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仿:柔肩托起富民梦

“选对一个人,救活一个村”这句话用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城根营村,再恰当不过。2012年,33岁的刘佩仿高票当选为该村的第一位女性村委会主任;2015年,36岁的她又被推选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过去6年里,在刘佩仿的带领下,城根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佩仿:柔肩托起富民梦

改造后的城根营村大街

在外闯荡多年回到城根营村,面貌还跟当初嫁入村时一个样,低矮破败的房屋、残垣断壁的院落、泥泞狭窄的道路……刘佩仿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改变村子的面貌。

2014年,城根营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项目启动。刘佩仿转型成为全能“项目负责人”,集规划、设计、后勤保障于一身。早晨4点起床,她盯工程看设计,和帮扶组一起跑部门要资金;晚上10点到家,她想方案做设计,琢磨着如何建设得更具韵味、更节省资金。

“开始改造时遇到的难事太多了。” 回忆起当年改造的情景,刘佩仿仍历历在目。街道改造扩建,要拆部分村民的住房和畜禽圈舍,拆迁赔偿成为难题。为了让村民满意,刘佩仿一家一户上门,挨个做思想工作。眼看着改造工作接近尾声,在大门的安装上却又出了问题。村民要求按照自家原来大门尺寸安装。“如果按照大家的意思去办,不仅在大门的统一配备上不方便,造价也就更高了”。为此,刘佩仿去请教村里的老木匠。问了才知道,按照村里风俗,大门的长宽高在皮尺上都是“吉”字就行。大门的尺寸统一了,城根营村的“门面”有了着落。

“跑资金,搞建设,协调各家各户的意见,这么短的时间,一个女人解决三种难题,把城根营的环境改造的这么好,真不容易!” 这是村里的老支书对刘佩仿的评价。仅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城根营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美丽蜕变,村里老老少少无不对刘佩仿竖起大拇指。2014年,城根营村被评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市级示范村。2015年,获评河北省农村面貌提升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村。

“村庄面貌的改造,提升了村容村貌,也改变了百姓的生活方式,但最重要的是让城根营村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群众富裕的道路。”修坝、垫地、打井,启动万亩造林工程;将公路两边平地流转,打造万亩蔬菜园。2015年,刘佩仿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又带领“两委”一班人研究起全村百姓共同致富的路子。

“搞农业种植不容易,小农思想束缚了大家的手脚。”利用县里的扶贫政策,刘佩仿和大家商议,各家出6万元建大棚。但投资风险让大家畏首畏尾,不敢拿钱投资。面对僵局,刘佩仿带头拿出10万元,提出了“十户带七十户”的模式: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有意愿的村民先建起第一批大棚,其他农户不用出资,只需要帮忙建大棚,搞种植。赚钱了,各建棚户均分收益,并给贫困户分红;赔钱了,村“两委”成员个人承担。一年下来,20个大棚全部收回成本,并略有盈余。看到经济效益,村民的包袱放下了,纷纷加入建设大棚的队伍。 2016年大棚数量发展至51个。现在,全村的大棚总面积已达5万多平方米。

为了保证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刘佩仿带头创建了城美种植合作社,发展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间作豆角。她还主导打造了脱贫攻坚产业区、“两委”班子示范区、集体经济发展区、有机产业带动区等四个产业片区,包含了苗木基地、老种子基地和为庆丰包子铺供货的大葱基地等种植基地。如今的城根营村,建成了国道111线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园,引进两个种植公司种植有机小米、有机蔬菜,采取公司+农户、入股分红等多种经营模式,并与京津市场进行对接,有稳固的销售渠道及VIP高端客户。如今,170户农户入股分红,每个大棚年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还带动150人就业,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如今,刘佩仿已成为城根营村闯市场的“领头羊”,奔小康的主心骨。在她的带领下,全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确定:打造千亩小米“保护区”;扩大有机蔬菜种植规模;进行产品深加工,形成系列产品,打造高端品牌,并使生产、加工、销售良性发展,全力打造省级有机农业示范园区。

“要把从事蔬菜大棚生产经营的党员组织起来,在经营管理中发挥好作用。”2016年,刘佩仿成立城美种植合作社党支部。经过请示镇党委,按照组织程序,产业链党支部应运而生。党支部共有6名党员,书记由村党支部书记刘佩仿担任。刘佩仿给每个党员都进行明确分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管理链条。在市场营销方面,党支部书记刘佩仿主要负责市场,使西红柿价格一直保持在0.5元以上;在技术管理方面,由2名支委负责生产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管理和农户培训;在生产方面,由其他4名党员每人负责监督12~13个大棚的施肥、打杈、薅草和疏果。

刘佩仿:柔肩托起富民梦

刘佩仿(右三)和村民在大棚内查看西红柿长势

为了规范村务管理,村“两委”还主导健全了各项制度,如党员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健全与公开运行,村务的透明度更高了,群众参与决策的热情也高了。少了家长里短,更关注村富民强;少了粗暴管理,更强化服务意识;少了专断独裁,更注重民主公开。刘佩仿打破了村干部传统的管理方式,如大山深处一面旗,带来了基层党组织的全新管理理念。几年来,这一任班子在村内有了好口碑,改变了群众对班子的印象。

“一个村就像一个家,别拿我当干部看,我也是城根营的女儿,就是来服务的,帮大家把日子越过越好!”刘佩仿总是这么说,这也是她的行动指南。“感动承德十佳新闻人物”“承德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承德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第21届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这一个个荣誉是对刘佩仿6年来付出的肯定。

“利用国道111线贯穿全村的沿线经济,铁路客货站、煤炭储货场的交通优势,我们要建设新民居,打造物流园区,进行坡地改梯田,把城根营村建设成为集农家旅游 + 现代农业产业为一体的新农村。”站在城根营村的规划图前,这位身材高挑、衣着朴素的支部书记对城根营村的未来信心满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