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石碑上傳承儒家思想文化

古代在石碑上传承儒家思想文化

朱熹書“同民安”石刻(上圖);乾隆御書“萱壽延祺”石匾(下圖)

古代在石碑上传承儒家思想文化
古代在石碑上传承儒家思想文化

重修同安縣儒學碑記

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學習、傳承與研究任重道遠。這是泉州市孔子學會赴廈門市同安區考察團一行的共識。該學會會長洪輝煌率常務副會長王仁杰、傅火儒、蘇文普,副會長曾文漢,副秘書長卓文傑、許旭生,泉州師範學院教授林振禮等前往同安孔廟、文公書院等多家文保單位考察調研。同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長何璽,同安區文體出版局局長葉紅旗陪同調研。

同安孔廟始建於五代,現在的主題建築為清代乾隆年間所建。同安孔廟當年既是祭祀孔子之地,也是周邊學子求學之所,現陳設著西漢以來同安當地鄉賢名宦的史蹟和歷代文物。其中的朱熹祠堂和涉臺文物古蹟宋代科學家蘇頌、理學名宦林希元祠堂,尤為引人注目。同安孔廟內還陳列有300多件徵集於當地的石雕碑刻,其中有唐代鎮墓獸、宋代石將軍、明代石馬、清代石翁仲等。33方不同朝代的石碑,展示了精美的浮雕圖案和精湛的書法藝術。較為珍貴的有清代乾隆皇帝為廈門水師提督吳必達之母90壽辰御書“萱壽延祺”石匾,辛亥革命莊育才、潘節文烈士紀念碑等。宋代理學家、思想家朱熹曾任同安主簿,作為其過化之地,同安留下朱熹大量墨跡,文物史料眾多,坐落於同安梵天寺後的文公書院即有罕見的朱熹石刻自畫像。

洪輝煌表示,同安孔廟、文公書院等地的文物古蹟豐富,這為研究與傳承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同安重視文物保護,道德講堂、經典誦讀等祭孔興儒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值得借鑑。今後泉州市孔子學會與同安有關方面可攜手合作,為共同弘揚和保護中華文化做出貢獻。

泉州市孔子學會成立於2010年,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己任,以開展國學教育為核心,以學習儒家文化為主要任務,積極推進“親近經典,承續傳統”活動和泉州孔子文化研究,協力構築海內外學習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平臺,組織國學教育進入家庭、學校和社會,成效顯著。(記者 尼松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