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十胜十败》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比较,谁更优秀?

小小嬴政


十胜十败时袁绍势大,郭嘉原本是袁绍的人,因为看透袁绍虚有其表不会有大作为而改投到当时弱势的曹操,所以当时情况郭嘉是必需要提观点来鼓舞曹营士气去抵抗甚至战胜袁绍,而“十胜十败”肯定有些会夸大,但整体不会是瞎扯,如果袁绍不可战胜的话,郭嘉为什么要去找死投奔曹操? 而“隆中对”是什么? 北方曹操势力强大,东吴有天险,是个有点本事的人都会看上西川,因为最起码不用在中原四方都是割据势力,偏安之地可以让弱小的有机会慢慢积累实力,而我说“隆中对”是大忽悠,特别是从荆州遣一上将直取中原,把从没打过什么大胜仗的刘备忽悠的心花怒放,一愣一愣的,实则毫无意义,因为根本不现实,东吴是死的,傻的还是空气? 孔明最大的功劳是赤壁前达成孙刘联盟,那些什么舌战,东风什么的一边凉快去吧,重点就是: 没有孔明,东吴也不会投降,因为周瑜是个主战派,而且整个赤壁之战没谁都可以,就是不能没周瑜,孔明唯一的贡献就是促成孙刘联盟,但这功劳有最少一半应该归鲁肃,东吴动全国之力击败曹操,保住东吴更保住刘备,如果没有鲁肃,东吴不和刘备结盟的话,东吴只倾全力自保,刘备肯定被灭,不是被曹操灭就会是被周瑜灭,因为周瑜早就有夺西川和曹操隔江对视二分天下的想法。而且刘备在孙刘联盟后做了多少不厚道的事情? 要和我爭辨刘备厚不厚道前请先看下资料,再用脑子想清楚,我不愿花时间去和无知的去谈问题。我敢问一句“隆中对”对于蜀系支持者被奉若神明,但这些人抚心自问一下,西川荆州同时发魏如何可行? 本身就是传销般的开启大忽悠模式,骗的一个算一个,偏偏还有那么多人明知被骗还乐意被骗,还百般借口要吹的举世无双,这到底是可笑还是可悲?


过路闲人路过


郭嘉的《十胜十败》,是针对曹操与袁绍的优劣做的战略分析,目的是为打赢官渡之战而做的政治动员。《十胜十败》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因为官渡之战的胜利,郭嘉的《十胜十败》也名留青史。

相比郭嘉的《十胜十败》,诸葛亮的《隆中对》则是对全国形势做的战略分析,《隆中对》坚定的是刘备干一番兴复汉室事业的信心。诸葛亮虽然未出茅庐,但已定三分天下,其战略意义和政治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诸葛亮的眼光独到,他早看出了曹操与孙权是将来三分天下的英雄,而刘备要想争夺天下,只有打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的主意,然后联吴抗曹,才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事实证明刘备也正是按照诸葛亮的战略布署而进行的。如果不是关羽后来因为与东吴争夺荆州出现差错,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很有可能实现。

所以说,《十胜十败》和《隆中对》都是战略分析,但显然诸葛亮的眼光更远,更大。《十胜十败》只针对袁绍,而《隆中对》分析了全国的军阀。虽然如此,但也不能就此断定诸葛亮的《隆中对》就对郭嘉的《十胜十败》优秀,因为二者并没有可比性。就象考试,二人答的不是一个试卷,怎么做比较呢。郭嘉与诸葛亮都是当时非常优秀的战略家,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一针见血。因此帮助各自的明主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春秋史社


一、形势不同

《十胜十败》乃鼓舞士气的檄文。

《十胜十败》是郭嘉为弱势的曹操能够战胜强大的袁绍提出的理论原因,无任何具体战略战术,仅为原因分析,只能增加已方信心。

《隆中对》乃争夺天下的战略。

《隆中对》是诸葛亮为迷茫且一无所有的枭雄刘备提出争夺天下的战略,隆中对是战略,包括提出路线、采用方法、达成目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背景与对象不同

1、《十胜十败》是郭嘉为曹操提出的,背景是官渡之战前夕。

官渡之战前,袁强曹弱,并且曹营中多人私通袁绍,从当时大部分人看来,曹操肯定会败于袁绍,而曹操自已也显得信心不足,郭嘉长于人物性格分析,显然己看出已方信心不足,而十胜十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罗列出曹操之长,袁绍之短,以曹操之长对抗袁绍之短,必为增强已方信心。



2、《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提供的,背景是公元207年,赤壁之战前一年。

此时刘备一无根据地,二无战略方向,三无实力争霸天下,简单三无人员。但好歹刘备是个英雄,且有英雄之志向,但不知如何达成志向。诸葛亮之于刘备,如萧何之于刘邦,如鱼得水。

理想是远大的,道路是曲折的。如何走过曲折的道路,实现远大的理想,很显然,刘备是不知道的。而诸葛亮显然明白刘备的志向,为刘备提出战略规划,达到志向,这显然是刘备最想要的,也让刘备恍然大悟。



三、实现的可能性

《十胜十败》分析了曹操击败袁绍的十个原因,但如何去操作?郭嘉没有说明,那能实现吗?显然可以,但曹操战胜袁绍,和十胜十败并无关系,曹操赢的很艰难,差一点就要放弃了,至少在信心上,十胜十败能增强信心。

《隆中对》分析了刘备夺取天下的战略规划,有路线、方法、和目标。能实现吗?应该说能。从刘备自208年开始,基本是按隆中对战略方针来操作的,但决策人是刘备,而决策人刘备对隆中对的理解与设计人诸葛亮是不一样的,刘备显然加进了自已的主观意图,如刘备称王、关羽北伐等,如此势必与诸葛亮在战略上产生分岐,事态的发展验证了刘备的意图。

如果一定要相比谁更优秀的话?

当然是隆中对了。战略决定一切。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战局与时局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面对强大对手,《十胜十败》是战局分析:定战胜方略,解众士疑惑,强主帅信心!

《隆中对》是时局分析,全局眼光,攻守兼备,政军同步,情理共彰!

历史上,时局同战局兼有的战略分析有:毛泽东《论持久战》、林肯的《解放宣言》!

《十战十败》是战局分析标本,曹操视之为宝。但是,曹操后来赤壁之败,司马懿说得中肯,时局不对也,人心向汉是时局,曹操没把握好!才有赤壁之灾!

《隆中对》是高瞻远瞩而又可行的纲领!是得到刘备集团的一致认可的。虽然,刘备在联吴抗曹上走了弯路,但他在临终前还是同意联吴的策略!


闲适人家


概念不同,不可相比。就像你拿一件体恤衫和一件毛衣比较,你问喜欢穿哪一件,冬天你肯定选毛衣,夏天肯定选体恤衫。隆中对中诸葛亮的理论是战略构想,针对目前局势对未来格局的规划,而规划中的主人公可以是刘备,也可以是张备王备,可以是任何人,并非只对刘备,而是诸葛亮本人对未来局势的一种规划和设想。而郭奉孝十胜十败是对于曹操和袁绍两个势力之间的优劣对比,通过两个势力平日的行为准则来对比两个势力谁能吞并谁。综上,隆中对中,诸葛亮理论是对未来天下局势的规划。郭奉孝十胜十败是对官渡之战结果的判断(或者说对袁曹两家势力的分析)。一个是球队队长和副队长一块畅想未来足球的发展规划,一个是球队队长和副队长预测这场足球比赛结果。


老隐隐于巅


不请自来。

郭奉孝的《十胜十败》是当初曹操与袁绍兵拒官渡的时候,双方实力悬殊颇大,世人皆认为曹操必败,且不论双方兵力,袁绍四世三公,名满天下,怎么说都不会说,但是郭奉孝说了这十胜十败,一下子定下了曹操必胜的信心,鼓舞了全军士气;

而孔明的《隆中对》是当初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孔明给他提的建议,天下局势,北方曹操,东面孙权,中间刘表,西川刘璋,西凉西北,刘备想要独占天下,只有先取荆州,再取西川立足;

从格局上看,就明显看出二者的区别,郭奉孝的《十胜十败》格局比之《隆中对》小了很多,前者(《十胜十败》)是诸侯之争,再大点是北方之争,后者(《隆中对》)则是天下之争,放眼逐鹿天下的;

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隆中对》更为优秀!!


百变历史秀


郭嘉的巜十胜十败》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比谁更优秀?见仁见智。两者所论有所不同。孔明所论是纵观天下大势,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为刘备制定的总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刘备基本实施了这一方针政策。当刘备违背这一方针政策不出兵伐吴,就遭到残败,最终懊恼成疾死于白帝城。郭嘉的《十胜十败》所论的是在战争中双方力量的对比,并由此决定战与不战的战役战术问题。从性质上讲两者不应该相比,若非要比,就须参考孔明具体用兵的一些战例才能分出上下。但从整体而言,孔明所论为全局。郭嘉所论为局部至,有五十步与百步之遥。


张永科38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和诸葛亮的”隆中对”都是战略决策。曹操用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打败了袁氏集团,诸葛亮的“隆中对”没有用上。本来北伐要从汉中和荆州两地出发的,最后成了汉中孤军北伐作战,这在战略上没有取胜机会的。

不仅曹操用到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打了胜仗,而且司马懿也借用“十胜十败论”打败了诸葛亮的数次北伐战争。


襄阳论语


个人觉得还是《十胜十败》更优秀些。

隆中对 仅是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和推理,纯是战略层面的东西,够“大”,却不够“细”。作用是为当时的刘备指明了奋斗的方向。而且天下并非只有诸葛亮看得清这天下大势,东吴的鲁肃就有相似的观点。

十胜十败 郭嘉从政治、军事、后勤、人心等方面充分分析了官渡之战的一切,不仅“大”处着眼,而且“细”至入微。不仅奠定了曹操击败袁绍的决心,而且还说明了如何取胜。相比 隆中对 要更加全面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