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领域,习近平要求增强危机感紧迫感

在《吕氏春秋·用民》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引其纲,万目皆张。”说的是打鱼时提起渔网的大绳子,所有网眼都会张开,是成语“纲举目张”的由来,经常用来比喻做事情要抓住主要的环节,带动次要环节。这与哲学中的抓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当前中国科技正在飞速发展,打造“世界科技强国”是我们一直奋斗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一个问号打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上!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他提起了推动科技发展的大绳子,抓住了核心技术这个关键,将我们的问号切切实实地改为了句号。下面就同学习大军一起看看习近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哪些妙招吧。

紧盯方向不放。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还很不适应。”既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技也应是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推动力。习近平曾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面对关键核心技术落后的现实,习近平指明了科技创新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需要主攻的“三大面向”。我们既要为我国科技飞速发展自豪,更要看到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时刻保持危机感,压力感,坚定不移,久久为功,在尽量短的时间攻克代差,实现超越。那时才真正扬眉吐气。

奋起直追不歇。会议指出:“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坚定信心,奋起直追,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国家发展需要出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技不如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千万不能忘记西方列强就是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的,为此才有洋务运动,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可还是失败了。毕竟当时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太低了,关键核心技术就更不用提了。只有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一代又一代科技人不畏艰难勇于攻关下,在长期的积累与创新发展下才有了今日的可喜成果。习近平曾强调:“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国家的独立自主不能仅仅依靠外来力量,只有自己站起来了,强起来了,才能在竞争和发展中掌握话语权。现在面对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差距,我们只有一路向前,追,追,追!既然跑起来了,就不停了,乃至成为领跑者依然要奔跑。

多出原创不停。会议指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形成良好精神面貌。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强化责任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坚定自信,潜心研究,努力做出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关键核心技术是化缘不来的,只能靠自己刻苦攻关、大胆创新。习近平曾强调:“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治国如此,发展科技亦如此。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资源,是科技发展的根本,也是突破核心技术的关键。我们中国人民是聪明的,只要环境好,体制好,政策好,特别是尊重好人才,让各类科技人才发挥作用,中国的科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真不怕没地方来。从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爬起,在哪里吃亏,就在那里要回。中国大国地位,不能没有一流科学家,也不能没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更不能没有一流的创新体制机制。

古语有云:“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习近平以精准的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引领大家在科技发展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狠功夫,为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大突破、实现中国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创造了更多的竞争优势。让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一起为之努力奋斗吧。(文/学习大军,2018年7月18日)微信公众号:学习大军 微信ID:xuexidaj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