋發明一句口頭禪,流傳百年家喻戶曉,如今卻沒幾個人能讀對

當上皇帝后,朱元璋為避免後裔子孫也出現這種情況,他便絞盡腦汁發明了一套“朱氏起名法”,給每個兒子規定了20字的後代輩分,同時他還規定後代名字中第三個字要按順序循環使用以“火、土、金、水、木”為偏旁的字,這可苦了他的後人——到後來只能找不到字用,就只能人為造字,比如朱聿鐭、朱徵釙、朱同鈮、朱寘鑭、朱詮鈹、朱定烷、朱瓊烴、朱顒炔等。

朱元璋發明一句口頭禪,流傳百年家喻戶曉,如今卻沒幾個人能讀對

為增強統治合法性,朱元璋時刻強調天命,還在皇帝特用稱呼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像後世流行數百年的聖旨開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一句,就是出自於他的“創造”。在一般的古裝劇中對於此句斷句基本都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正確斷句卻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且並非所有朝代聖旨都是以此句開頭。所以說,有時候古裝劇倒也“害人不淺”。

朱元璋發明一句口頭禪,流傳百年家喻戶曉,如今卻沒幾個人能讀對

在春秋時期,諸侯發佈的詔書一般情況下被稱作“命”“或“令”,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後為凸顯其皇帝威權至高無上,特別使用“皇帝詔曰”,並在玉璽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以證明君權神授。而後漢襲秦制,“皇帝詔曰”得以保留。到了南北朝時期,聖旨開頭演變成為“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唐朝時期,聖旨通常是在門下省審核後才會頒佈,所以聖旨開頭改為“門下,天下之本......”。不過倒也不乏“朕膺昊天之春命”開頭的聖旨出現。元朝時,聖旨分為漢蒙兩種,漢文詔書以“上天眷命皇帝聖旨”起頭,蒙文詔書則以“長生天的氣力裡,大福廕的祐助裡皇帝聖旨”開頭。

朱元璋發明一句口頭禪,流傳百年家喻戶曉,如今卻沒幾個人能讀對

▲南京故宮復原模型

光是更改詔書開頭,朱元璋還覺得不夠。定都南京後,朱元璋先將南京由集慶路改稱“應天府”,並將朝會大殿定名為“奉天殿”,還在皇帝專用的玉圭上鐫刻“奉天法祖”四字,以處處彰顯自己君權神授,天生註定為皇帝。為讓民間百姓服從,朱元璋還不辭辛勞地撰寫了《御製記夢》一文,煞有其事地講述自己夢遊天宮見到三清、紫衣道人授以道服法劍的故事。在此文廣泛流傳民間後,朱元璋順勢稱自己為“奉天承運皇帝”,所以他頒佈的眾多詔書也自然而然地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

朱元璋發明一句口頭禪,流傳百年家喻戶曉,如今卻沒幾個人能讀對

▲沿用這一開頭的清代聖旨

無論是朱元璋費盡心思地為後代起名定下規則,還是從他的聖旨詔書開頭語,都能看出其非常注重自己的統治合法性與必然性。但誰也沒想到的是,朱元璋創造的這句口頭禪才會被沿用數百年,並在古裝影視劇的推動下被每一箇中國人所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