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馬雲最想見的商人,短短2年將公司市值做到1200億

他是馬雲最想見的商人,短短2年將公司市值做到1200億

【人物名片】沈亞,唯品會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在電商群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沈亞是馬雲最想見的電商人”。這位中國電商傳奇黑馬,認準道路就捨命狂奔,短短2年就讓唯品會的市值飆升到1200億。

唯品會的誕生

沈亞出生於溫州鹿城,很早就具有經商意識。大學畢業後,他接手了父親的震旦電子儀器廠,投入經商大潮。

沈亞第一個創業項目是做電池的代理業務。憑藉努力,他拿下了所有一線電池品牌在浙南地區的代理權,並且自建電池廠,將電池出口到國外。

之後,他發現手機生意很火爆,於是和賣藍牙設備的洪曉波一起做手機配件。

兩人配合默契,沈亞負責在國內協調通訊器材廠商、組織貨源,洪曉波負責在歐洲賣貨,短短2年時間他們就賺了500多萬。

可惜好景不長,很快手機電池配件領域湧入1000多家廠商,公司的利潤越來越低,沈亞決定收手。

為探索更具價值的商業模式,沈亞、洪曉波先後進入長江商學院學習。經過學習,兩人的思維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他們決定在電子商務領域進行二次創業。但要做什麼呢?

2008年春節,洪曉波發現太太每天早上七點準時坐在電腦前,在著名的VP(Vente privee)名品折扣網上面搶購名牌打折包。

洪曉波跟沈亞提到這件事,沈亞一聽雙眼放光,“這事靠譜,我們在國內也搞個一模一樣的”。

2008年12月,主打“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險”的“唯品會”正式成立,沈亞擔任董事長。

他是馬雲最想見的商人,短短2年將公司市值做到1200億

專門做特賣的網站

沈亞和洪曉波滿懷信心,進了一倉庫的一線奢侈品。但是第一個月卻只賣出了18單,次年3月也才增長到100單,與兩人的期望相去甚遠。

面對銷售量持續低迷,沈亞冷靜思考,發現“電商不可能賺到極少數的大錢,只能賺多數人的小錢!”他決定捨棄國際一線品牌,轉向一些國內都能接受的大眾時尚品牌。

說幹就幹,沈亞將唯品會重新定義為“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一方面銷售國外的二三線時尚精品,另一方面幫助國內線下門店處理庫存和過季商品,並對當季商品進行限時折扣。

2009年6月,唯品會月度銷售額突破100萬,現金流開始扭虧為盈。

之後,沈亞根據訂單量數據分析,將目標人群從一線城市轉向二三線城市,並且不斷進行創新。

同年7月,沈亞推出“閃購”模式,每天在首頁推送各類深度折扣的時尚精品,但是會設置會員的購買時間和購買數量。

9月,沈亞取消了“搜索欄”,用戶需要自己瀏覽商品,而不能通過搜索直接找到想要的商品,因此用戶更加關注被推薦的商品,唯品會的庫存擠壓問題迎刃而解。

此後,唯品會一路高歌猛進,交易額不斷翻倍,團隊增加到3000多人,倉儲物流中心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他是馬雲最想見的商人,短短2年將公司市值做到1200億

成為電商傳奇黑馬

除了網站前臺“撩撥”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沈亞也夯實了後臺的匹配服務能力。

在採購環節,他建立了一支1000餘人的買手團隊,拆分成女裝、男裝、男鞋、箱包等十餘個專業工作組,從目標品牌商的貨源中搜索獵物。

由於能夠帶來訂單,並且到款週期快,品牌商非常樂於和唯品會合作。雙方達成價格協定後,唯品會將商品上架,等特賣期結束,再將餘下的貨品退貨給品牌商。

2010年,移動互聯網掀起熱潮,沈亞迅速推出唯品會APP,隨後又率先進駐微信,開設晚8點檔的移動特賣專場,唯品會逐漸成為“晚購族”和“床購族”的不二選擇。

2012年,唯品會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交易,發行價為6.5美元。由於當時美國股市低迷,唯品會當日股價不漲反跌,被稱為“流血上市”。而沈亞只說了一句話,“讓未來告訴我們吧。”

2013年4月,唯品會發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特賣會”回饋廣大消費者。同年7月,唯品會舉辦“超級特賣節”,訂單超過百萬。

2014年,唯品會全年淨營收高達235億元,同比增長122%,市值飆升至1200億。沈亞也被譽為“中國電商傳奇黑馬”。

“很多人想這個、想那個、舉棋不定,我是看準了就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