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赴台后为什么没有为难阎锡山,而为难了小诸葛白崇禧?

范东臣


这个答案很简单,晋系和桂系野心不同,对老蒋的威胁不同呗!

一、阎锡山这位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见过世面,知道不是蒋的对手,只想做个山西土皇帝。

阎锡山正牌日本土官学校毕业,见过世面,从辛亥革命开始,实际割据山西,直到1948年太原战役爆发时,才乘飞机逃跑。

阎一生除了中原大战和蒋介石干过一架外,和蒋相安无事。

阎知道自己远不是蒋的对手,从此安分守纪,一心只想经营好自己山西老巢的一亩三分地。

只是在蒋派卫立煌、傅作义等来山西渗透时,挖商震时,才智斗老蒋、有限反击,和蒋的矛盾并不太冲突。

二、桂系则不同,李宗仁、白崇禧则自身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桂军太有战斗力、有代蒋的野心、后期背后还有美国人的撑腰。

桂系历史上曾有三次逼着老蒋下台,可见实力、可见野心!

桂系极有战斗力,李宗仁、白崇禧堪称名将。

抗战时,李宗仁在白崇禧佐助下率领杂牌军为主的军队,竟然取得台儿庄大捷!

白崇禧率三十多个旅围剿刘邓大军于大别山,桂军四十七军等也是我军的劲敌!

白崇禧在我军渡过长江,“横扫千军如卷席",国军兵败如山倒之际,竟然在衡宝战役中,包围我四野林总手下钟伟的一个师,给我军造成很大伤亡,幸亏钟伟虎将作风、临危不乱,才艰难突围!

李宗仁在国民党操持的伪国大选取中,竟然打败了蒋介石一心扶持的孙中山儿子孙科,成功当选伪“副总统",后来还逼老蒋下台,就任代总统,足见其骠悍。

三、桂系在同蒋介石决裂后,仍妄图在美帝扶持下培植第三势力,与人民为敌,足见骠悍顽固,也惹恼了老蒋。

老蒋对地方势力的策略是承认山头、允许存在,逐渐削弱、渗透,绝不允许对抗中央。

你看,蒋介石手下马步芳、马鸿逵到四八、四九年仍称雄西北,阎锡山撑到太原战役,但一旦威胁中央,则坚决处置。你看,东北军七七事变后首领张学良被囚禁、军队散架了,山东韩复榘被处死,西北杨虎城被处死,对桂系因势力大,在大陆无法下杀手,到台湾就找白崇禧下手啦!

四、李宗仁的归来,使蒋对桂系绝望了。

李宗仁夫妇、秘书程思远回归大陆,蒋与李由以前的党内勾心斗角到敌我矛盾,已无任何回旋的余地。

苍茫大地读过本家顾笑言先生的《李宗仁归来》一书,蒋已多次派特务暗杀李宗仁,说白了已是巴望着“置之死地而后快",刺杀老李未果而已,但军统要弄死在台湾的小诸葛,还不是像捏死一只蚂蚁?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能为已谋者可谋人,能为已计者可计人!

上海小报将中原大战的三个主要人物漫画了一幅漫画:蒋介石左手拿了一支枪,右手拿着现大洋;冯玉祥左手拿着一把刀,右手抓着窝窝头;阎锡山左手提着一杆秤,右手握着算盘。



阎锡山对这幅漫画颇为得意,自己擅长经济,能治国理财,这是军阀割据环境中难能可贵,没有人能够既可以掌握军事抢地盘又可以治国理财保境安民的,阎锡山做到了自1911年开始,他主政山西38年以来维持了山西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的繁荣,被蒋介石誉为模范省。

阎锡山与自己的父亲一起经历了放贷生意破产后亡命天涯的岁月,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在太原稳定下来后考入山西陆军第一小学,随后由于成绩优异被官费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5年日本留学期间他与孙中山结识,加入了同盟会。阎锡山回国后就职山西讲武堂担任教官,后陆续升迁为北洋新军的团练和标统,辛亥革命爆发后,阎锡山联络山西同盟会员组织了起义,枪毙了山西巡抚。同盟会会员们的支持下,拿下山西民政局局长梁玉书,成为山西的都督


二次革命时期,袁世凯称帝,派出军队勦灭同盟会军队和主政的各省督军,阎锡山接受袁世凯的邀请进京觐见,他装出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袁世凯认为他没有见识,翻不起大浪,于是放过了他一马。

中原大战失败后,他下野到天津,但是仍然遥控山西的军政权力,等待时机后复出,复出山西后权力更加稳固。

阎锡山总是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的灵活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以适应国内形势与世界的新格局。他是一名学者型的军阀,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法案,改善山西的交通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潜力,同时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将自己擅长金融领域植入山西各个领域,自己直接控股和间接投资的企业资产规模巨大垄断了山西经济命脉。阎锡山在军队控制上,聘用了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土肥原贤二担任晋军顾问,按照日本军队战法和训法建设,植入了忠君思想,培育自己私人武装力量。

当解放军攻到太原城下之时,阎锡山策动自己部下游说代总统李宗仁任命自己为国防部长兼行政院长,凭借自己与蒋介石之间关系来调和李宗仁与蒋介石矛盾。阎锡山接受国民政府国防部和行政院后,积极组织军队反攻解放区,同时联络新疆与青海地区的草头王协同准备光复太原,经济上废除了通货膨胀的金圆券引进了银圆卷制度,可是大厦将倾无法改变。

阎锡山与待嫁的寡妇白崇喜的台湾岁月

阎锡山在蒋介石复出后,主动辞去了国防部长职务,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员,开始赋闲在家的生活。白崇禧也在耗尽了桂系部队后,转到香港做寓公,后去了台湾。



阎锡山在台湾继续进行反攻大陆的研究,他围绕自己中的主义和劳资研究,著书立说300万余言,发表著作20多本,这在国民党军政高级干部中是独一无二的,蒋介石把阎锡山视为自己国策顾问,阎锡山也积极扶持太子蒋经国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他在蒋家两代人之间取得了平衡,作为辛亥革命元老,蒋介石无法撼动他的影响力。阎锡山也乐于放弃一生的土皇帝的欲望,静静的思考自己的人生,发挥自己对这个社会最后的贡献。

国民党从大陆败退了,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喜难辞其咎,蒋介石需要为败退台湾找到一个理由,长有反骨的白崇喜不可信任,他到了台湾与孙立人搞到了一起,企图接着亚洲太上皇麦克阿瑟的影响力,扶持国民政府的新领导人,这让蒋介石格外愤怒,于是毛人凤展开了行动,但是白崇喜也不是好惹的,屡次失败。直到风流倜傥的小诸葛遇到清纯可人的护士小姐,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风流,一代枭雄,精尽人亡了。



综合而言,无论身在何种时代,自己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力量,把自己融入潮流之中,因势利导立于不败之地!


唐俊龙55398571


阎锡山是山西的大军阀,一直极力地经营着自己的地盘,防止任何势力对山西的渗透,这里面包括了蒋介石,而白崇禧则是新桂系军阀的第二号人物,是李宗仁身边的小诸葛,是民国时期非常出名的反蒋先锋,李宗仁的多次针对蒋介石,他都在一旁奉献出了很多力量,蒋介石的三次下野都有着他的身影。



从这方面来说,无论蒋介石如何为难白崇禧都是无可厚非、是不会有什么可奇怪的。

阎锡山虽然排斥着蒋介石介入自己的地盘,但是除了中原大战之外,他很少与蒋介石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所以蒋介石对于阎锡山就显得没有那么痛恨了。

阎锡山和白崇禧在去台湾前的所作所为

甚至在退往台湾前,阎锡山还营造出了“五百完人守太原”的的假像奉承蒋介石,在阎锡山的策划下,山西军一个非常符合蒋介石心目中忠孝仁义的形象就出现在全国以及台湾的各大报纸中,从这方面来说,阎锡山是在临行前为自己扳回了一局。

而白崇禧则在退往台湾前协助李宗仁登上了代总统之位,与蒋介石争权夺利了起来,不过后来战局失利,白崇禧深感李宗仁不适合担任代总统之位,所以他在蒋介石的委托下劝说起了李宗仁。

他想让李宗仁主动辞掉代总统之位,只不过被李宗仁拒绝了,二人的感情也至此出现了裂痕,白崇禧后面和蒋介石越走越近,感受到了蒋介石的善意,所以在大陆失守之后没有听从李宗仁的劝说,跟蒋介石一同来到了台湾。

但是来到台湾之后,蒋介石真的没有为难阎锡山,而唯独为难白崇禧吗?如果我们仔细的了解一下历史,会发现他们二人其实是半斤八两的,他们二人都受到了蒋介石的为难。

首先白崇禧和阎锡山都被蒋介石剥夺了所有的实权,只担任了一些空有名号没有丝毫权力的虚街。

就比如阎锡山担任了“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虚衔。
而白崇禧在台湾担任了“国民党国大代表”和“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虚衔。

实际上来说他们二人的身上已经没有了半点的权力,也说不上为难谁,不为难谁之类的话。


这个时候,有人就可能会拿出白崇禧被软禁的事情出来了,实际上白崇禧并没有被软禁,在一定的程度上他是可以保持自己行动自由的,他还是住在豪宅里面,每天基本上是吃香的喝辣的,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想去哪里游玩就去哪里游玩。

只不过身边经常会有一名蒋介石派的卫士盯着以及不能出台湾,抛开这两点外,白崇禧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半点的限制。


阎锡山同样如此,他也住在豪宅中,也能保持着自己的自由,只不过身边同样有着一名卫士的盯睄,除了他们二人之外,很多当时从大陆退往台湾的将领们都是有着相同待遇的,卫士的盯梢代表了蒋介石对他们的忌惮,但却并不会影响他们的行动自由。

可能还会有人说白崇禧被蒋介石派人刺杀的事情,有人说在李宗仁回到大陆之后,白崇禧就被蒋介石派出的一名护士耗干了身上所有的精力,最终精疲力尽而亡。

但是这件事情也是无法确定的,因为白崇禧的儿子就明确的表示过,他的父亲并不是被蒋介石所杀,而是因为自身的心脏疾病死在了病床上,当然在这里面很多事情也是说不清的,不过我比较偏向于白崇禧儿子的说法,那就是白崇禧是因病而亡,毕竟他当时也有着73岁的高龄了,这个年龄的人因为心脏衰竭而亡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所以说在台湾蒋介石并没有为难白崇禧,也没有为阎锡山,如果要说为难的话,当时在台湾,除了蒋介石的一众心腹干将之外,所有的高级将领都受到了蒋介石的为难,白崇禧并没有和其他的军阀以及高级将领们不一样,他们所受到的待遇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也不应该人云亦云,被流言所操控,白崇禧在台湾活的好好的,只不过从权力的中心退居了下来罢了。


孤客生


小诸葛太聪明了,收不住手,什么事情都喜欢出风头;而阎锡山则大智若愚,适时的玩弄了一些适可而止的政治权术,收敛锋芒,因此能够全身而退。(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但要说俩人一个被蒋介石为难,一个被放过,其实结果也没大家理解的那么大,俩人到了台湾,基本上都被架空,完了受监视,束手束脚收拢野心度过余生!

就蒋介石在处理与同僚的关系方面,向来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传统,阎锡山、白崇禧,一个是晋军的一号人物,另一个则是新桂系军阀的二号人物。

俩人在对待蒋介石的态度上,在中原大战时可以说出奇的一致,不过结果却是蒋介石在张学良的帮助下获胜,不论是阎锡山的晋军还是新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等,势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但他们只是“出师”不利,并没有波及到他们的势力范围,阎锡山仍然在山西说一不二,李宗仁、白崇禧则在两广甚至两湖地区说一不二。

蒋介石也没有能力完全清除阎锡山、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势力,不过自从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基本上就偃旗息鼓,跟随领袖一路到底了。


但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却缕缕上演不驯服的戏码,蒋介石三次下野,背后推手都是李宗仁白崇禧推波助澜,而主谋就是白崇禧。

直到退居台湾之前,李宗仁、白崇禧还联合搞掉了蒋介石,而由李宗仁接任代总统,在当时的千钧一发之际,蒋介石顿有有心无力,回天乏术的感觉。

想当年张学良就针对蒋介石发动了一次事变,就被蒋介石关了一辈子,而杨虎城则是全家被杀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蒋介石对于非嫡系的反叛处理其实是很严厉的,只要时机合适,曾经的同僚立刻就能变成阶下囚。

蒋介石对于白崇禧的恨是清晰可循的,但碍于李宗仁并没有去台湾,而是远走美国,又在两岸游摆,因此初时白崇禧在台湾并没有受到多少限制,甚至还有继续与蒋介石叫板的机会。

但当李宗仁回归祖国后,白崇禧立刻就陷入了窘境,没有了李宗仁的牵制,白崇禧的安全也就没有了保险栓,被为难都算是轻的了。


历史三日谈


白崇禧,一生不把蒋介石看在眼里;请看下列事实;

1927年8月,白崇禧和他的新桂系成功推动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合流,史称“宁汉合流”,逼迫蒋介石下野。

1929年,新桂系与蒋介石因争夺国民政府领导权爆发了“蒋桂战争”,河北的新桂系部队土崩瓦解,白崇禧只身逃到国外。

1934年底,蒋介石围剿长征中的红军,白崇禧和他的新桂系除在“湘江战役”(11月27日—12月1日),出动部队侧击过红军少共国际师外,采取消极态度,既不允许红军入境广西,也不允许蒋介石的中央军尾随入境。对过境广西的红军网开一面,“打尾不打头”,还将尾随红军进入广西的中央军一部缴械,在蒋介石承诺中央军不进驻广西后,才将人枪交还。

1947年11月,为围剿挺进入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国民党国防部九江指挥所正式成立,这是白崇禧担任国防部长以来,蒋介石首次给他掌兵权力。白崇禧趁机提出;“守江必守淮”战略原则,主张华中只在蚌埠设一个华中“剿总”战区,集中控军于江淮地区,巩卫固首都南京。但蒋介石不想让白崇禧拥有重兵,设了徐州“剿总”,让刘峙指挥;将华中“剿总”设在武汉,让白崇禧去指挥长江上游北岸部队,并名正言顺免了他的国防部长职位。

1948年底,随国军在东北战场失利,国民党预感淮海会战将爆发,决定由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所属部队,集中兵力保卫南京。这本是白崇禧当初提出、被蒋介石否定的计划,白崇禧当然负气不干。后来蒋介石电令将华中“剿总”所辖的黄维兵团和张淦兵团东调去参加徐蚌会战。黄维系蒋的嫡系,白崇禧放行;而张淦兵团是白的老家底,白坚决不让他们去送死,气得蒋蒋介石摔电话大骂“娘希匹”。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下野,白崇禧力挺本家大哥李宗仁,策划与共产党“划江而治”,将他的部队集中在武汉,确保老根据地广西。这种“自私”令蜗居溪口的蒋介石无可赖何。

1949年12月30日,退守海口的白崇禧,收到心腹李品仙从台湾发来的信息,蒋介石许愿让他当行政院长,他才下决心乘专机飞入台湾。

从此,对他恨得刻骨铭心的蒋介石,先用他对抗抵消李宗仁在海外反蒋活动影响,然后一撸到底,由保密局特务终身监视。

“小诸葛”一生精明,但最终自投罗网,被蒋介石算计。

阎锡山,大儒,深谙官场凶险,处事中庸,审时度势,善于变通,成为政坛不倒翁。他有至多语录,摘录几段,可窥见他的城府之深。

“头等人是做了不说,二等人是做了再说,三等人是说了就做,四等人是说了不做,五等人是说也不说”。

“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勤劳、以指挥人,方能尽人之所长”。

“善争者与天争,不与人争。与人争,胜亦有限;与天争,胜则无穷”。

如果觉得这只是文邹邹夸夸其谈,请看,阎锡山一针见血来真的;

“什么叫政治”?”就是让对手下来,咱们上去!”

“什么叫宣传”?”就是让大家都认为咱们好,别人不好!”

阎锡山与蒋介石没有交恶的记录,他去台湾,因“健康问题”辞入行政院长职,闲赋,有老家带来的金银,衣食无忧,善终。


谌人


一切问题请先搞清楚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先说阎锡山。去台湾后,蒋介石没有为难阎锡山吗?蒋介石到了台湾之后,吸取了在大陆的教训,准备严肃整党,建立个人的绝对专制,在这种情况下,之前的国民党大佬们,到了台湾,可以说没有一个受到重用的,受到重用的都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如陈诚等。再说了,到了台湾的这些军阀们,手下都没剩几个兵了,有兵的时候你是大爷,没兵的时候,老蒋念着旧情,没杀了你们这些当年的对手就是好的了。

阎锡山到了台湾,他频频召开新闻发布会,反复宣传到台后的施政方针,并多次发表演讲,批评国民党内的不团结,总结在大陆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差点把老蒋气死,本来给他的就是个“行政院长”、“国防部长”的虚职,1950年蒋介石改组行政院,把阎锡山的人全换掉了,气的阎锡山打算以退为进,提出辞职,谁知正好中蒋介石的下怀,蒋介石直接给批准了。

阎锡山没办法,只好真的辞职了,辞职第二天就把家搬到了台北地处偏僻的丽水街,开始一心写书,后来又搬到了阳明山边的菁山居住,一边著述,一边除草种地,打发时间,直到1960年去世,享年77岁。

再看题主说的被蒋介石为难的小诸葛白崇禧。1948年,白崇禧联合李宗仁倒蒋,导致蒋介石1949年初被迫下野,后来李宗仁逃往香港,白崇禧则孤身奔赴台湾。到了台湾后,白崇禧确实没有得到蒋介石重用,只担任了个“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职务,1966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看白崇禧有没有被蒋介石为难,我想白崇禧儿子白先勇应该最为知道。白先勇在很多场合多次说过,白崇禧去台湾是自愿的,而且去之前就知道肯定会受冷落。到了台湾之后,白崇禧的行踪确实有人跟踪,但蒋介石和陈诚都曾坦诚的跟白崇禧说,这是必要的保护措施,陈诚还说他做“副总统”也是如此,也有人跟,当时就是这样的制度。

1946年,蒋介石(中)与参谋总长何应钦(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右)

以上,在台湾,白崇禧不算是被蒋介石为难,若说为难,阎锡山比他受的为难大的多。


渔樵侃史


蒋介石曾经说过:“共产党只要我江山,李宗仁、白崇禧既要我的江山,也要我的命,还要我的钱。”



1927年8月14日,蒋介石第一次下野,逼他下野的是桂系和何应钦。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第二次下野,这一次联名反对他的人里面,又有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1949年1月21日,年逾六旬的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幕后主使,还是桂系。此时,他对桂系的仇恨,可以用“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来形容。


桂系和阎锡山最大的区别在于,晋绥系求自保,只要中央军不进山西,什么都好谈。桂系求发展,无时无刻不在谋求中央那个“总统”的位置。

1936年,两广事变。粤系朝中央开炮,桂系又公开支持陈济棠,气的蒋介石牙痒痒。平定广东后,南京政府调动部队进攻广西,企图一举平定两广。桂系也不含糊,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调动下,广西武装了二十万兵力抗战中央。

西安事变时,刚刚与中央和解的桂系,又在故意找事。当李宗仁听说张学良扣押蒋介石后,滴酒不沾的他,给自己倒了一满杯白兰地,高兴地说:

“蒋公这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蒋公也只有一死方能平国人之义愤!”

蒋介石事后知道,连骂几声“娘希匹”,收拾完共产党,第一个要灭的就是李德邻和白健生。

桂系和蒋介石的矛盾,简单的概括就是抢地盘和抢财富。所谓的蒋桂关系,不过就是纸糊的罢了,一捅就破。


Mer86


蒋阎、蒋桂的历史关系是不一样的。

一、蒋桂矛盾远大于蒋阎矛盾。

蒋桂之间明争暗斗了二十多年,矛盾至深。蒋介石三次下野都有桂系在背后运动,尤其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前,蒋桂之间断断续续打了七八年仗。相比之下,蒋阎之间矛盾则要浅得多,蒋阎只是在中原大战期间打了半年仗,虽然此后蒋介石一直在挖阎锡山的墙角,但阎锡山始终不敢公开挑战蒋介石。

二、蒋桂阎之间的实力对比变化走势不同。

桂系在蒋桂战争之前,其实力一直在走上坡路,但蒋桂战争一战使桂系元气大伤,然而抗战期间桂系实力又得到了一定恢复,成为这段时期极少数实力增长的地方军阀之一。在解放战争期间,桂系基本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中南作战之前并未受到严重打击,且对内拉拢了不少杂牌,形成了以桂系为中心的政治军事集团,对外又得到了对蒋不满的美国人的支持。而且桂系在抗战以来的许多政治活动,军事行动,人事变动上与蒋频频爆发矛盾。淮海战役期间甚至发生扣住武汉的轮船,不准蒋军调动的严重事件。当蒋介石在三大战役惨败后,桂系趁机跳上前台逼宫。所以,长期以来蒋介石对桂系可谓怀恨至极。相比之下,阎锡山在中原大战失败后,始终未能恢复,抗战期间山西大部被日军占领,绥远的傅作义自立,抗战结束后,山西大部又成为了解放区,阎锡山仅仅控制了晋中部分地区,处境十分艰难。阎锡山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蒋介石的支援,造成了事实上的附蒋状态,尽其谄媚讨好蒋介石,所以蒋对阎之恨要轻得太多。

三、阎白在台湾的处境不同。

阎锡山和白崇禧都是被骗到台湾的。与白崇禧不同,阎锡山是晋系唯一的领袖。阎锡山被困台湾后,亲信余部没有任何反蒋的行为,阎锡山本人也隐居山林,低调度日,且他年事已高,身体不好,自然不易引起蒋介石的注意。相比之下,白崇禧只是桂系的二号人物,桂系老大李宗仁并没有到台湾,他在海外继续反蒋,甚至最后还回到大陆,这让白崇禧想低调都低调不起来,必然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旦失去利用价值自然就会对他下手。


标准猪腰子脸


其实道理很简单,老蒋骨子里还是个传统的中国人,具有古代文人的那种党争阴狠劲。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老蒋对阎老西和小诸葛采取的不同态度,主要还在于两人对他的伤害值是不同的。

一个人在心理上受到的伤害得不到疏解,就会生成心病,总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找回来。

这也是阎老西和小诸葛赴台后不同人生的原由。


阎老西虽然反蒋,那是军阀思想的作怪,他只是把山西看作自己的地盘,拒绝蒋的中央军入晋而已!

阎锡山虽然军阀气息严重,但总体上来说只是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在中原大战期间,虽然参与了反蒋,但其本意只是想在国民政府中获取一席之地。

九一八事变后,阎锡山降低身段,得到了老蒋的谅解,此后在老蒋面前一直低头认怂。

他善于伪装,用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保护了自己;也善于分析时势,为己所用。

在1949年逃到广州后,阎老西唯老蒋是从,不把国民主席李宗仁放在眼里;逃到台湾后,只任虚职,并一心写作不参与政治,这让他在最后的时刻是受老蒋赏识的。

小诸葛不一样,作为智囊型的人物,白崇禧始终是桂系反蒋的急先锋,一生以反蒋为己任!

以李宗仁和白崇禧为首的桂系,是老蒋在争夺国民政府权力的最大对手。

白崇禧对老蒋是不服气的,在北伐战争还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就参与反蒋,更不要说后来的中原大战。

桂系的三次逼宫,都是小诸葛在背后策划的,就可以想象老蒋对他的恨?

而且桂军的战斗力爆表,李宗仁、白崇禧带着桂系的杂排军居然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这对老蒋的打击是很大的。

而白崇禧本身还是桂系的悍将,这样的人由不得老蒋不怕。

所以老蒋提防白崇禧,就成了必然。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蒋介石对待这两位人物不同的原因在于谈的身后所代表的政治能量不同。

一部民国史,一半战争史,一半政治史。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此时以前的那些割据军阀就必须要面对是走是留的问题,晋系的阎锡山去了台湾,桂系的白崇禧也去了台湾,然而去了台湾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而他们的命运也是不同的,我们一个一个看。


官场不倒翁——阎锡山

阎锡山是有名的不倒翁,他在民国政坛几十年,很少有吃亏的机会。在阎锡山一开始到台湾的时候,他的身份是民国行政院院长,所以他一到台湾就四处批判国民党在大陆所犯的种种错误。但这样的做法其实很大程度上让蒋介石的面子很过不去,所以在后来的行政院改组过程中,晋系人马全被撸了干净,阎锡山自己也被摘去了院长之位。


阎锡山不愧是个政坛老手,他一发觉情况不对劲,立马就表现的很乖。他自己全面退出政坛,终老山林,天天也就写点书什么,晋系的人也没有任何不臣之举动,再加上他本来就是一大把年纪,蒋介石没有必要再去赶尽杀绝。

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

民国时期的桂系就一直是老蒋的“眼中钉,肉中刺”,桂系一直是蒋介石政府中最大的倒蒋派,有好几次他们都逼蒋下台,白崇禧作为桂系的二号人物他在大陆因为有两广作为支持不好动手,到了台湾以后自然会受到蒋介石的迫害了。再加上白崇禧此人本身政治才能就低,当初李宗仁离开的时候就告诉他“必要时刻一定不能去台湾”,可惜他不听。


白崇禧还有一点就是李宗仁,李宗仁作为中华民国的前总统,逃离大陆没有去台湾而去了美国,他在美国一直做着倒蒋的事情。蒋介石在台湾用白崇禧威胁李宗仁的时候,白崇禧还有一点作用,但到了李宗仁回到中国大陆以后,白崇禧的作用就没了,自然蒋介石也要对他下手了。

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我对阎锡山和白崇禧的分析呢?他们可都是民国的风云人物呀,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