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里醫生: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

引言

【35歲以下最具潛力腫瘤醫生評選活動】活動目前已落下帷幕,來自選手們的ASCO摘要解讀、病歷實戰分析、患者科普教育等內容都非常精彩。這些優秀文章我們希望與更多的朋友們一同分享,於是我們將以連載形式持續呈現給各位。

本系列為患者科普教育連載,如果覺得文章精彩,不妨轉發支持!

“長了黑痣一定得點了”,這是賀歲片《非誠勿擾2》中,孫紅雷扮演的李香山在他的人生告別會上說的話。大多數觀眾的觀後感,是照著鏡子仔細尋找身上的黑痣,而作為腫瘤科醫生的我,則十分讚賞李香山的生前人生告別會。

對於腫瘤患者而言,死亡的恐懼始終充斥於患者整個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早期腫瘤患者害怕復發轉移,癌症相關治療過程中害怕治療副反應太大,臨終時害怕太遭罪,這其實都是承受不了死亡痛苦的表現。想必不單單是腫瘤患者,對於我們在生的每一個人,“死亡”都是令人最恐懼最可怕的事情,因為死亡是人生中從未經歷過的事,死亡的滋味到底是怎麼樣,無人知曉。但是,當我們不得不面對死亡,接近死亡,經歷死亡這個過程的時候,是不是坦然面對才是最好的解脫呢?

記得曾經治療過一個鼻咽癌的病人,初期診斷時心理壓力很大,整天鬱鬱寡歡不敢與熟人接近,在護士和醫生不斷的心理疏導下,順利的經歷了一個週期化療之後,心態有所轉變。恰恰就在這個階段,一天他在家裡擦玻璃時,一失足掉下了八層高樓,通過在重症治療病房一個月的搶救,這個病人奇蹟般的活過來了。在這次的生死輪迴經歷過之後,他完全可以接受鼻咽癌的病情,並且對後續的治療十分的配合,治療效果也非常理想,目前生存期已經達到10年。他說:“我已經是死過一回的人了,原來,其實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怕死的心理”。這個鮮活的例子告訴我們,腫瘤治療過程中患者的心態、配合度對治療效果影響很大,如果可以早些坦然面對腫瘤的事實,正確面對死亡,可能腫瘤的結局未必就是死亡。

在《非誠勿擾2》中,李香山的朋友接到了他追悼會的邀請信,每一個想念他的人都前來參加。追悼會的現場正中擺著李香山的照片,前面有純潔的白色蠟燭,隨著悼詞的播放,李香山坐著輪椅被推了出來。在場的每個人都覺得驚訝,可是驚訝過後是思考、追憶、共鳴、珍惜。李香山坦然的面對和接受了死亡的即成事實,他才能平靜和理智的思考自己的人生,經歷了什麼,欠缺了什麼,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進一步完善什麼,做到此生無憾。從這個角度來說,李香山是幸福的。拋開腫瘤病人,對於普通人來講,人的生命也都是有限的數年,如果我們正確認識了最後都要回歸的終點——死亡,那麼我們是否更需要盡全力來尋找生的意義?

回到具體的做法,對於一個告別者,最好的狀態是擁有一個清醒的告別過程,就如《非誠勿擾2》中李香山的生前人生告別會,個人認為很完滿。但是,中國大多數的家庭都會選擇對病人隱瞞病情,其實,事實上家屬的各種表現早已洩露了他們想要保守的秘密,有時候家屬會特意避開患者本人,想方設法跟醫生告知“千萬別告訴他”,這時候我想說,我們是有職業操守的專業的腫瘤科醫生,恰恰是你們的表情和表現才會洩露你們的秘密,我們不會。在歐美國家,多數醫生會坦誠的交代病人實情,接下來的治療如何不以無效的挽救為目的,而是以減除痛苦的醫學撫慰治療為目的。只有這樣瞭解實情的病人才有可能有效的規劃自己有限的時間,理智的面對癌痛的治療,有機會完善自己的生活,做出正確的選擇。

一名腫瘤晚期的病人,已經骨瘦如柴、面色晦暗,對醫生來說相當大的挑戰是如何告訴病人實情,但是如果給病人插很多管子,最後他又疼又難受,其實不如在這個時候讓他吃止疼的藥,能睡一個好覺,保持還算不錯的胃口,有尊嚴地交流,這就是“姑息治療的意義”在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的基礎之上有效的延長生存期,也是約束醫生做最後的選擇。“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這是特魯多醫生(E.L.Trudeau)的墓誌銘。它充分反映了一個真正的醫學工作者對醫學應有的科學認知。科學不是玄學,玄學可以無極限。之所以認定醫學是科學,就是它知道自己是有限制的,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迎刃而解。腫瘤的治療更是如此。但是,腫瘤科的醫生會盡自己所能,去治癒可以治癒的腫瘤,去幫助不能治癒腫瘤患者減輕痛苦,去安慰所有的腫瘤患者和家屬。作為腫瘤科的醫生,我們相信腫瘤患者有這樣堅強的意志,將死亡看做生命的一個必經的過程,將自己有限的生命儘量做到完全、完善、完美,希望您在生時如夏花般燦爛和輝煌,盡情揮灑您的美麗和光輝,面對死亡無畏無懼,死時如秋葉般靜美,為您的生命劃上圓滿的句點。

(在此,向與腫瘤奮戰的患者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您們經歷了普通人從未經受過的痛苦,您們的堅強和忍耐值得所有人學習!真心希望您可以戰勝病魔,自然老去;即使離開,生命也會記載您精彩的存在!)

【良醫匯-腫瘤資訊】已建立臨床試驗推薦中心,目前已有30多個各類腫瘤相關藥物臨床試驗,其中8個為PD-1藥物臨床試驗,驗覆蓋肺癌、肝癌、食管鱗癌、淋巴瘤等。各位醫生朋友,如果您身邊有合適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請隨時推薦給我們!

傳播科學的腫瘤防治理念,為腫瘤患者提供科普信息,求醫問藥指南。@良醫匯-腫瘤資訊旗下科普帳號。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良醫匯患者指南”發現更多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