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學神級人物——辜鴻銘

辜鴻銘,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縣,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

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

辜鴻銘的仕途生涯不足一談,他一生事蹟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在於溝通中西文化並訴諸於翻譯事業。為了讓西方人瞭解中國的孔孟哲學,精神道義,他勤於寫作。辜氏一生著述頗豐,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寫成,其目的即在於使西方人瞭解,並通過了解進而尊重中國文化。

清末學神級人物——辜鴻銘

他翻譯了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創穫甚巨;並著有《中國的牛津運動》(原名《清流傳》)和《中國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義》)等英文書,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併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此外,辜鴻銘還是湖廣總督張之洞的洋文秘書,設立自強學堂、興辦漢陽學堂等等;辜鴻銘還是張之洞的百科顧問。

辜鴻銘曾對學生說:“現在中國只有兩個好人,一個是蔡元培先生,一個便是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蔡先生點了翰林之後不肯做官而要去革命,到現在仍在革命。而我呢。自從跟張文襄(張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後,到現在還在保皇。”

清末學神級人物——辜鴻銘

有一年,袁世凱的部下張勳過生日,辜鴻銘送了一副對聯,上聯是:“荷盡已無擎雨蓋;”下聯是:“殘菊猶有傲霜枝。”事後,辜鴻銘故作神秘地問胡適,這副對聯有什麼含意。胡適笑答:“‘殘菊猶有傲霜枝’,當然是指張大帥和您老的辮子了。但不知‘擎雨蓋’是指什麼?”辜鴻銘答:“‘擎雨蓋’就是清朝的大帽子。”於是兩人撫掌大笑。

辜鴻銘一生主張皇權,可他並不是遇到牌位就叩頭。慈禧太后過生日,他當眾脫口而出的“賀詩”是“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袁世凱死,全國舉哀三天,辜鴻銘卻特意請來一個戲班,在家裡大開堂會,熱鬧了三天。

清末學神級人物——辜鴻銘

說起辜鴻銘,留給國人印象最深的,大概要算那條拖在他腦後的長辮子了。這在北京,稱得上出土文物式的一景。辜鴻銘的辮子,並不是僅僅為了復古而留。早在英國留學時,他已剪掉辮子,西裝革履,一副洋派。後來人人談論反清革命,他反而把滿清人硬栽上的辮子重新留了起來。原因很可能是“立異以為高”。當然,也符合他復古派的身份。北大的學生嘲笑他,他反唇相譏:“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是無形的。”

清末學神級人物——辜鴻銘

人物評價:

羅家倫(《回憶辜鴻銘先生》):在清末民初一位以外國文字名滿海內外,而又以怪誕見稱的,那便是辜鴻銘先生了。

林語堂(《辜鴻銘集譯〈論語譯英文〉》):鴻銘亦可謂出類拔萃,人中錚錚之怪傑。

梁實秋(《辜鴻銘先生軼事》):以茶壺譬丈夫,以茶杯譬妻子,故贊成多妻制,誠怪論也。

《清史稿》評:唐生以英文草《尊王篇》,申大義,列強知中華以禮教立國,終不可侮,和議乃就。

清末學神級人物——辜鴻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