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薪+提成」已經過時,要想激勵員工,留住核心人才應該這樣做

導讀:

制樣師楊軍在深圳某運動鞋企業工作,月工資固定4000元,他技術好,工作努力,所以等到了公司的重用,考慮在公司對自己不錯,有好幾次,其他公司給他5500元的跳槽機會,他都沒有去,但年初的時候,一個新來的同事月薪居然高達5800,楊軍再也呆不下去了,馬上像公司提出了辭職,很快他在一家運動鞋公司找到了同樣的工作月薪6000元,有提成和年終獎,楊軍走後幾個月,該企業又有一個和楊軍一樣的能力骨幹也跳槽到了這家公司。

為什麼楊軍在公司做不下去了呢,因為公司薪酬制度不行,老闆不願意拿更多的錢和員工分享,員工們一個個都在為他工作,卻得不到一點回報,沒有一點人情味,最後導致了其他員工也和楊軍一樣跳槽到其他公司。

“底薪+提成”已經過時,要想激勵員工,留住核心人才應該這樣做

在當下中小企業中,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作為老闆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種現象發生?

為什麼能挖走你的優秀員工?

40%是因為外面的機會好,60%是候選人對當前的環境不滿意。

發現了嗎?後者是決定性因素。

如果對手只出一倍的價錢,管理技巧可能還可以發揮作用。

“底薪+提成”已經過時,要想激勵員工,留住核心人才應該這樣做

如果五倍的價錢呢!

利益達到300%就有人鋌而走險,何況五倍!不管是不是龍潭虎穴,都得闖一闖了吧。

換個角度說,作為老闆,市價都已經是現在員工收入的五倍了,你要說你一直對員工好,怎麼都缺乏說服力。

真正的核心員工,加薪吧,留住一個是一個。留住人才的最核心的是薪酬高低,二是創始人個人魅力。

“底薪+提成”已經過時,要想激勵員工,留住核心人才應該這樣做

阿里巴巴馬雲說過,員工離職無非兩點:錢給少了;心不舒服了。

我很認同阿里巴巴馬雲的觀點,正如馬雲所言,無論企業大小,薪酬機制做不好,企業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員工積極性提不高、不滿薪酬跳槽等等。。。。

譬如曾經的首富王健林對人才觀就有很明確地意識了:

王健林:我常常講一句話,術的層面固然重要,但最中心的層面是道,道是啥?不要認為是啥戰略、立異,錯!即是人。

從我自身的經歷,從萬達的開展,我深深體會到,人即是錢,人即是工作,所以人才是決定性的。

“底薪+提成”已經過時,要想激勵員工,留住核心人才應該這樣做

留住員工,暫且拋開創始人魅力的主觀條件,我們談一下留住人才的客觀條件,沒有好的薪酬,去哪裡留人,留不住人的。

1. 公司自身薪酬制度

如果公司自身為員工提供了符合員工價值的薪酬, 也給員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成長環境, 相信員工也會對公司忠誠。

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保障就是用薪酬去滿足員工,當然不是任性的加薪,讓員工憑能力爭取的薪酬模式是存在的。

2. 員工自身

如果公司裡有員工就是喜歡高工資, 就是喜歡掙的多的公司, 而不考慮行業, 工作內容等因素, 相信他的水平也不會很高, 這種人走了也就走了。

如何解決?

1、短期激勵:變固定薪酬模式為KSF薪酬績效模式

不要給員工薪酬設置天花板,讓應該給予發揮的空間,讓他的收入取決於工作結果。很多企業,不管是升職,還是提級別,歸根到底,都是給員工加薪的噱頭。

固定加薪是員工想要的結果,但於是對應的結果是,企業工資費用率提高了,利潤下滑了。員工是留住的,但是企業卻上升了。

“底薪+提成”已經過時,要想激勵員工,留住核心人才應該這樣做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底薪+提成”已經過時,要想激勵員工,留住核心人才應該這樣做

KSF三大原則:

1、數據說話:一定要有數據的支撐,沒有數據的績效方案是不足以讓員工認同的。

2、結果導向:所用指標的選擇一定是要衝著企業要的結果或存在的問題去的。

3、效果付費:所有為企業帶來更多利益的部分(增量分配)都是應該得到肯定的。

KSF提取工資比率是否一律80%

  1. 一線(經營)崗位高:60-80%

  2. 二線(管理)崗位低:50-60%

  3. 產值增量空間大的:60-80%

  4. 產值增量空間小的:30-50%

  5. 中高層經營崗位高的:60-80%

  6. 基層與非經營崗位低的:50-60%

KSF佔比算法(影響ksf佔比的關鍵要素)

  1. 歷史值,最高值,最低值

  2. 預算值,預算目標值

  3. 空間值,合理產能空間

    那麼設計KSF,到底要從何下手?以下六個步驟:

    1,崗位價值分析

    這個崗位有核心工作,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

    ,2,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

    有哪些可量化的指標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時間等。

    ,3,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4,分析歷史數據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是多少?每月營業額?平均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多少?成本費用率?轉化率?培訓時長。

    ,5,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數據作為參考。

    ,6,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數據,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以某門店店長KSF工資模板為例:

“底薪+提成”已經過時,要想激勵員工,留住核心人才應該這樣做

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底薪+提成”已經過時,要想激勵員工,留住核心人才應該這樣做

二、讓員工成為公司的合夥人,員工和老闆一起共同經營公司,一起增漲利潤

合夥人有什麼樣的好處呢?

對員工來說,

  1. 相當於是一份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理財,提高了員工的薪資

  2. 心想只有公司發展的更好,我才能賺的更多,這樣就會努力工作

  3. 員工會更加認可公司,員工會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把老闆看成兄弟

對企業老闆來說,

  1. 員工對自己有高要求,老闆不用那麼勞累,公司的發展會有員工和他一起共同努力

  2. 員工只有分紅權,沒有決策權,所以公司的管理還是老闆說了算,這樣也避免了決策的混亂。

“底薪+提成”已經過時,要想激勵員工,留住核心人才應該這樣做

3、精神激勵,獎勵積分、及時認可,即時激勵。

“底薪+提成”已經過時,要想激勵員工,留住核心人才應該這樣做

積分式是薪酬績效激勵的延伸和補充,能以極低的成本,激勵員工,讓員工不僅明確工作的方向,還會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不再為錢斤斤計較。舉個栗子:當員工遲到了,不扣錢,扣分。做了好人好事,不獎錢,獎券。

積分的核心價值:

  1. 用分值量化員工的變現,清晰記錄與展現員工的貢獻

  2. 不直接獎錢,卻比錢更有意義,比傳統評分方式更客觀具體

  3. 員工普遍認同,不反感,容易落地

  4. 將欣賞、快樂、激勵、福利融為一體,創造屬於員工的快樂文化,讓員工關係更加融洽

總結:老闆要學會用機制,讓企業自動運轉,不要什麼都親力親為,這樣就算累死自己,也不見得有好的結果。

“底薪+提成”已經過時,要想激勵員工,留住核心人才應該這樣做

總結:企業不是老闆一個人的,如果只是老闆一個人孤軍奮戰,那這個企業很難做起來。

想要企業利潤業績增漲,團隊優秀,必須要績效改革,不能一直按傳統模式,這樣一定會存在管理滯後性。

老闆願意拿更多的錢來和員工分享,員工就願意為老闆創造更高的盈利。

關於薪酬績效更多問題,也可以私信我,進行深入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