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出乎意料反弹,明天要不要满仓?

回调买入法

股市中的赢家,总是在实战中紧盯强势股积极做多,获取丰厚的利润。而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惧怕强势股的股价越来越高的时候,它总是预料之外涨得更高,令旁观者目瞪口呆,为当时没有大胆买进而后悔莫及。所以,导致一些投资者后期见到强势上涨的股票就及时追进,但追进完之后却又追在了高点,更为自己的冲动懊恼不已。

众所周知,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古语云:“虽有智慧,不如顺势”。那么当股价的趋势出现后跟随趋势的方向去操作是不是就可以获得盈利呢?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当你发现趋势突破的时候追进做多往往会被套在股价的山顶。例如:

大盘出乎意料反弹,明天要不要满仓?

那么顺势操作到底能不能赚钱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大家买入的“时机”不对。借用老子说过的一句话:“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可以看到老子说“智慧的君子不仅会辨别趋势,还会洞察时机”所以老子说“某时而动”。那么这是“时”指的是什么啊?

那么,对于强势股,普通投资者怎样才能更好更安全的进场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普通投资者对强势股的运行特征要有一定的了解。一般地,强势股都是有一定延续概念且底部走势扎实,在进入第一波的主升浪时,会借助重大利好强势拉升,之后将会调整二至八天,然后会再次拉升。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是老老实实地等待第二次拉升时介入。

回调买入的几大技巧

一、回调位买入定式

回调位买入和前面的放量突破前期高点买入、放量突破箱体上沿买入有一些区别。

首先,买入的位置不一样。放量突破前期高点买入和放量突破箱体上沿买入主要是发生在股价上涨初期和上涨过程中。回调位买入是发生在放量突破箱体上沿之后。

大盘出乎意料反弹,明天要不要满仓?

其次,放量突破前期高点买入和放量突破箱体上沿买入属于突破前期压力位买入法,爆发力强,股票在放量向上突破压力位的时候买入。而回调位买入相对来说属于支撑位买入法,安全保守,止损空间小。

如图所示,莫高股份(600543)经过长期横盘盘整时,随着股价的上升,突破箱体后,股价并没有延续升势,回落整理,成交量缩量回调至箱体上沿线,可等5日均线金叉10日时买入。

有些股票突破后并不直接拉升,而是回调,测试回调有效后再拉升,这个回调的动作就给了交易者短线切入的极佳机会。

大盘出乎意料反弹,明天要不要满仓?

如图所示,京投银泰(600683)的股价突破横盘震荡区域时,该股此后并没有延续升势,反而回落整理,大家可清楚地看到回落的低点就在支撑线上,完全没有破位,支撑有效,短线交易者可抓住机会吸纳。另外该股小幅回落的过程中,成交量是明显缩量萎缩的,这说明筹码稳定,后市无忧,更增添了吸纳的安全性,符合买入信号。

如图所示,上海石化(600688)放量突破上沿线后,回调缩量,等5日均线金叉10均线时买入。

回调位买入是指对一个图形或形态的突破之后,股价回落重新回到突破前的位置,对趋势改变或突破位置进行确认,说明庄家操盘比较谨慎,庄家一般目的是试探市场抛压盘和承接盘,来确认突破后的有效性。

大盘出乎意料反弹,明天要不要满仓?


“五穷六绝七翻身”,虽然5月份行情还未结束,但却似乎感受到了六月行情的寒意。回顾几轮大熊市行情,5、6月份的市场表现往往显得并不平静,但股市持续下跌之后,对于中长期投资者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实际上,步入2018年以来,A股市场的表现也是颇显疲软。从2018年以来,A股市场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7%,而不少个股的下跌幅度却远远大于同期市场指数的跌幅表现。经历了今年以来市场跌跌不休的过程之后,A股市场有几组数据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其中,第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已有1700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创出了2638.30点以来的新低水平,占比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数量超过了60%。言下之意,在大盘权重股的护盘影响下,实际上市场指数已经有所失真,而若剔除了部分权重股的护盘因素,实际上市场指数早已跌破3000点的心理关口。

再者,第二组数据,则是截至目前,A股市场破净股数量已经达到110家及以上的水平,且以每天10家左右的速度攀升。回顾过去几轮大熊市行情,破净股数量的增减往往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意义。其中,2005年6月前后,A股市场破净股数量约为176家;2008年最低点附近,破净股数量约为215家,而2013年6月下旬前后,A股破净股数量约为160家。由此可见,随着破净股数量的水涨船高,实际上也意味着股市距离历史大底也为时不远了。

此外,第三组数据,则是沪深市场尤其是沪深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大幅下降,且与历史大底附近的平均市盈率相差不远。

截至目前,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14.85倍、深市平均市盈率27.1倍,而深市主板压缩至18.49倍。至于中小板指数以及创业板指数,则其平均市盈率分别为31.96倍以及42.91倍。从这一组数据来看,沪深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仍然颇具吸引力,但中小创业板平均市盈率略显偏高,但与此前的最高估值水平相比,已经出现了大幅压缩的迹象,而就整体而言,目前沪深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已经逐渐回归相对合理乃至相对安全的水平。


从股市中赚钱本质上靠的是一种思路,往往人云亦云容易导致亏损,而一种与众不同的操作思路,很可能让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要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它首先需要你形成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然后当你介入股市之后就不太会人云亦云,相反很容易形成自己的操作思路。不管起初的操作思路正确与否,它都是必要的,然后再通过长期的看盘分析与学习研究,才可能渐渐使其走上正轨,带你进入赚钱的行列。至于用的是什么指标或者那些理论作为分析工具,那对于个体而言都是可以不一定的,这就是为什么从具体的技术操作上,看老手们并不是用的同一种技术分析方法,相反老手们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千差万别,高明的技法都不是通用的,唯有心法才是万能的!

分析工具的好用与否取决于个人的个体特征和喜好。 但在心法的要求上就必须达到一定的境界才可能真正赚到钱。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指的就是自己的心理变化与市场节奏变化之间的协同是否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是否处于一种稳定的自控之中。

大盘出乎意料反弹,明天要不要满仓?

股票的投资是一门艺术,市场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的修炼,和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 沉迷于市场的投资者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摆脱人性的弱点,站在市场的外面看市场,才能真正明白股市的真谛。沉迷其中,最终只会被市场的每一个细微波动所左右。

成功者经过千辛万苦的长途跋涉,历尽风雨,在泪水与懊悔中逐步成长,逐步成熟。 往往只看到成功者的辉煌和阳光的笑脸,而背后的艰辛、劳碌、失败的痛苦,却熟视无睹,甚至不屑过问,这委实是人类的悲哀。对股票的认识过程,就像人的一次重生,每一次的成长,都是在痛苦中成熟,在磨难中成长,最终升华为人生的理念。只有在整个生活中逐步升华,忽视个人的得失,才能最终伴随走向颠峰。能够战胜自己,就会最终战胜市场并拥有成功的人生。而能控制风险,会休息,安全放在第一,才能在投资生涯中生存。


投资成功的两个前提:

投资要想成功需要承认两个前提:第一,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必将不断犯错;第二,投资的核心原理早已稳定,我们要做的不是创新,而是理解并执行。投资要想惨败可以建立在另外两个前提上:第一,我天赋异禀,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第二,我拥有或者发现了最新的炒股奥义,我在投资理论上已经帮人类跨出了新的一步。

懂得把自己放低一点儿,净值就容易更高一点儿。所谓放低点儿就是接受世界运行的复杂性和市场生态的多样性,接受自己有很多不懂的东西这个事实。放低点儿后,进,可保留扩张能力范围提升自身实力的余地;退,可更加坦然的专注于自己熟悉和能懂的领域。在投资这个人人自命不凡的世界里,老天其实很多时候更关照笨小孩。

市场的高波动不代表高风险,反之市场的平静也不等于均衡。平静和激烈放在不同的尺度看完全不一样,日线的惊涛骇浪可能在月线来看只是个小浪花。均衡与失衡的关键不是短期的波幅,而是到底距离价值线有多远的问题。或者说,波动的程度仅仅体现情绪的烈度,但决定中长期方向的是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度。

大盘出乎意料反弹,明天要不要满仓?

所有的大亏都是贪和怕导致的,而对赚快钱和一夜暴富的期望又是贪和怕的本质原因。稳健说起来容易,但那意味着你要在别人快速赚钱的时候不眼红,在你的保守屡屡被疯狂的市场暴击的时候不变卦。根本上是需要对自己理念和方法的绝对信心。而这种信心又不能是盲目的。信心最终只能来自于知识、历史和经验。

谨慎型投资人给人感觉好像总是很胆小,但其实相对于绝大多数天天追求涨停板年年挑战高收益的“勇敢者”来说,他们赌得是整个人生。只有当你赌得足够大的时候,你才会谨慎,只有你想赢得足够多的时候,你才会忍耐。很多时候,不理解只是因为大家不在一个游戏桌上而已。

投资成长中有两个临界点,在第一个临界点之前是艰辛的学习,用勤奋都不足以描述,简直是废寝忘食的恶补。完成这个阶段的时间因人而异,但1万小时定律是最起码的。过了这个基础临界点后,反思和质疑开始产生价值(之前别瞎反思),实践和总结推动着越过第二个临界点,但悟性和天资可能让一些人永远翻不过去。两次质变之后,将开始享受学习积累和资产积累的双重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