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底部快成形,如何破茧而出?

新底部快成形,如何破茧而出?

七月上旬已过,再来看看这个阶段的历史走势:

新底部快成形,如何破茧而出?

从上述图表来看,尽管没有"七翻身",但是7月以来的累积跌幅有所收窄,未来或或成为底部成形过程的一种侧面印证。

本次底部的形成,是美国战略调整之后中美贸易冲突,中国经济过去十余年累积的金融风险出清的市场反馈。往前看,在产能过剩和金融风险逐渐出清后,中国经济和金融系统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除非发生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这次底部将会是新的历史性的底部。

新底部快成形,如何破茧而出?

从998、1,664、1,849到2,638, A股底部都在抬升,本质在于经济始终在扩张。历史性的底部之所以是抬升的,本质是因为,我国的经济是一个增长型的经济体,名义经济增速进而全部A股业绩增速一直在保持正的增长。

那么,对于这次新的历史底部。估值底作为最关键的底部信号,虽然已进入历史低点,但是否还会随着市场继续调整呢?未来估值回归需要什么条件,如何把握反弹机会呢?

为什么估值不会再下杀?

(1)估值进入底部区间

A股主要指数估值均已达到底部区域,小市值公司调整幅度更深。

新底部快成形,如何破茧而出?

与上证指数历史低点对应的估值相比,当前各主要指数估值也偏低。分行业来看,二月至今金融、周期、制造跌幅最大,制造与金融业多个子行业处于历史绝对估值底部。

新底部快成形,如何破茧而出?

市盈率角度看,房地产(10.42倍)、建筑材料(14.97倍)与电气设备(27.55倍)历史分位数最低,分别为0.11%、4.82%与5.25%,均处于绝对历史底部,整体看,制造、消费与金融估值底部较坚实。

新底部快成形,如何破茧而出?

市净率角度看,非银(1.55倍)、综合(1.45倍)与银行(0.84倍)历史分位数最低,分别为0.11%、0.11%与0.21%,整体看,金融、制造估值底较坚实。

(2)盈利为估值保驾护航

从ROE的角度看,虽然当前主要指数和行业估值达到底部区域,但是盈利质量表现比过去的底部更可观。

新底部快成形,如何破茧而出?

多数行业盈利质量优于2016年初,周期与制造业表现更加突出。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19个行业当前ROE均高于2016年初水平,其中钢铁、建筑材料、有色金属、采掘与国防军工等行业盈利水平边际改善最大,从行业风格上看,周期、制造与消费类盈利水平边际改善最大。

结合前面的处于估值底部行业,可以看到当前各行业企业盈利水平并不低,所以目前估值水平与盈利水平并不匹配,盈利水平对估值底部进行支撑,估值底部有效且坚实。

估值自身的回归诉求

当估值处在极低的不合理水平时,估值本身具有向合理水平的修复需求。

新底部快成形,如何破茧而出?

底部形成是估值回归的过程,历史性的底部有历史性的宏观事件驱动。市场底部的形成过程,是熊市阶段价格从高于估值到向估值回归的过程。但价格降至远远低于合理估值的过程,都有大的对市场影响负面的宏观事件驱动。

底部形成后如何表现?

底部形成后的三个月内,主要指数平均上涨17%左右,中小创弹性最高。老班长统计了历史上几个底部形成后的主要宽基指数表现:

底部形成后的一个月内,一般会出现0-10%左右的上涨,平均涨幅4.4%。

新底部快成形,如何破茧而出?

两个月内,一般会出现8-13%左右的反弹,平均涨幅10.2%。

新底部快成形,如何破茧而出?

三个月内,大多数指数反弹非常明显,上涨区间在9-24%,平均幅度17%。而无论是1个月、2个月,还是3个月,中小创弹性都最高。

新底部快成形,如何破茧而出?

四大主线布局

对于未来一个季度左右的市场,投资者不需要再悲观,也不需要再恐慌,而应该积极乐观看待,配置适合自己风格的板块和个股。

从配置来看,金融地产仍将是中流砥柱,前期超跌的周期股将有机会,而高弹性的成长股在反弹中或许会先行,消费板块可能有绝对收益。长线来看,新科技仍将是老班长看好的长期方向。

新底部快成形,如何破茧而出?

从中期来看,金融地产在前期的风险重估中已经被充分杀低估值。周期股来看,供给侧改革处于后半段,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龙头集聚效应更加明显。经济仍有韧。成长股和新科技是老班长长期看好的方向,也是反弹中弹性更强、更敏感的板块。

市场持续下跌,个股不仅深套,而且内心还倍受煎熬。那么,想知道你手中的个股如何?以及未来是否具备反弹的潜力?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查询,必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