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魔」的足球戰略:請不要18歲之前離開比利時

這是一篇過往我寫過的文章,想找尋比利時足球的強盛之路,給咱們自己一些借鑑。今天聽說世界盃後,中國足球還有一系列舉措出臺,目標很明確,做法很堅決,但有些擔心也油然而生,我就不信啥彎道超車,我就不信啥非常規操作,該走的路一步都不能少的,不塑造出個好系統,一兩次的所謂突破只能繼續“為了一課樹,而毀掉一片森林”的悲劇。

比利時足球我們不一定可以學習,但是足球規律不可漠視,根本問題是繞不過去的。

“紅魔”的足球戰略:請不要18歲之前離開比利時

1990年世界盃八分之一決賽,比利時遭遇英格蘭,加時賽焦灼異常,眼看著互罰點球決生死。比利時陣中有人低頭開始在小紙條上寫下點球手的名字,筆尖正在紙上滑動,普拉特進球了,那張名單隨即拋向空中,安安靜靜回家吧。

規劃點球手的人名叫薩布隆,當年比利時教練組成員,十幾年之後,當他授命出任比利時足協技術總監時,他又安靜下來,面對更多的小紙條,寫寫畫畫,一幅比利時足球的發展藍圖交給他來描繪。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早,直到2006年9月綱領性的藍圖才擺到了比利時足球人的面前。那一年,比利時又一次缺席大賽,國家隊內部愁雲慘淡,足協與球迷關係緊張。2014年,當比利時重回世界盃時,很多人驚異地發現,這個1100萬人口的效果居然可以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足球財富,23位國腳的身價甚至比人們對於他們的名次預期還要高出不少。“黃金一代”,這樣的標籤很容易就貼到紅魔身上,順便說一下比利時人堅信1904年他們的國家隊首用“紅魔”綽號之後,人類才有了這個足球語彙,這就像他們堅信自己三百年前發明了炸薯條一樣。

“紅魔”的足球戰略:請不要18歲之前離開比利時

薩布隆作為藍圖的主要描繪者2012年退休了,但是他的名字近來一直是比利時足球復興的關鍵詞,那些登門取經的人們是一定要見到他的。如今,薩布隆已然接受新加坡足協的邀約,開始在一個陌生國度裡的青訓體系的建設。1998年法國世界盃,比利時沒能小組出線,如今回憶起來最好的改革契機當年並沒有抓住,直到2000年本土歐洲盃再遭重創之後,比利時足球人總算安靜下來,緩慢啟動了。來法語區和弗萊芒語區的30位比利時足協聘用的青少年教練聚集在一起,討論如何變革自己國家的青訓體系。九十年代末,比利時足球的陣型可謂多樣,在4-4-2和5-3-2之間搖擺不定,防守反擊的足球基因不時起到決定性作用。

“紅魔”的足球戰略:請不要18歲之前離開比利時

比利時足球千般落寞,但還存有一份對先進足球的敬畏,仔細鑽研近鄰荷蘭和法國青訓精髓後,足協提出全國青訓體系一體化,統一踐行4-3-3,培養更為多樣性的青年一代。除此之外,比利時人堅信足球的根本是傳球和盤帶,孩子們自小的訓練重點就是1對1,任何初上足球場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最先學的一定是帶球,鼓勵孩子們用最自由的方式品味足球。

2001年,薩布隆出任技術總監,率先在布魯塞爾城郊創建了國家級青訓基地,免費向所有人開放,優先培養青少足球教練。布魯塞爾大學同時啟動了“DoublePASS”(二過一)科研項目,細緻監看青少年球員的成長曆程,先後針對1500場各年齡段比賽進行技術分析,從中發現未來的可造之才。九年後,英超聯盟也成為了“DoublePASS”重要的合作伙伴。根據科研分析結論,比利時足協的青訓部門會定期約見俱樂部教練,給他們極具針對性的訓練建議,在足協和俱樂部之間保持有效持續的溝通實在難得。當年,法國足協也是靠這一模式,成功塑造了連奪世界盃和歐洲盃的“黃金一代”。事實證明,任何一個國家試圖發展青少年發展計劃,都必須是頂層與基層並舉,我們也該如此,只不過往往力不從心。

“紅魔”的足球戰略:請不要18歲之前離開比利時

科研成果一直在指引著比利時足球的戰略,數據表明在一些俱樂部U-8年齡段的孩子有時半小時僅僅觸球兩次,這如何才能培養出球性超群的球星呢?根據這一結論,比利時足協大力推進4對4、5對5和8對8的訓練模式,吸引孩子們熱衷於訓練盤帶和長傳,而這兩項基本技術被比利時堅定地認為是4-3-3的核心技術。為了推廣這一發展理念,薩布隆先後在比利時國內進行了一百場演講,細緻說服俱樂部訓練體系可以依此發展。同時,他著力取消了U-8以下年齡段的積分排名體系,在他們的信條之中,取勝並非是青少年足球的目標,培養人才是要義。比利時也許比我們想象得還要刻板一些,他們規定青少年比賽的控球總時間不得少於比賽總時間的70%,任何人不許毫無目地大腳開球,必須斯文地用傳球來表達自己對於足球的認識。

“紅魔”的足球戰略:請不要18歲之前離開比利時

1998年至2002年,比利時足協總共創建了8所名為Topsport的足球學校,重點培養14-18歲年齡段的小球員,這在青訓體系之中是精英部分。在布魯塞爾的兩所學校更是執行一套名為“PurpleTalents”計劃(紫色人才計劃),做精英化培訓,這個計劃的成果已經入選了當今的這支比利時隊。國家足協為足球學校派出教練員負責訓練,每週訓練四次,都是早晨兩小時。之所以如此安排,那是因為職業足球的成才率實在太低,最多是10%左右,那些無緣分享職業足球紅利的孩子還是要拿到中學文憑,老老實實找份工作。如果家長執意讓孩子走上職業之路,那還要每週至少安排四個晚上叩開俱樂部的大門,讓孩子攀上職業足球的邊緣。

“紅魔”的足球戰略:請不要18歲之前離開比利時

在青訓體系上再精心,比利時也無法在短時間甚至永遠也不會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豪門俱樂部,他們始終不過是長長的職業足球產業鏈中下游。眾多球探穿梭在比利時的學校和俱樂部中,往往14歲的少年天才就要告別家人,奔赴豪門旗下繼續做自己的巨星夢。哈扎德就是14歲去的法國里爾,賈努扎伊16歲被曼聯得手。在比利時人看來,曼聯這樣的豪門已經足夠善意了,65萬英鎊的合同比市場價格足足高出了10萬英鎊,這對於一個困頓的家庭具有太強的誘惑力。16歲的孩子一年去曼徹斯特可以為家裡掙10萬英鎊,而留在布魯塞爾僅僅1萬英鎊,選擇並不能。比利時足協曾經強烈建議孩子家長可以放棄眼前利益,讓孩子們18歲再轉會豪門,那個年紀一旦在豪門打上主力,轉會費可以是14歲時的50倍,過早轉會讓比利時不能再最佳的年份上收穫青訓紅利。可是,如今的職業足球產業鏈早已固化,比利時無力改變,而球員多來自移民家庭的現狀又決定了家長要早早見到收益。我想一旦比利時國家隊成績彪炳,他們也會釋然的,那部分沒有到手的紅利就算兌現在國家隊身上了,沒有豪門的錘鍊,金子是不會真正發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