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日報」積石山縣:「精神扶貧」引領小康路

2016年9月2日,積石山縣在柳溝鄉樊家溝村和石塬鄉苟家村率先召開了村民知情大會。會上,兩個村分別通報惠農政策落實及項目實施情況,選舉產生了村項目實施監督小組和矛盾糾紛調處小組。群眾代表就實施項目和下一步急需幫扶項目提出意見建議,讓廣大群眾參與到了扶貧項目實施的全過程,使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得到了全面落實。

一石激起千層浪。“村民知情大會的效果出人意料,比當初設想的要好,精準扶貧工作進展十分順利。”石塬鄉黨委書記負責人說。

縣扶貧辦負責人表示:“村民知情大會主要有這樣幾個作用,一是傳遞政策講明措施,給群眾吃好‘定心丸’;二是陽光運行列出清單,給群眾算好‘明白賬’;三是暢所欲言聽取民意,給群眾念好‘致富經’;四是立志扶智激發動力,給群眾打好‘強心劑’;五是盯人盯事盯項目,給群眾辦好‘貼心事’;六是解開疙瘩化解積怨,給群眾奏好‘和諧曲’。”

由於積石山縣是個深度貧困縣,所以還存在一些貧困戶仍然抱著“等靠要”的思想和心態,使各級幫扶政策措施的實施打了折扣。近年來,該縣積極探索以文化扶貧助力精神脫貧的多元途徑,創新載體,探索出“三場會”制度,大力推進“精神扶貧”工程,實現精神扶貧與文化扶貧相互促進,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2017年2月15日,劉集鄉肖家村率先召開了兩戶見面會。“脫貧戶代表講述脫貧經歷,傳授脫貧經驗,通過生動鮮活的致富實例和互動交流,貧困戶學到了很多好點子、好經驗。”肖家村支書肖繼元說,“2013年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91戶1365人,貧困面為47.39%,2017年底貧困面為2.81%。這一成績地取得,歸功於兩戶見面會,讓貧因戶和脫貧戶面對面、心對心地交流經驗,通過身邊事促進貧困戶由‘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

走進關家川鄉寧家村,一條條水泥路蜿蜒向前,一個個村落很整潔……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發生巨大變化的不光是群眾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更重要的變化是群眾思想認識的深刻變化。“我們村是貧困村,村容村貌之所以今天這麼好,與縣上‘三場會’制度分不開。”寧家村村支書馬文德說。

今年3月12日,寧家村舉行全縣首場“三說三抓”大會。會上,群眾代表踴躍發言,提問了衛計、教育等10個方面的16個問題,縣上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一一作了詳細解答,特別是法官對法律法規的講解通俗易懂。

幹部與群眾拉家常、講政策、擺事實、講道理的大會,開通了群眾和幹部的“直通車”,也架起了群眾和幹部的連心橋。

精準扶貧各項措施和政策擲地有聲,正在改變著全縣26萬多各族幹部群眾物質、精神、生態、生活的家園。

歡快的鑼鼓敲起來,高亢的“花兒”唱起來,自信的笑臉露出來……每當夜幕降臨,石塬鄉肖紅坪村的村民們來到村文化廣場,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唱歌跳舞。

“自從村裡有了文化廣場和活動室,村民們聚在一起討論去哪裡打工、種什麼莊稼能掙錢等問題。”肖紅坪村村支部書記樊學春說,文化廣場和活動室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是貧困戶向脫貧戶“取經”的好地方。

積石山縣把正能量宣傳和農村文化振興戰略作為打造精神扶貧主戰場、主陣地的重要抓手,以開展“多彩積石宣傳年”活動為載體,緊貼全縣工作大局,聚焦脫貧攻堅,突出文化建設,唱響主旋律,提振精氣神,聚集正能量,紮實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近3年來,全縣累計投資8500多萬元,建成並投入使用村級文化廣場147個;開展宣講72場次,聯繫鄉村的省、州、縣領導宣講63場次,受教育人數近20萬人次;組織“送文化送政策進基層”巡迴演出200多場次,觀看群眾達10萬多人,把黨的聲音傳播到千家萬戶。

在“精神扶貧”工程的引領下,積石山縣貧困群眾脫貧信心倍增,正鼓足幹勁,向著小康邁進。

(尹始學 馬玉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