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叔:淪爲歐洲足球附庸!這是南美足球完敗的真相

2018俄羅斯世界盃,法國再次把大力神杯收入囊中。時隔20年重奪世界盃,這支年輕的法國隊做到了。

庫叔:淪為歐洲足球附庸!這是南美足球完敗的真相

前德國隊隊長拉姆攜俄羅斯超模沃迪奧諾娃,手捧大力神杯入場

世界盃從來都是歐洲與南美洲的戰場,現代足球起源的歐洲和激情瘋狂的美洲合力拿下了21屆世界盃的所有冠軍,其中歐洲12個,南美洲9個。

庫叔:淪為歐洲足球附庸!這是南美足球完敗的真相

法國總統馬克龍起身歡呼

幾天前,庫叔來到俄羅斯報道本屆世界盃,本以為可以利用西葡語的優勢,特別是在淘汰賽階段多多采訪一些南美洲球隊。

誰知道在抵達巴西隊大本營索契的那一天,巴西隊在四分之一決賽中被比利時淘汰,而此前,另一支進入八強的南美球隊烏拉圭也已經被法國淘汰。

於是四強全部來自歐洲,世界盃也變成了“歐洲盃”。曾經的歐洲南美分庭抗禮也變成了歐洲包攬前四,再也沒有什麼歐洲球隊和美洲球隊巔峰對決。

事實上從前幾屆來看,進入四強的球隊中南美洲就早已經處於劣勢,南美足球為什麼會出現現在這種局面呢?

庫叔:淪為歐洲足球附庸!這是南美足球完敗的真相

葡萄牙球星C羅

文 | 趙焱 瞭望智庫駐里約熱內盧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足球難以為繼


隨著足球運動的發展,各國足球的戰術在更新和發展,現代足球發展越來越注重團隊和戰術的配合,對於強調個人能力的南美足球衝擊很大。

從本屆世界盃的歐洲球隊來看,除了葡萄牙隊C羅比較突出外,其他球隊幾乎都是以整體見長。而四強球隊中,法國和比利時身價超高,英格蘭也不遜色,這些球星身價高卻沒有一個異常突出,注重的都是與全隊的配合;克羅地亞隊的兩名世界級中場,其作用也是串聯起整個球隊,而不是突出自己。在所有賽前和賽後的發佈會上,主教練均多次強調整體作戰。

早在巴西世界盃上就有個經典語錄:“巴西有內馬爾,阿根廷有梅西,哥倫比亞有J羅,葡萄牙有C羅,德國有整體。”當時奪冠的就是有整體的德國。今年的世界盃,德國的體系完全沒有體現出來,在小組賽就遭到淘汰,但其他歐洲球隊繼承了這一傳統,即使是個體並不很突出的瑞士、瑞典和東道主俄羅斯也能夠用發揮整支球隊實力獲得較為理想的成績。

在過去三屆世界盃上,冠軍分別被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摘得,這幾支冠軍隊中的成員大多出自聯賽班底,甚至是一個俱樂部,也就是說用的打法已經在聯賽中反覆實踐,球員間又足夠的默契,不需要再進行額外交流,場上球員已經能夠心領神會隊友的傳球線路。

南美足球一直是一種個人英雄主義的足球,因此,球星突出,能被稱得上球王的馬拉多納和貝利也都是來自南美,連續過人、“踩單車”等都是南美球員在球場上最愛表演的項目,在整體足球不完備的時候,球星突破歐洲人的防線易如反掌,給觀眾們帶來了視覺享受,因此也造就了一批傳奇球星。

從歐洲流行起來的卻都是各種戰術配合,從當年的一停、一撥、一射任意球,到今天英格蘭隊的角球、任意球頻頻得分,都是球隊深入研究戰術取得的成果,荷蘭“三劍客”時期的“全攻全守”從名字上就可以明白是注重整體,而西班牙的tiki-taka傳控足球更是整體作戰的典範。

如果無法踢出巔峰時期西班牙或者巴西世界盃時德國隊的整體傳控足球,大多數歐洲球隊會選擇有針對性的調整戰術,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有時候明明是一支強隊卻選擇防守反攻。有人說現代足球不好看了、太功利了,但這種實用主義最終能夠達到取得好成績的效果,就無法阻止球隊去踐行。

南美球隊的靈魂和精髓所在就是球員的個人能力,但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能力必須超強,能夠扛起一支球隊才有可能與歐洲諸強抗衡,比如阿根廷的馬拉多納、巴西R-R-R(羅納爾多、裡瓦爾多、羅納爾迪尼奧)三叉戟組合,個人一旦被束縛或者無法上場,球隊的成績也會下滑。

以阿根廷隊為例,梅西的個人能力可謂很強了,他也是球隊的核心,在世界盃預選賽期間梅西因為受傷、禁賽,缺席的8場中,阿根廷1勝4平3負,只拿到7分,而有梅西的10場比賽,阿根廷6勝3平1負拿到21分,可以說如果沒有梅西,阿根廷可能連2018年世界盃都進不去。但他在巴塞羅那俱樂部能常有出色發揮與整支球隊的配合是分不開的,與巴塞羅那隊友一起踢的也是傳控足球,而

在阿根廷國家隊裡,其他球員無法跟他形成配合,梅西孤掌難鳴,阿根廷隊險些小組賽翻車也不足為奇。

另一支南美傳統強隊烏拉圭,是南美的異類,因為擅長的是防守反擊。這一戰術在穩固的防守前提下必須有犀利的反擊,他們靠著前鋒蘇亞雷斯和卡瓦尼的極強個人能力總是能夠得分,也一直打到了四分之一決賽,但由於卡瓦尼在八分之一決賽中受傷,他的缺席直接影響了球隊的進攻,最終輸給了法國隊。

今年南美球隊中表現最好的巴西隊,實際上主教練蒂特也一直在強調整體,而不要僅僅依賴內馬爾一個人。內馬爾賽前剛剛從大手術中恢復,顯然球隊已經被迫尋求沒有內馬爾的方法,最終內馬爾雖然迴歸了,但球隊整體打法已經形成。只是在與比利時隊的四分之一決賽中中場卡塞米羅無法出場,使得球隊的中場和前場之間無法有效連接,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庫叔:淪為歐洲足球附庸!這是南美足球完敗的真相

2

迎合看臺上的球探,淪為歐洲足球的附庸


如今的南美諸強,很多球員平時都來自歐洲俱樂部,這些球員實際早已融入歐洲的戰術體系,回到國家隊反而出現水土不服。

在阿根廷隊23人名單中,只有3人來自本國聯賽;而巴西隊更是隻有2名球員來自本國俱樂部,巴西國內球迷最多的弗拉門戈俱樂部竟無一人入選,以至於在世界盃前庫叔碰到弗拉門戈俱樂部主席德梅洛,問起對世界盃的期待時,他說:“反正又沒有我們的球員,我不那麼關心。”

誠然,歐洲俱樂部的職業化程度更高,對球員在世界範圍內被認可起到推動作用。但現在南美球員通常是從十七八歲就被歐洲豪門買走,對南美球員的天賦按照歐洲模式改造,這樣國內就很少能夠湧現出非常搶眼的球星。

要知道以前的濟科、蘇格拉底、馬拉多納等人都是在世界盃或者世俱杯上成名後才登陸歐洲踢球的,到歐洲去淘金掙錢,同時也幫助歐洲俱樂部取得好成績。比如馬拉多納加盟那不勒斯後,就把這支球隊帶上了意甲冠軍的寶座。

但隨著歐洲俱樂部職業化運作的發展,更多南美有天賦的球員渴望到歐洲踢球,南美各俱樂部也希望用自己的年輕球員換得經濟利益,將年輕球員賣到歐洲也就成為南美青訓的主要目標。

同時,為了更好地出售球員,俱樂部培養球員不再注重球隊整體實力需要,而是關注看臺上的球探。因此在打法上,南美俱樂部開始遠離現代戰術體系,強調個人盤帶、突破,為的是讓球探們一眼就能看出天才球員的個人能力。

巴甲、阿甲熱衷於培養“球王”的根源也在於此,他們也確實培養出了一批熱衷個體踢法的球員,這些球員登陸歐洲後分散在了各國俱樂部,隊伍戰術體系和踢法都不相同。

由此可見,南美洲俱樂部培養球員的目的更多的不是本國聯賽的精彩,而是能夠為歐洲聯賽輸送多少人才。這不僅直接導致了國內聯賽水平下降、場面難看,也為國家隊的組成埋下了隱患,讓南美足球逐漸成為歐洲足球的附庸。

同時,年輕球員在歐洲迅速致富後,由於此前受教育程度並不高,自律性非常不夠,經常是迅速開始不健康的生活,怠慢訓練、耍大牌,從而過早結束其運動生命。“國王”阿德里亞諾、“單車小子”羅比尼奧,包括羅納爾迪尼奧都原本可以再輝煌一段時期的。

而巴西隊少年成名的內馬爾,雖然還處在運動生命的高峰期,但無論在俱樂部還是在世界盃的賽場上,倒地打滾的過分表演已經招致了許多非議。與克羅地亞隊32歲、也是效力於歐洲豪門皇馬的莫德里奇經過三場加時仍然拼命奔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庫叔:淪為歐洲足球附庸!這是南美足球完敗的真相

巴西球星內馬爾

3

經濟、政治危機疊加,

球員、俱樂部日子不好過


從老一代南美球員到歐洲起,目的就只有一個——淘金。畢竟歐洲整體發展水平高,豪門俱樂部善於經營,給球員的報酬豐厚,球員願意去,培養他們的俱樂部也願意賣,特別是近些年來南美國家經濟狀況普遍不好,足球俱樂部的日子也不好過,球隊自然將出售年輕有才華的球員看做是賺錢的好方法。

從上一個世界盃週期來看,也就是2010-2014年,南美俱樂部巴西國際隊出售球員得到1.3億歐元,但只有3700萬歐元用於引援,淨收入9300萬歐元;巴西桑托斯俱樂部,出售球員獲得1.37億歐元,投入只有4900萬歐元,淨賺8800萬歐元;聖保羅俱樂部轉會淨收入4700萬歐;阿根廷的薩斯菲爾德淨盈利4100萬歐元;智利大學生隊盈利4000萬……

賬面上看,南美俱樂部賺了不少,但這些出售球員的錢最終用在哪裡了呢?是不是用於繼續培養新球員的良性循環呢?並不是。

由於南美各國的經濟危機,俱樂部門票收入減少、贊助商收入減少,因此賣球員的收入主要用於支付拖欠的現有球員工資。在巴西,俱樂部拖欠球員工資現象非常普遍。當年孔卡從中超回到巴甲弗盧米嫩塞俱樂部時曾表示原因是懷念巴西的足球氛圍,但到巴西剛剛一年又迴歸了中超,其原因就是給他支付薪水的贊助商UNIMED撤資,而孔卡的轉會費入賬後,瞬間就被弗盧米嫩塞俱樂部用來還債了,普通球員被拖欠的工資依然沒有著落。

更加離譜的是,“獨狼”羅馬里奧2000年到2002年在瓦斯科達伽馬隊效力,已經退役多年,併成為聯邦參議員,今年還打算競選里約熱內盧州州長,但直到現在,該俱樂部還在分期支付其工資。

所以,買賣球員得到的資金真正能夠用於青訓或者更新訓練設備的少之又少。近年來許多中國球隊派自己的梯隊來巴西訓練,到來之後發現,巴西當地俱樂部的訓練設施比起國內來要陳舊不少,訓練中使用的高科技手段也不如國內俱樂部,因此他們到巴西學習的更多是足球的意識、足球的文化。

庫叔曾經採訪過內馬爾到巴塞羅那前效力的桑托斯俱樂部,畢竟那裡除了內馬爾外還出現過貝利、羅比尼奧等天才,問及球隊挑選青年球員有何秘訣時,俱樂部U20隊的主教練馬爾克斯·索阿雷斯並沒有強調俱樂部的訓練或管理方法,他的回答有些“佛系”:“這要得益於俱樂部的聲望,‘球王’貝利、佩佩、庫蒂尼奧當年的‘鐵三角’,還有後來的羅比尼奧、內馬爾等,我要一個個羅列球星的話到明天早上都說不完。因此,全國想踢球的孩子就都會對這裡產生嚮往,我們挑選優秀苗子的範圍也就更大,當然就更容易選到優秀的足球少年了。”

不止是球員,很多足球教練也都前往亞洲和中東等新興足球目的地淘金。包括中超在內的很多聯賽由於已經目光瞄準大牌教練,南美洲俱樂部就開始打到亞洲國家建立足球學校、充當青訓教練的主意,這也導致南美各國青訓教練的大量流失。

除了經濟危機外,政治上的危機也影響了國民對足球的關注。以“足球王國”巴西為例,足球對巴西人來說不僅僅是一項運動,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一些巴西大學和研究機構中,對足球並不是作為體育來研究,而是社會學。

帕拉納州調查協會負責人穆裡洛·伊達爾戈認為,今年以來巴西的政治危機愈演愈惡劣,世界盃馬上要開賽的時候許多國民更關注的話題仍是前總統盧拉的入獄。伊達爾戈說:“巴西今天談得更多的是反腐,主要媒體每天報道的都是這些。”

大部分國家隊成員都在海外踢球也增加了球員與球迷的距離感,人們對足球的期望也越來越冷,伊達爾戈開玩笑地說:“球員們不在巴西踢球也讓世界盃變得遠了些,現在流行的一句話是:國民們認識的部長比認識的國家隊球員還多。

庫叔:淪為歐洲足球附庸!這是南美足球完敗的真相

巴西前總統盧拉(右)

即便這樣,很多南美人並不認同南美足球整體水平的下降,反而將進入四強隊伍少歸罪與賽區名額分配,但要知道,多年以來分配規則並沒有太大變化,在南美力壓歐洲的時候他們也一樣靠著幾支球隊打拼。

足球,歸根到底是一項集體運動,僅靠個人、不思進取是無法趕超歐洲的。好在南美洲這片沃土上還是能夠湧現出一批批有天賦的球員,因此只要他們積極進取、跟上世界足球更新換代的步伐,他們還是能夠繼續挑戰歐洲球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