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刘少奇


记忆中的刘少奇


1962年,刘少奇、王光美在家中接待访华的胡志明

■一■

刘少奇生前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尤其是对自己的子女,不仅在政治上要求严格,在生活上要求更严,从不娇惯他们,不允许子女有丝毫特殊。

1951年至1966年,我在中南海先在中宣部工作,后给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张际春当秘书,其间,经常看到或听到少奇同志严格要求子女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

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与困难作斗争。这时,少奇同志的几个子女正在学校读书,吃住都在学校,生活条件较差。有的同志建议,是不是应该让孩子们回家吃住?少奇同志始终不同意,坚持让孩子们在学校吃住。他对夫人王光美同志说:“人民吃不饱,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有好处。等到他们为人民办事的时候,将会更好地总结我们的经验教训,再不要让人民吃不饱饭。”少奇同志不仅让上中学的孩子这样做,就连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也让到中南海机关食堂和我们工作人员一起用餐,和大家一样自觉地排队买饭买菜,没有任何特殊的表现。

有一次,他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源源,趁老师不在,将学校发的白薯干悄悄扔掉了。班主任知道后批评了源源,并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家长联系簿上。星期六的晚上,少奇同志看了联系簿上老师的批语,拿着本子严肃地对源源说:“老师讲得对啊!……这是农民伯伯、阿姨饿着肚子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点儿都不珍惜!粮食是一滴滴汗珠换来的,要珍惜这些劳动成果……”源源听到爸爸的批评,小脸蛋顿时羞红了。这一次教导,在他童年的心灵上烙下了很深的烙印,这对他后来以坚强的毅力度过坎坷的生活不是没有帮助的。

1960年,少奇同志的女儿刘爱琴从内蒙古回到北京度假。她有些委屈地对父亲诉说:“去年我们那里涨大水,我住的房子被淹了,跟有关部门反映多次要求换一下,人家一直不理。”少奇同志一听,这是埋怨当地领导没照顾她,于是亲切地讲:“群众住的房子,难道没有被水淹吗?群众能住,我们也能住。不能以为你是国家主席的女儿,就可以特别,就可以先给你换房子!现在搞点特殊,好像得了便宜,但在思想上是一种危险……常常想占便宜,思想就要变,会变到人民的对立面去,成为无益于社会的人。”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说得刘爱琴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她再也没有提过换房子的事。

1964年夏,王光美同志在河北省新城县蹲点期间,少奇同志写了一封信让15岁的女儿平平送去,并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要给她买火车票,不要送她上火车站,也不要通知王光美同志到车站接她,一切由她自理。工作人员感到很为难,因为平平毕竟是个女孩子,从未出过远门。少奇同志看出了工作人员的心思,就对他们说:“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叫放呢?吃苦耐劳的事,经风雨见世面的事,都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这样可能孩子要跌些跤,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起来。”

“文革”中,少奇同志在横遭迫害的情况下,把平平、源源、亭亭三个孩子叫到身边,叮嘱他们说:“你们要记住,爸爸是个无产者,你们也一定做个无产者。爸爸是人民的儿子,你们也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他还叮嘱说:“只要你们在人民中好好学习,好好劳动,他们会了解你们、爱护你们的。人民最终会信任你们,会做你们的父母。”

■三■

少奇同志严格要求子女,使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平等待人的品质。正因为这样,他的子女们一直保持着人民群众普通一员的本色,能抵制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自觉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志向,使自己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少奇同志严格要求子女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形势下,我们党的干部绝大多数同志是严格自律、廉洁奉公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腐败堕落,败坏了党风,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能像少奇同志那样,抵制特权思想,严格要求子女,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必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