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百万时代,吉利如何规避“高成长陷阱”?

选择在世界杯的决赛日举办帝豪200万辆盛典,体现了吉利汽车的野心与用心。商业犹如足球赛,拼的既是战略战术、团队配合,还包括坚忍、耐力与布局。眼前的成功并不能代表最终胜利,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刻球会被踢向哪里。你所能够做的唯有不断努力——专注、专心,抓住眼前的每一次机会,不断奋进。正如这次帝豪200万辆盛典的主题——“向上的我们”一样,永远保持萌动的荷尔蒙。

后百万时代,吉利如何规避“高成长陷阱”?

7月15日,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海边举行的这场盛典不仅是吉利的胜利,对于中国汽车制造业而言,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9年前,帝豪从山东走向全国,中国汽车市场也于当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9年后,帝豪回到山东展示自己靓丽的成绩单,而吉利,也已经成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冠军,并向全球市场吹响了集结号。

帝豪与吉利的成功,背景是中国汽车市场与中国汽车工业的集体进步。而随着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交锋越来越频繁而肉搏化,未来吉利的每一步,都只会更加如履薄冰。

9年200万辆,帝豪与吉利完成了华丽逆袭

对于吉利汽车而言,2007年也许是个值得记住的年份。这一年,李书福试图重塑吉利的核心价值观,并从根本上否定过去的低价策略,他说:“价格便宜的话技术不可能领先,品质和服务也很难做到优秀,这样企业会处于被动生存的状态。”

后百万时代,吉利如何规避“高成长陷阱”?

从此,吉利开始主动转型。2009年,吉利成功收购世界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并与沃尔沃进入了实质性的收购谈判阶段。

同样是2009年,8月份,吉利推出帝豪EC7轿车,并喊出“挑战合资”的口号,成为自主品牌第一款敢于叫板合资的车型。

新车上市后的表现确实没让人失望,从一开始的3000台、5000台逐步爬升到8000台,市场成绩一路扶摇直上,让吉利在当年就实现了33万辆整车销售,同比增长48%。直到今天,帝豪依旧是吉利在轿车市场的骄傲,当所有自主品牌轿车在合资面前纷纷败下阵来的时候,唯有帝豪始终稳居销量前十的位置。

后百万时代,吉利如何规避“高成长陷阱”?

从转型那一刻算起,正好十年之后的2017年,吉利汽车以124.7万辆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年销量冠军。而在这个销量构成里面,帝豪家族就贡献了539,129辆,占吉利全年总销量的43.%。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帝豪家族的累计销量接近29万辆,超越上汽大众朗逸家族的24.14万辆。虽然吉利目前仍无法和上汽大众的体量进行对比,但帝豪的超越,仍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

从最初的帝豪EC7,到如今的全新帝豪、帝豪GL、帝豪GS以及新能源的帝豪EV450、帝豪GSe等,它已经从一款单一的产品发展成为一个家族。往后,这个家族还将会越来越壮大。正如吉利,从2009年的33万辆成长到今年即将实现158万辆(目标销量),未来,它将向全球前十大汽车品牌不断迈进。

后百万时代,吉利如何规避“高成长陷阱”?

车市如帆船,风光无限,但挑战也无限

毫无疑问,吉利是中国目前实力最强大的自主车企。然而,销量最高的品牌却不是它。

数据显示,2017年南北大众的销量相加超过了400万辆,占中国乘用车总销量的六分之一。

这样的体量,是其他自主与合资品牌都难以望其项背的。而即使上汽通用,2017年销量也达到了200万辆,对于目前的吉利来说,它同样是一座大山。

按照李书福的预计:“未来传统汽车集团只可能剩下2-3家。”那么,吉利未来必将和这些国际汽车业巨头实现硬碰硬。这次帝豪200万辆盛典的现场,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就向《钟叔驾道》坦言: “我们现在的核心还是打基础,练内功,目标是真正跟这些国际大车企来做竞争。”

后百万时代,吉利如何规避“高成长陷阱”?

因此,不可回避的现实将是,即使吉利在国内完成了对通用、本田、丰田、日产以及韩系车的反超,但在国际上,它仍将面临艰难的挑战。如林杰所说:“在我看来,汽车市场大环境跟帆船运动是一样的,风光无限,但是内里的挑战也很大。”

林杰认为,消费者的口碑特别重要,而要获得口碑,前提就是要打好基础,做好产品。“产品是船,营销是帆”, 如果产品不好,那么营销再好也是昙花一现。只有产品好了,加上营销、渠道等各环节的配合,才能做到平衡。“不管是帝豪家族200万辆,还是吉利汽车去年销量124万辆,或是2018年实现高增长,背后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产品本身的品质及口碑。”

而这方面要和国际品牌对标,林杰承认,吉利还需要不断提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后百万时代,吉利如何规避“高成长陷阱”?

没有什么坚不可摧,春天要念着冬天的事

或许,我们还可以顺着这个路径继续更深一层的思考。

2008年,当中国汽车销量首次接近千万辆规模的时候,中国的外贸业却遭遇了雪崩似的危机,其中,又以浙江台州的飞跃集团“破产事件”最为牵动人心。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50强”第一名的纺织机械制造业巨头,飞跃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掌门人邱继宝甚至被中央领导人戏称为“国宝”。然而,就是这位“国宝”在企业看似最鼎盛之际提出了破产申请。因为,2008年那场从大洋彼岸传来的“经济瘟疫”让所有中国外贸企业都面临横祸,快速扩张中的飞跃也陷入了财务危机,并且,这场危机来得是那样突然而且致命。

2008年,吉利刚刚实现23万辆的年销规模,排在奇瑞之后,在整个车市的地位也并不算特别突出。然而对于这位浙江老乡的遭遇,台州人李书福想必是深有感触。

后百万时代,吉利如何规避“高成长陷阱”?

在国际化这片汪洋里,沉没或者受损的“中国巨轮”并不鲜见,风平浪静的海平面掩盖了内里的暗潮汹涌,往往让人猝不及防。

没有什么是坚不可摧的,正如一个世纪前,泰坦尼克号从触礁到沉没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区别在于,有些注定会被碾碎,有些则在它的推动下不断前进。

2002年,任正非在一封命名为《北国之春》的内部邮件里向华为员工勉励:“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

最风光的时候走向最巨大的衰败,这样的例子在汽车业也屡见不鲜,美国三大巨头,欧洲的欧宝、雪铁龙,日本的三菱和日产,它们都曾是前车之鉴。成长的道路越是看似坦途,越是充满了陷阱。

后百万时代,吉利如何规避“高成长陷阱”?

而吉利要如何避免进入这个陷阱?当《钟叔驾道》记者抛出了这个疑问时,林杰很坦率,他说:“其实我们一直也很紧张,百万之下无小事,一百万以上,很多情况不一样了,包括竞争环境、管理压力,所以面对很多不一样,我觉得核心还是要一直准备当中,比如吉利汽车在前年开始就考虑会很快进入100万以及到200万这么一个销量规模。那么这个时候就考虑到渠道经营专注性的问题,以及产品推广的问题,上新品与再销产品销量不要下滑的问题,包括整个售后服务、备件保障、物流,是一个十分系统的、全面构建的问题。”

当然,林杰给出的答案是产品和战术上的,至于战略,那是安聪慧与李书福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后百万时代,吉利如何规避“高成长陷阱”?

钟述

今年5月份,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一篇自述里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不能急功近利,要想实现梦想,就必须脚踏实地遵守事物的客观规律,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带来光辉的前景,埋下罪恶的祸根就会带来无情的灾难。”

很显然,随着吉利汽车日益成为一艘巨轮,要如何避免泰坦尼克式的悲剧?这位掌舵者有着清晰的认知,他说:“做成一个成功的企业很难,毁掉一个企业的前途可能就在眼下,可能就是因为某一件小事。”

也许,这是吉利进入后百万时代最需要坚守的价值观。否则,上风球随时有可能会被对手给抢走,自己独对空门落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