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房熬成了現房,價格不漲反降,但賺錢的還是開發商……

背景

先了解一下相關背景,有助理解本文。

期房,這個由於房企自有資金不足,為快速回籠資金而誕生的產物,現在早已成為房地產市場上的常態。

眾所周知,由於能夠幫助企業快速地解決資金困境,一般情況下,期房都要比現房便宜不少。為了吸引到更多的意向購房者,開發商在首期開盤時(一期房)給出的優惠力度往往也是最大的,例如前幾年經常出現的全款八五折、九折,買房送車位等。

對於大多數購房者而言,雖說期房會面臨一部分信用風險,但一方面價格便宜,另一方面可挑選的餘地更大,所以依舊備受歡迎。

到了2016年前後,由於在房地產市場中,期房必須嚴格執行“一房一價”制度,限價又限售。但是,當期房轉為現房後,究竟該以什麼價格出售,就幾乎全憑開發商說了算。慢慢賣、往高價賣,常被開發商作為“捂盤惜售”、哄抬房價的一種手段。也因此,北上廣等地區常常有一些賣了N年的“神盤”。

去年1月,北京市住建委率先發布通知,給這一行為戴上了“緊箍圈”。通知除了要求開發商銷售現房時要嚴格明碼標價、一房一價、銷售價格不得高於申報價格之外,還規定,現房銷售備案完成後,房地產開發企業應在3日內一次性公開銷售全部房源。

時至今日,調控政策不僅毫無鬆動,反而逐步升級。這就導致整個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中環以內的商品房,不僅一二手房價倒掛現象嚴重,甚至許多分期開發的樓盤,終於“熬”成了現房,出售的價格反不如早在一兩年前就開始預售的期房。

期房熬成了现房,价格不涨反降,但赚钱的还是开发商……

從今年4月份開始,上海市區大量豪宅現房開始集中入市,絡繹不絕。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以降價幅度之大而轟動一時的“第一網紅神盤”龍湖天璞。

好玩的來了。

“網紅盤”比預期降3萬每平

7月13日,龍湖天璞正式開始搖號選房。一共956套房源,3小時即告全部售罄,銷售額達51億元。

2015年,龍湖集團拿下了這個嘉定江橋板塊當時的地王項目,加之 “天璞”系本身就是龍湖精心打造的高端品牌代表作,因此,當時業界預測該樓盤的銷售單價或將超過8萬元。

但事與願違,有接近龍湖集團的消息人士稱,上海龍湖天璞幾年來一直積極與政府談判拿預售證,單價卻從預期中的8萬元一路下降至如今的5萬元出頭。近日,龍湖天璞開盤均價定格在5.18萬元/平方米。

期房熬成了现房,价格不涨反降,但赚钱的还是开发商……

圖:龍湖天璞搖號現場

業內人士認為,項目價格與預期相差如此之大,一方面是受政策限價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還有房企回籠資金和銷售業績方面的壓力。易居智庫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表示:“當前一些項目急於辦理預售證,既說明企業亟需在業績上有所表現,背後也是一種市場焦慮的體現。”

唐鎮“兩兄弟”

仁恆東郊花園,這個作為唐鎮改善型高端住宅代表作的樓盤,由素來以品質著稱的仁恆置地一手打造。由於品質高、物業好,很多投資客覺得買仁恆的房子幾乎是“穩賺不賠”。因此,仁恆的房價即使普遍比周邊同類競品高出一截,也仍能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然而,這個穩賺不賠的買賣,在本輪調控之下還是讓一些購房者“失望”了。

2016年10月,仁恆東郊花園加推房源時,均價約6.8萬元/平方米。隨後由於調控政策加碼,本該繼續加推的房源卻遲遲不肯“露頭”。

直到近日,項目全部落成,已經是現房出售的仁恆東郊花園才聲稱,後續項目已取得新的預售證,預計2018年7月20日開始加推新房源,備案均價不足6.5萬元/平方米。

無獨有偶。同為唐鎮改善型高端住宅的紫金九號,這個號稱大名城集30年精華在上海打造的“紫金系”首個高端豪宅,早在2016年6月,就已高調開盤亮相,當時共推出4棟292套,均價約6.8萬元/平方米,與仁恆東郊花園持平。

而近日,這個等了兩年的“現房”項目,也終於拿到了屬於自己的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預計銷售均價大約為6.5萬元/平方米,同樣與前者相差無幾

期房熬成了现房,价格不涨反降,但赚钱的还是开发商……

內環也難倖免

不只是中外環,在寸土寸金的申城內環,這樣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本週開始認籌的內環濱江豪宅陽光城濱江悅,其實早在兩年前開放一期時就已預售了絕大部分房源。

當時項目所在的楊浦東外灘還是上海眾多工廠的聚集地,無論周邊配套,還是交通、環境衛生等並不理想。但出人意料的是,彼時預售價格已高達9.98萬元/平方米。

而兩年後的今天,原有的工廠變成了“旅遊景點”,濱江發展帶上的不少規劃也已逐步落地,站在已經建好的、寬敞的“江景房”大客廳裡欣賞到的黃浦江也已是另一番景象,更遑論規劃中的未來。

然而,新的預售指導價均價僅為9.97萬元/平方米,不漲反降。

出生於黃浦老西門的明星樓盤復興瓏御,這個真正的市區稀缺房源,近期也終於“耐不住寂寞”拿到了二期的預售證。

據復興瓏御銷售人員透露,本次開盤的指導價平均約為12.5萬元/平方米,而與二期項目僅一路之隔的一期樓盤,在2016年加推大平層時的均價還是13萬元/平方米。

期房熬成了现房,价格不涨反降,但赚钱的还是开发商……

此外,另一個 “地王”項目靜安府,雖不在內環,但作為華潤集團一手打造的靜安區珍稀豪宅項目,也曾在上海樓市上名動一時。

2016年6月,靜安府首次開盤價為8.8萬元/平方米,277套房源當天基本售罄,吸金30億元,交出了一份十分優秀的成績單。

而到了今年4月份,作為今年首輪入市的豪宅項目,靜安府二期的開盤均價約為8.6萬元/平方米,同樣略有下降。

誰賺誰虧了?

這一波調控潮,被許多業內資深人士看作是最佳的買入時機。於是許多觀望多年的購房者紛紛出手,該置換的置換、該投資的投資,數十人搶購一套房源的事情早已不是新聞。

不過,購房者真的賺了嗎?

嚴躍進認為,這很難從單一的房價走勢上來評判。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對於大多數開發商來說,即使房價略有下降,他們並沒有少賺。

以復興瓏御為例,其實該樓盤一期最早於2015年入市,當時開盤價僅為10萬元/平方米,一年後再次加推就已上漲了30%,即使以目前12.5萬元/平方米的均價來計算,依然是賺得盆滿缽滿。

仁恆東郊花園也是一樣,一期首次亮相於2014年11月,彼時均價僅4.1萬元/平方米,開盤當日即創下熱銷8億元的銷售紀錄。而短短兩年後再次加推時,同一個樓盤的房價漲幅高達66%。

此外,像靜安府這樣在房價幾乎觸頂之時開盤的項目就更不必多說,這個均價8.8萬元/平方米的地王項目,當年的樓板價也才不足4萬元/平方米。

即便是近日才首次開盤入市的龍湖天璞項目,5萬出頭的單價看似很低,但與當年拿地時27084元/平方米的樓面價相比,似乎也是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期房熬成了现房,价格不涨反降,但赚钱的还是开发商……
期房熬成了现房,价格不涨反降,但赚钱的还是开发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