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造成母猪异常淘汰?看完这些应该就明白了

一、传染性疾病

影响繁殖的传染性疾病有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猪圆环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和钩端螺旋体、衣原体、布鲁市菌等细菌性疾病以及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等寄生虫性疾病,均会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甚至会造成妊娠期习惯性流产,进而造成母猪异常淘汰,其中影响最大的疾病是猪瘟、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繁殖类疾病在异常淘汰中的占比最高,为35.3%。

损伤肢蹄的传染性疫病有猪口蹄疫、水泡病、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滑液支原体和猪丹毒等几种,易形成蹄壳受损、跛行、关节肿胀、关节炎等,迫使母猪异常淘汰。

究竟是什么造成母猪异常淘汰?看完这些应该就明白了

二、物理性损伤

单体限位栏的广泛应用,使母猪自由活动方式和空间严重受限,同时水泥地面常因饮水、返潮、粪尿润湿造成湿滑,易损伤肢蹄,尤其在寒冬因湿冷、母猪四肢伏垫腹下,易致残、致瘫,且难治愈。另外,限位栏设计存在缺陷,下端横杆与地板间距过小,母猪侧卧四肢伸下横杆,受惊时易别伤肢蹄造成损伤甚至骨折。空怀、妊娠母猪采用3-4头小群养模式、高床限位分娩模式,肢体损伤类疾病造成的非正常淘汰比例达22.13%。

分娩产床也是母猪机械性损伤的重灾区,金属漏缝地板间隙条距不合理,母猪躺卧有时乳房被挤进地板缝隙、乳头被夹拉伤,有时趾壳也被夹住别掉。限位栏、产床内母猪后躯易受粪尿污染,因母猪尿路短,饮水量小,尿液冲洗尿路作用减弱,泌尿系统易受感染。限位栏与产床的点对点模式,母猪缺乏运动,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糖皮质激素水平高,免疫力下降,体况随之下降,神经一内分泌系统调节能力相对弱化,造成在产仔的时候,母猪产力降低,甚至没有产力,子宫收缩无力,产程增长至3h以上。产程过长、助产不当,母猪体力衰竭或子宫受创或子宫脱垂,造成死亡或淘法。

母猪采用小群饲养,智能化群养系统时,合群打斗,容易造成怀孕母猪流产,智能化群养系统流产率达9.34%,且损伤肢蹄。而过分依赖智能化系统的检测设备,对发情或返情母猪鉴定分离不及时或未分离,发情或返情母猪的爬跨和拱肚行为,会严重影响同栏母猪妊娠早期的妊娠率,以及妊娠后期的分娩率,还会直接导致流产、妊娠终止。而采用动态群养模式则进一步增加合群频次,管理难度远远大于静态群养模式。母猪配种21d内转入智能化群养系统,配种受胎率仅为72.73%。

人为损伤,在转群、人工授精、接产、助产等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方法不正确、工具粗糙、动作粗暴等导致母猪体内外机械性损伤,造成隐性感染、持续感染,严重时丧失生产力使母猪淘汰率攀升。

究竟是什么造成母猪异常淘汰?看完这些应该就明白了

三、饲养管理不当

1. 配种因素。部分母猪发情症状不明显,无爬跨、静立行为,阴户红肿不明显,黏液较少,外观几乎看不出发情特征,如果配种员责任心不强,操作不够精细,查情不严谨或不运用公猪进行试情,就会漏配,长此以往会造成这类母猪卵巢囊肿,后续情期即便发情也可能不排卵,只能被动淘汰。

2. 防疫免疫因素。母猪群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方式分定期普免和跟胎免疫,往往两种方式一个厂同时采用,有时因母猪返情、流产、早产、内吸、产死胎、仔并窝、久配不孕等异常原因,未能理顺免疫程序,跟胎免疫的疫苗被漏注,造成母猪免疫紊乱而淘汰。

3. 环境变化因素。季节更替,极端气候环境对生产母猪会产生很大影响,夏季、冬季的影响尤为突出,导致最热和最冷月度异常淘汰率最高。夏天炎热,水压较低,鸭嘴式饮水器出水量少且水温过高,导致母猪饮水量不够,易形成热应激、便秘、泌乳减少,致使在每年7.8.9月高温期母猪淘比例最大,月度异常淘汰占甚至11.6%,更甚者肠道损伤、急性死亡;而且高温会致公猪精液质量下降,间接导致与配母猪不易受孕。冬季严寒,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脂质分泌减少,蹄壳变硬变脆,易出现裂缝诱发蹄病,最冷月度淘汰率高达10.70%,甚至高达12.15%。

4、饲料营养因素。哺乳期间饲料中缺乏钙、磷等,导致骨密度降低,母猪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如营养供给不足,母猪动用脂肪储备泌乳,造成体况下降,过度损失体况会导致母猪过瘦(日测情评分低于2分);初次配种体重较轻,妊娠期过度饲喂。哺乳期失重过多,断奶体况差,断奶后正常发情率低或久配不孕,导致初胎母猪的异常淘率最高,达到21%。饲料霉菌毒素易造成后备母猪难以正常发情和受孕,也容易造成经产母猪繁殖障碍,排卵异常,难以受孕。

究竟是什么造成母猪异常淘汰?看完这些应该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