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營之路 是一條打造堅強堡壘、培樹先鋒模範的黨建引領之路

到過李營的人都會疑惑:一個不具備任何優勢的普通村莊為什麼發展得這麼好?探其原委,李營的美麗蝶變,離不開強大的組織動員力。

——突出政治,形成強大引導力

講黨性、重品行、顧大局,創出了李營的“政治名片”。村裡開辦兩個夜校培訓班,黨員夜校每月一期,農民夜校每季一期,必有課程是傳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黨員群眾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風清氣正的政治氛圍,使李營在重大問題上聽不到雜音,風雨考驗前看不到躊躇,負重奮進前見不到懈怠。

如何把自身打造成堅強堡壘?李營村黨支部自定“四要”規矩:一要把公事當作家事。公與私發生衝突時,公事在先私事在後。二要為村莊看家護院。每天晚上,黨支部書記李志剛、村委會主任孫志春、黨支部副書記馮澤新三位男性幹部輪流在村委會坐班,至今不輟。三要把家庭建成“後院”。村黨支部明確要求,當村裡工作和家裡事情發生衝突時,幹部家屬必須支持村裡工作。四要帶群眾勤勞致富。村裡規定,自家日子達不到上等水平不能進班子。目前,村裡五位幹部每家每年收入都在十幾萬元。

最讓群眾服氣的是村“兩委”班子一貫的作風。是他們,和苦日子較勁,頂著壓力調結構、興產業,拔掉了窮根;是他們,和歪風邪氣較勁,堅持義務巡邏30年,端正了村風;是他們,和自己較勁,制定“五個好”黨支部目標,開展結對幫扶、雙述雙評、創先爭優,推行“四權一體”和村務公開“一卡通”,激發了活力。一以貫之的良好作風,群眾看得真、信得過,村“兩委”真正成了群眾的主心骨。

如何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一是引導黨員守規矩。李營村管理黨員的手段是“調動+鞭策”。調動黨員用“三個給”模式:給黨員作表率,給黨員送溫暖,給黨員民主權利。鞭策黨員用“三個嚴”制度:嚴管黨員出勤,嚴管黨員言論,嚴管黨員作用發揮。二是引導黨員講奉獻。黨員帶頭出義務工是鐵打的規矩。建人工湖時,外地施工隊承包費要價高,黨員們說自己幹,一個多月下來,人工湖建成,為村裡省了100多萬元;青年黨員張久潤常年堅持為群眾義務修理電器,寧可扔下家裡的活,也不耽擱大家的事;老黨員李殿順每天堅持義務清掃街道衛生,他說村裡的事就是家裡的事。

李營之路 是一條打造堅強堡壘、培樹先鋒模範的黨建引領之路

發展棚菜初期,村幹部入戶瞭解棚菜種植效益情況。

——牢記宗旨,形成強大凝聚力

聚力先聚心,聚心先正身。村“兩委”為自己量身定做了三個身份。

第一個身份是做公僕,把權力還給群眾,叫“權力還原法”。書記提議、放風聽音、分析民情、初定方案、形成決議、分工實施、回頭糾偏、過程監督、清理賬目、公開透明,民主管理“十步工作法”責任明確,路徑清晰。2009年規劃建設新民居時,有兩個比較大的困難,一怕新建樓房與左鄰右舍不統一鬧意見,二怕投資較大沒人報名。村“兩委”多次召開會議,充分發揚民主,仔細研究論證,最後建與不建的群眾都心情舒暢。村幹部不攬權、不專斷,為群眾著想、讓群眾說了算,贏得了群眾的高度信賴。

第二個身份是做鄉親,把感情融入群眾,叫“入心入境法”。李營村幹部黨員與群眾同苦同樂、同心同向。關愛弱勢群體有“六多六不”模式:多留意,不疏漏;多鼓勵,不歧視;多支持,不拋棄;多關心,不冷落;多幫助,不旁觀;多督促,不鬆手。村民趙建華做生意賠了本錢建不起大棚,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借給他8500元,一年就打了翻身仗。

第三個身份是做靠山,把“保險”送給群眾,叫“遮風擋雨法”。李營村有一個梯次化解創業風險的機制:事前指路——事中攙扶——事後兜底,這“三部曲”成了群眾規避創業風險的防火牆、避雷針。1988年旱改稻風險大,村“兩委”承諾村民先試種,出了事村裡兜著;試種甘藍有人擔心長不好、賣不出,村“兩委”承諾村民管種,幹部管賣,賺了是村民的,賠了是幹部的。黨支部主動負責、勇於擔當,給群眾一層一層上保險,把群眾保護得嚴嚴實實。有了這個靠山,群眾幹事創業心裡是踏實的。

——科學治理,形成強大動員力

30年來,李營村形成了一套科學治理模式,幹部黨員群眾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了強大的動員力。

成熟的支部引領模式。黨支部與村委會交叉任職,充分發揚民主,形成決議後不折不扣執行,避免了黨支部、村委會自說自話、推諉扯皮。支部成員分工負責聯繫指導團支部、婦代會、民兵連的工作,每月碰頭,半年彙報,年終總結,堅持一切工作到支部,讓虛化的機構實起來、休眠的因子活起來。為引導村蔬菜專業合作社辦成群眾的貼心社、放心社,黨支部安排骨幹黨員聯繫該社,對重點經紀人進行為民服務、守法經營教育,並“約法三章”:不壓蔬菜價格、公平對待群眾、搞好各項服務。

有健全的制度保障體系。黨務、政務、財務公開做成常態,村幹部年度述職評議多年一貫,重大事項堅持“一事一議”和“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制度。財務收支制度更是嚴格規範:一是花錢有原則,生產優先、生活其次,自力更生、不靠外援,量入為出、盡力而為。二是掙錢有門路,機動地發包、群眾集資、土地整理升值、義務工換錢。三是省錢有辦法,精細管理、廢物利用、統購統籌、貨比三家。四是管錢有規矩,開支數額嚴遵守、票據管理嚴審核、資金運行嚴監督。健全的制度給了群眾明白、幹部清白,給了村裡實力、發展活力,也給了組織動員全村群眾熱情創業的底氣,使李營從1987年五毛錢家底起步,發展到今天擁有上千萬元集體資產。

有完善的宣傳發動系統。村“兩委”負責輿情通報、政策宣傳,五位幹部分片負責,有宣傳能力的黨員輪流值守。板報專欄、廣播喇叭、農民夜校、入戶宣傳、明白紙、“一卡通”,各種方式讓宣傳不留死角、不存盲區,群眾第一時間就能接收到上級的方針政策,暢通了宣傳路徑,提升了宣傳效果,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清正廉潔,形成強大執行力

李營村黨支部深諳廉潔自律是幹部執行力的前提和保障,30年前就制定了村“兩委”幹部約法五章:送禮不要、吃請不到、辦事講公道、待客自己掏腰包、親戚朋友不許沾光。村幹部外出辦事從來不打車,遠行坐汽車、火車,近處騎自行車、摩托車;村裡迎來送往從不請客,實在避不開,就在李志剛家裡吃頓便飯,直到今天村財務賬上沒有一分錢用於待客開銷;2000年為1420畝耕地安裝管灌,一個包工頭要求攬下工程並許諾回扣,李志剛一口回絕,帶“兩委”班子從玉田進料,組織村民出義務工自己施工,節省13萬元;2008年給新民居加裝紅頂,承包商許諾回贈一輛“帕薩特”,李志剛不為所動,村幹部自己選購物料,施工隊負責安裝,村裡出人工費,節省資金12萬元。30年來,約法五章鐵律如山、雷打不動,保證了自身清廉,贏得了群眾信任。

引導力、凝聚力、動員力、執行力眾力齊發,形成了李營無堅不摧的強大組織力,夯實了李營堅如磐石的執政基礎,也開啟了李營寬廣的鄉村振興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