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宜居

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走进大通,一个个“美丽镜头”让人赏心悦目。这一切得益于大通县多年来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努力付出。美景背后,是大通县历年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更是大通县以“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为目标的孜孜追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今年以来,大通县始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紧紧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排头兵,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县绿色产业初步形成,产业布局日趋合理,环境保护扎实有效,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群众幸福感日益提升,为建设新时代幸福大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一幅绿色生态、五彩斑斓的美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全力攻坚增强人民蓝天幸福感

清晨,一缕缕霞光透过云层,抬眼望去,天空蓝的通透。广场、公园里,聚集着前来晨练的人们,不用防霾、没有扬尘,他们自由呼吸着这里舒爽、清新的空气,这是让大通人自豪的“小清新”。

今年以来,大通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进“煤改气”治理工作,加大企业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存在废气不能达标排放、环保设施故障率高等问题企业采取责令停产治理,交通、城管、交警等执法单位,通过设立检查站定点检查和开展流动检查,对违章违规车辆采取处罚、责令整改等措施,县内建筑施工工地、拆迁工地和商砼搅拌站均已落实“五个100%”防尘措施,建筑施工工地和商砼搅拌站扬尘得到有效控制。

【2018精彩收获】

●总投资为1.7453亿元的青海华电大通发电有限公司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治理项目正在有序进行。

●确定了县域内天然气管网覆盖区的7家13台燃煤锅炉32.9蒸吨“煤改气”治理任务。

●重点企业年度“声、气、废、渣”排放达标率均保持在91%以上。

●有效遏制了运输车辆超高、超载、超速行驶和苫盖不严等产生的道路二次扬尘。

●“五个100%”防尘措施在县内建筑施工工地、拆迁工地和商砼搅拌站均已得到落实,建筑施工工地和商砼搅拌站扬尘得到有效控制。

铁腕治水让清水造福流域百姓

昔日浑黄污浊的湟水流域北川河变得灵动清澈,缓缓流动的水面也比过去增大了许多……今年以来,大通县深入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进一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水利治理、西宁发力”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本年度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等约束性指标的控制。截至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预计年底以上约束性指标均能控制在“红线”以内。

【2018精彩收获】

●投资7000万元实施了湟水流域北川河润泽桥上游至大通县城污水处理厂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实施了青海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废水深度治理、青海黎明化工有限公司军品扩能新建污水处理站等水污染治理项目。

●今年上半年县城污水处理率在90%以上。

●争取到中央水污染专项资金3500万元实施朔北乡窎沟片区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示范工程。

●1至6月份,该县出境断面润泽桥水质稳定持续达标率为100%。

全力以赴摸清污染源“家底”

今年以来,大通县全力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并设立了专门办公场所,抽调7名专职人员到普查办开展普查指导工作,为该县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认真制定普查方案。根据省、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要求,制定印发了《大通县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此次污染源普查的目的、范围、部门分工和时间安排。根据省、市方案要求,县财政将此次普查经费列入预算,普查经费预算573.11万元县政府已研究通过,并根据污染源普查工作进度分批拨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网络、微信、短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污染源普查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污染源普查,为污染源普查的顺利实施创造全面参与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018精彩收获】

完成了辖区内100家141台生活源锅炉、324家工业企业、20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4家集中式污水处理厂、4个垃圾填埋场、12处入河排污口、5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企业的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正在进行数据上报和质量审核。

严格执法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大通县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建设优先领域,以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为动力,全面落实省、市委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线,狠抓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锁定环境违法企业和行为,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惩治环境违法行为,积极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

今年以来,大通县强化污染防治设施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按照三级网格化监管及“双随机”环境监察监管模式,不断加强辖区内的重污染企业和中小企业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消除各类环境隐患。深入推进春灌、饮用水、高(中)考期间噪声控制、绿盾行动等各类环保专项行动。不断加大环境污染纠纷调处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环境问题。按照《关于开展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督查的通知》的要求,制定了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2018精彩收获】

●上半年共进行现场监督检查1731人/次,其中日常环保设施现场监督检查860人/次、排污口例行检查122人/次、限期整改(后督查)项目现场监督检查91人/次以及其他检查658人/次,共检查环保设施93台(套),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67份,有效杜绝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截至目前,未发生饮用水、噪声污染等事件。

●上半年,群众来信来访共受理42件/次,调查处理率达到100%。

用心守护

为百姓留住绿水青山

环境就是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如今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在新常态下,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让城乡经济在发展中,环境也能更加天蓝、地绿、水净。今年,大通县狠抓环境治理不懈怠,打好治山、治水、治气“组合拳”,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努力建设生态西宁,让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幸福。

【相关举措】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实施的2017年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试点项目,积极争取2018年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试点项目。

●完成县域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全面完成了上半年辖区环境空气质量、大气降水、地表水水质、湟水流域北川河断面水质加密监测和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测。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度逐步提高。以各种宣传和第47个“六·五”世界环境日等活动载体为抓手,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方式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环保工作。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开展了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对县域内符合划分规范的饮用水源地进行了科学划分,开展了生态红线划定工作。

全力整改

稳步推进反馈问题整改

大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根据省委书记、省长王建军在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两个绝对”具体化开展“转变作风、解决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将环保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作为忠实践行“两个绝对”的具体化要求,以鲜明的政治态度、严明的工作纪律、强力的工作措施,全面推进问题整改。以“一个不反弹、四个不放过”,即“整改彻底、不反弹,切实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坚定有序推进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截至目前,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中涉及大通的8项问题中,已完成整改3项,正在整改并达到时序要求5项。(记者樊娅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