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与冀东抗日暴动

1936年春天,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在北方局和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中共河北省委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于1938年7月间,在八路军第四纵队的配合下,发动了冀东抗日暴动。这次暴动为以后开展冀热边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奠定了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刘少奇与冀东抗日暴动

贯彻中共中央决策,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

冀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北踞长城,南濒渤海,西控平、津,东临山海关,是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要道。冀东的物产丰富,有开滦的煤,塘沽的盐,遵化、迁安的金矿,还有广大的植棉区和产粮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尤其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许多战略物资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华北、华中、华南前线,并把从这些地区掠夺的资财运回日本。同时,冀东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有悠久的斗争历史,有领导群众斗争的丰富经验,又有较好的地形条件,南有平原,北有绵延千里的燕山山脉可供回旋,有利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可见,在冀东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后,领导北方党组织为完成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自1936年以来,北方局给所属各级组织下达的党内指示和刘少奇发表在《火线》上的文章,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开展农村抗日游击战争的问题作了多次明确的指示、论述。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开辟华北敌后战场的具体计划。明确指出:红军可以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确定派八路军挺进华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同时建立以雾灵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在冀热边开展游击战争的决定。

洛川会议后,刘少奇在《为发动华北广大群众的抗日救国运动而斗争》一文中明确指出,全华北党的工作中心任务,是组织与发动广大的反日游击战争。为了实现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刘少奇对冀东抗日武装起义作了具体的指示和部署。

1937年9月底、10月初,刘少奇给河北省委负责人写了一封指示信,要求不失时机地抓紧准备冀东抗日武装起义。明确指出:八路军已过黄河,正向太行山及北岳进发,中共河北地方组织的中心任务是配合八路军,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冀东有我党长期领导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党组织有相当的基础,群众不堪忍受敌伪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有强烈的抗日要求,强调要不失时机地抓紧准备冀东抗日武装起义。同时,他委派李运昌回冀东,任冀热边特委书记,着手组织发动冀东抗日游击战争。

灵活机动指挥,抗日暴动全面展开

为争取敌后各种抗日势力,扩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刘少奇的指示,“自卫会”派王仲华到武汉国民政府备案,以取得合法地位。备案的名称叫“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卫会”广泛联系各个党派、各种武装和政治力量参加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在“自卫会”天津总会的直接筹划下,成立了团结冀东各阶层抗日反汉奸的“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冀东各县也相继成立了分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加入“自卫会”。

冀东游击战争的发动应取得晋察冀边区八路军的直接帮助,这是刘少奇一再强调的重要指导思想。1938年2月,刘少奇致电河北省委,指示省委派人到阜平去和聂荣臻司令员联系。省委即派李楚离去阜平,向聂荣臻汇报工作。聂荣臻叫李楚离转告省委已遵照中央指示,命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政治委员邓华率部抵平西活动,准备挺进冀东,配合抗日武装起义。省委根据聂荣臻的意见又派李楚离去平西,与邓华一起安排了八路军东进计划和武装起义的有关事项。考虑到充分利用青纱帐的有利时机,决定7月16日为起义的日期。

1938年3月中旬,刘少奇奉命从华北抗日前线回到延安,仍继续指导北方局工作。4月间,刘少奇急电河北省委,命省委书记马辉之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冀东暴动的准备情况。5月下旬,马辉之到达延安。刘少奇在听取汇报后作了重要指示,他特别强调在冀东发动起义,不但要有充分的准备,还要有八路军的策应和其他根据地的密切配合。中央已派邓华、宋时轮的部队挺进冀东,起义的时间要以八路军到达的时间为准。起义后,要以八路军为主,坚持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建立以燕山山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会后,刘少奇要马辉之尽快返回河北,贯彻中央指示。

意料之外的是,6月底日伪获知了暴动计划,开始收缴散落在民间的枪支弹药。迫于形势,暴动不得不提前举行。7月6日,由共产党领导的300多名抗日骨干在滦县港北率先宣布起义,打响了暴动第一枪。抗日怒潮很快席卷冀东20余县和开滦矿区,直接参战20万人,其中有10万人的武装力量。群众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摧毁了日伪在冀东多年经营的殖民统治。据统计,这次暴动共歼灭日伪有生力量3000多人,牵制日军1万多人、伪军近3万人。8月中旬,四纵队和起义部队在遵化铁厂镇会师,成立了统一的指挥机构。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向冀东发来贺电,贺电说:“中共中央与中共北方局今以十万分的高兴,庆祝抗日联军反日反汉奸起义的胜利……”这一胜利,“已给日寇严重的打击,摧毁了冀东汉奸政权,发动了广大民众,配合了全国的抗战。”

总结经验教训,精神动力催人奋进

为巩固暴动的胜利成果,1938年9月10 日,刘少奇和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聂荣臻并宋时轮、邓华。电文指出,为了使冀东游击队迅速正规化,宋、邓部队似应以团营为单位,分散到各区与各游击队合编作为基干,各分区正、副司令亦应以八路军干部及当地干部共同担任为好,其目的是坚持游击战,开辟根据地,站稳脚跟。

9月中旬,有消息传来:日伪军将要“围剿”冀东暴动队伍。四纵领导对形势估计过于严重,为了保存实力,避敌锋芒,决定把主力和起义队伍全部拉到平西整训。在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以及晋察冀军区多次劝阻无效的情况下,于9月下旬,四纵主力和蓟县抗联部队即开始向西转移。留下陈群(副大队长)、包森(总支书记)、单德贵(营长)各有百余人的3个游击支队坚持冀东。10月上旬,邓华和河北省委召开了有抗联各路负责人参加的九间房会议,决定西撤。抗联部队和冀东地方干部约5万人,经遵化、蓟县、平谷、密云山地,一字长蛇阵,向平西进发。正如刘少奇在部队西撤途中所电示的,冀东游击队四五万人一起西撤是很不妥的计划,部队不巩固,纪律不好,不能长途行军,危险极大。总撤退使冀东起义部队和解放的地区均损失百分之九十以上。幸而1939年2月,中央决定成立冀热察挺进军和区党委,明确提出坚持冀东游击战争的任务,才稳定了冀东局势,克服了悲观失望情绪,并采取有力措施支援冀东游击战争,为以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1943年3月,刘少奇在《六年华北华中工作经验的报告》中指出,“冀东暴动是真正地发动了几十万群众来进行反对日寇汉奸的武装斗争,这是一次很值得研究的人民抗日大起义。”

今年是冀东抗日暴动胜利70周年,这次暴动意义深远,它已深深印在冀东人民心中,成为一种精神符号,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进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