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17日上午,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反非处副处长陈良胜一行4人到龙门镇检查指导“扫黄打非” 工作。市、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有关领导、龙门镇党委书记吴如荣陪同检查。

督导组对龙门镇拟申报第二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进行复核。督导组一行先后来到龙门村、朝前村、湖一村“扫黄打非”联络站,实地查看了工作站点建设、宣传氛围、工作制度等,仔细查阅了基础台账和相关档案材料,详细听取了相关负责人的争创工作汇报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强“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站点作用提出了建议意见。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督导组对龙门镇的“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龙门镇创建第二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提出四点指导意见:一要抓进度,坚持高标准,确保创建质量;二要抓节点,分工排任务,倒逼推进;三要抓创新,在特色上下功夫,拉升标杆;四要抓结合,做好融入文章,切实发挥创建示范点的最大效应,广泛发动各界群众参与到“打黄打非”工作中。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切实指导、帮扶和保障工作,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落地生根。

近年来,龙门镇党委、政府围绕打造“智慧龙门、平安龙门、文化龙门”总目标,统筹协调发展,在“扫黄打非”工作中,强化“四助”措施,坚决打击“黄、非”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扎实推进平安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取得了较好成效,被中共新罗区委、新罗区人民政府评为“2011-2015年全区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所辖湖一村、湖二村、湖坑村、连坑村、龙潭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7年度龙岩市平安村居”;湖一村、湖二村、龙门村被区司法局评为“2017年度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1

组织助力,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文化环境事关社会稳定、和谐构建,“扫黄打非”工作不落实、不到位,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基于这样的认识,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扫黄打非”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严管不松。

1.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成立了“扫黄打非”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办公室。辖区所有行政村相应成立了由村主干任组长,一名村干部兼职负责的“扫黄打非”领导小组。

2.完善制度机制。领导小组实行每季专项会议、每月联席会、不定期会商制度。综治工作把“扫黄打非”纳入平安建设“一月一主题”活动。

3.强化责任落实。全镇综治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具体抓,形成了镇、村、组三级都有人负责社会治安工作的责任体系。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2

科技助推,完善人防技防网络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垃圾和非法出版物的传播也更加发达,危害更易扩散。针对新形势下的“扫黄打非”工作,镇党委、政府在加强人防的同时,更注重加强智能化建设,通过“天眼”“地哨”和“雪亮工程”的打造,不断完善人防技防范网络。

1.建强志愿队伍。从2016年开始,14个行政村按区划划为14个网格,每个村组建了一支10人以上的“扫黄打非”志愿队。目前,全镇100多个志愿者成为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可靠的“地哨”。

2.织密防范之网。2017年以来,镇政府积极实施大数据战略,充分利用现代技防设施,高标准推进综治“大联勤”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两大平台建设,购置了无人机加强巡逻防控。斥资300多万元在重要路口设置了136个高清监控探头、抓拍卡口,今年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把探头、卡口增加到300个,实现镇域所有重要路口、集镇网吧、中小学校周边、印制企业、音像制品经营点、主要演出场所的监管全覆盖。

3.借力先进技术。镇政府与派出所联合,将14支村级“扫黄打非”志愿队员纳入阿里巴巴“钉钉软件”管理系统,镇“扫黄打非”办公室对200余处重点路段、重点场所实行定位,由140名志愿队员按网格化定人管理,志愿队员每周三次对责任范围进行巡查,管理员通过手机即可全面实时掌握队员的巡查情况。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3

平台助管,强化标本兼治举措

充分发挥综治“大联勤”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两大平台作用,不断优化“天眼”“地哨”与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重在防范、打防结合,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1.严格源头把关。文化站、工商所、派出所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重抓源头管理,经常性组织印刷企业主、音像书刊经营业主、网吧经营者学习相关知识,每年度与业主、经营者签订责任书,督促业主规范经营,最大限度遏制反动书籍、非法盗版读物、口袋本卡通书等的流入、印制、销售。与辖区内的网吧网点经营者签订不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承诺书,悬挂“禁止未成人入内”警示牌。集镇范围内的文艺演出实行文化站等相关部门报告备案演出全程监管,农村民间演出实行村“扫黄打非”志愿队全程监管。对不守承诺、存在违规行为、安全隐患的企业和经营者责令停业整顿,整顿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按规定予以取缔。

2.强化主体管理。主要强化五类市场的规范经营:强化书刊报刊市场各类图书、报纸、期刊的批发零售和出租;强化音像制品市场的录音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视盘的批发零售和出租;强化电子出版物市场软磁盘、只读光盘、照片光盘的批发零售和出租;强化娱乐市场游戏厅、电子游戏室等面向公众开放和消费者自娱自乐经营场所的监管;强化集镇和农村演出市场事前报备、事中监管、事后反馈制度的落实。确保达到“四禁”目标:禁止非法流入、禁止非法印刷、禁止市场销售、禁止网上传播。

3.突出专项治理。在加强对辖区内所有印刷企业、音像书刊经营点、网吧、广告制作经营点、打字复印店、电子游戏场所经营点等日常管理的同时,不定期对以上场所进行地毯式检查清查,开展了“清源”“净网”“秋风”等专项行动19次,重点检查印刷企业、网吧、书刊和电子音像制品经营点,农村民间演出等。查获和销毁非法出版盗版读物、口袋本卡通书、淫秽暴力音像制品300多本(件)。近两年来,镇综治“大联勤”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两大平台接收相关信息1100多条,为加强管理、强化打击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4

活动助宣,造浓清风正气氛围

黄赌毒邪恶风气和非法出版物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毒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此瘤不除,社会道德、社会公德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将受到重大冲击。镇党委、政府从营造风清气正浓厚氛围入手,注重宣传教育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力求广泛、通俗、实效。

1.丰富传统形式。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干部进村入户、墙上标语、村村通广播、电影播放、综合文化站日常对外开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形式多样地向群众介绍黄赌毒的危害,进一步增强群众自我防范、自我约束的意识,提高“扫黄打非”的自觉性和鉴别力。同时,采取有奖举报等方式发动群众监督黄赌毒现象和非法出版活动,从根本上压缩文化垃圾滋长空间。

2.用好新型载体。充分利用LED显示屏、短信、微信等新型宣传载体,把黄赌毒和非法出版物的危害、鉴别方法、举报电话等内容,以文字、漫画、动画等形式进行宣传。对电话、微信举报,视频、照片上传反映的信息,全部纳入大联勤指挥中心,并实行24小时甄别、调度、处置、反馈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打击,最大程度消除负面影响。

3.提升宣传内涵。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结合集镇改造提升,以沿河路段文化主题公园以及健身步道、连坑村法治文化长廊、湖坑法治公园等建设为载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文明”、村规民约等内容,让群众享受文明、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在举手投足间感受社会主义文化的缕缕清香,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龙门镇:省、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督导组到我镇检查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