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線城市上半年賣地收入創歷史新高

三四線城市上半年賣地收入創歷史新高

面對房地產的調控政策的層層加碼,土地市場的火熱形勢仍然延續。今年上半年,數量眾多的三四線城市賣地行情繼續向好,成為支撐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大漲的主要原因。

對地方政府而言,一次性賣地收入,是比財政收入更主要的收入來源。記者彙總數據發現,僅今年上半年賣地收入就與去年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相當(佔比超過90%)的城市數量多達14個,他們分佈在浙江、四川、安徽、山東、河南、江西、湖南、河北等諸多省份,絕大部分為非省會的三四線城市。

這些城市的土地收入上半年基本翻番。除了因為房價上漲帶動地價上漲、庫存去化較多帶來的補庫存等,在地方債防風險、地方融資渠道收窄的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存在賣地償還隱性債務的行為。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地方政府明面的債務可以借新還舊、滾動發行下去,但隱性債務借新還舊機制不暢,且政策明確將地方政府債務與城投公司債務區隔開來,部分隱性債務短期還債壓力較大,賣地償還成為重要的手段。

三四線城市漸成土地市場主角

三四線城市上半年賣地收入創歷史新高

賣地收入增幅靠前的城市,既跟市場熱度有關,也跟推地節奏有關。比如湖南嶽陽上半年土地收入145億元,增幅超過10倍,這與2017年上半年基數較低有關。

據岳陽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數據,2017年岳陽的土地市場就已經走熱,尤其是下半年岳陽市區推出較多優質地塊,引來不少房地產公司爭奪,樓面價最高達到4386元/㎡。2017年岳陽土地成交金額接近96億元,同比增長15%,收入規模創歷史新高,2018年上半年延續了這一趨勢。

“限價政策疊加融資成本上行,開發企業的項目利潤率壓力漸增,在核心區域追逐高價地塊的動力減弱。獲地能力的制約,使得部分開發企業的佈局往三四線城市下沉,一些大型房企也通過併購等方式進駐縣鎮一級的城市。三四線城市在土地市場的成交佔比,可能會進一步提升。”交通銀行(6.010,-0.03,-0.50%)高級研究員夏丹表示。

地方加快推地

部分城市今年上半年賣地收入規模,已經超過了2017年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如湖州今年上半年賣地收入為413億元,其去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為237億元。

通過賣地獲得一次性收入,對於三四線城市尤為划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上半年賣地收入與去年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相當的(佔比規模在90%以上)城市有14個,包括湖州、眉山、亳州、菏澤、阜陽、許昌、達州、上饒、瀘州、南充、岳陽等均為三四線城市。這些三四線城市的財政收入規模相對較小,火熱的土地市場助推土地收入大漲,賣地收入要比來自經濟運行的稅收收入更為豐厚。

當然,由於我國財政體制安排,地方能從上級政府獲得常規性的收入返還或補貼,地方財政支出規模往往超過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若從財政支出角度來衡量,上半年賣地收入也相當之可觀。

記者統計發現,上半年賣地收入與去年同期支出規模相當的(佔全年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支出比重超過50%)城市有9個,湖州、嘉興、常州、許昌、眉山、菏澤等三四線城市在列。

“地方土地更值錢了,出於土地財政的考慮,地方都在加快推地。目前來看,除了一線城市對土地財政依賴度比較低,像杭州這樣的二線城市,今年上半年賣地接近1500億元,與杭州亞運會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也有關係。”分析師指出。

三四線城市上半年賣地收入創歷史新高

部分城市以地款償債

地方土地收入大漲背後原因很多,但在當前地方債防風險、地方融資渠道收緊的背景下,個別地方存在賣地還債的因素。

“地方政府收儲了大量土地,只要賣幾塊地,到期的隱性債務就能還得上,所以有些地級市在通過賣地,來填堵債務窟窿。”北京一資管機構投資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該負責人7月初在中部某地級市“催收”——他們借貸給地方城投公司的貸款接近還款期限,正積極與地方城投、財政人士協商還款安排。經溝通後,他表示該地城投還款沒有什麼問題。

7月13日,財政部公佈上半年財政收支數據,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0萬億元,同比增長10.6%,收入維持較快增長。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約2.7萬億元,同比增長43%。

無論是財政收入,還是土地收入,上半年形勢都比較好。但今年以來地方融資平臺發生了幾起風險事件,讓市場有些擔憂情緒。

我國地方政府明面上的債務規模,基本已經置換成政府債券,這些債券能借新還舊,目前沒有償還本金的壓力,加上對總量規模的限額管理,明面上的地方政府債務沒有償付風險。市場擔心的是地方隱性債務,這部分債務規模總量不詳,城投公司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形成的債務,跟地方財政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隨著融資政策的收緊,這些債務借新還舊、償付壓力在加大。

比如7月11日,有投資人向媒體爆料,涉及到貴州某地級市城投公司的棚改項目貸款出現逾期。7月12日,貸款管理公司向投資人發佈公告,逾期尾款已經兌付成功。這起風險事件雖然只是虛晃一槍,但仍引起市場較廣泛的關注。

“最近賣方和債券承銷商組織去地方路演,地方財政、城投人士雖在積極推介,但市場仍有一定擔憂。賣地確實起了很大作用。”近期去到一些熱點地區調研的評級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同時,地方債防風險也取得了一定成效。6月20日,審計署審計長鬍澤君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於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時表示,2017年7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後,相關地區風險防範意識進一步增強,舉債衝動得到有效遏制,違規舉債問題明顯減少,目前債務風險正得到有序有效防控。

棚改走向因城施策

上述評級機構負責人提醒,不少地方今年推地力度較大、地塊位置較好、價格也合適,但是廣大三四線城市未來房地產市場走勢存在不確定性。當前積極推地,是否會帶來新一輪庫存積壓有待觀察。

“三四線城市這輪房價上漲,主要有兩個因素造成,首先在於一二線城市的嚴控,把購房者推到了三四線;再者就是棚戶區貨幣化安置,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地方房價。從去年初到現在,三四線城市房價普遍上漲了50%,地價也高起來,後續有一定風險。”分析師表示。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三四線城市房價的持續上漲,引發各方探尋房價上漲的原因。

“今年以來的變化就是,棚改貨幣補償沒有原來那麼提倡了,商業銀行棚改貸款資金審核也比原來要嚴格。三四線城市這輪房價上漲,棚戶區貨幣化安置是原因之一,但並不是唯一的原因。棚改項目的推進,這些棚改拆遷戶本身有購房需求,加之近年來開發商在中小城市開發新樓盤不多,庫存去化比較多,當前棚改面臨的形勢區別於前些年。”北京大學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對記者表示。

從全國整體數據來看,2013-2016年全國棚改貨幣化安置率分別為7.9%、9.0%、29.9%、48.5%。住建部尚未公佈2017年貨幣化安置比例,目前數據來看2016年是貨幣化安置的高峰,當時全國房地產去庫存工作在積極推進中。

同時,各地棚改方式有地域特點。“我們的棚改項目需要徵求老百姓(79.790,2.49,3.22%)的意見,選擇實物安置還是貨幣化安置跟市場行情有關。房價上漲階段,老百姓會選擇實物安置;房地產形勢不好的時候,老百姓會選擇貨幣化安置。”一西部省會城市城投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7月13日,住建部發佈會指出,要依法依規控制棚改成本,因地制宜地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有東部地級市城投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我們是由居民投票決定究竟是實物安置,還是貨幣化安置。由於政策的延續性,我們的棚改項目絕大部分都是實物安置。因為房價變動較大,當地居民更加認可實物安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