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六次占领老家这镇,从拉锯式反复争夺中,为失败埋下伏笔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一帮农民,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领导的那支军队人称为太平军,当时,这支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悍,湘军头目曾国藩曾有过评语:“洪逆领广西三万兵,当得过后来三十万太平军”!出武昌后兵民已过五十万,大军所至,势如破竹,裹胁当地壮勇,席卷乡绅财物。

太平天国六次占领老家这镇,从拉锯式反复争夺中,为失败埋下伏笔

洪秀全

的确,当年洪秀全领导的这支军队,可谓是裹挟着风雨雷电之势,一路势如破竹,把清军的所谓八旗兵、绿营兵等正规部队打得抱头鼠窜,单说在广西期间,永安州的一次战斗中,曾经创造了七个人打败清军近二千多人的辉煌战绩。这批手拿铁锹、锄头、刀枪、烧火棍之类,没有良好的训练和组织保障,却能把国家的正规军打得如此狼狈,这实在是罕见的。

太平天国六次占领老家这镇,从拉锯式反复争夺中,为失败埋下伏笔

这支军队由广西冲出之后,一路打到湖南、湖北,攻克华中重镇武昌,顺着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进入六朝古都南京,并一举把首都定在南京,建立起了真正的农民政权。就在当时从武昌顺流而下直攻南京的过程中,根据村里老人们介绍,曾经六次攻打过老家,那么,这些太平军在老家曾经干了什么呢?

太平天国六次占领老家这镇,从拉锯式反复争夺中,为失败埋下伏笔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正月,太平军从武昌顺江东下,水路拥船万余艘,陆路夹两岸前进,号称“天兵50万”,所过州县立克。当时,太平天国天官副丞相林凤祥率2000人马,抵蕲州城外六七里处扎营,蕲州知州伍文元及守城清军,以蕲城依山面江凭湖,又城高池深,负隅抵抗。林凤翔便将事先写好的檄文射入城中,文中说:天国大军无战不胜,今伍文元助满拒汉,如城破之日,玉石俱焚,实非天国救民水火之本意;不过,伍文元不顾民命,以至于此,天国实不得已也,众人后来休得抱怨。不多久,太平军便组织攻城,而恰好城内数处火起,清守军顿时大乱。

太平天国六次占领老家这镇,从拉锯式反复争夺中,为失败埋下伏笔

这次在城内放火的人名叫汪德正,在杂货铺当学徒,他在城里组织了当地100余人,响应起义,与城外的太平军形成里应外合,占领州衙并把知州伍文元生擒,后来林凤翔任命汪德正为向导官。而这次汪德正带领的100多人参加太平军后,其中有一名叫郜永宽的当地少年也参军,此人的特长就是跑步,据记载这郜永宽能跑得赢马,头上的细辫都跑得飞起来成直的了。后来,郜永宽在太平军中屡立战功,封为纳王,在太平天国失败时被李鸿章诱杀的八王之一。

太平天国六次占领老家这镇,从拉锯式反复争夺中,为失败埋下伏笔

这次太平天国占领这里,实际上是路过,并没有在这里建立政权,他们的目的就是向南京进军,因此,部队很快就撤离,定都天京。

随后,清兵部侍郎曾国藩分三路“进剿”,太平军派兵西征,夺取安庆、九江、武汉等重要据点,控制长江上游为战略目标。几个月后再克蕲州,据城一年零二个月,并建立了县政权,由天朝委李岚谷为县监军(县长),实行军政结合,要求每户出一男丁为伍卒,一乡一军,共13156人。他们平时务农,战时上阵。县政府的工作重点是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官绅地主的浮财分给贫苦农民,农民佃种地主的土地变为己有。

太平天国六次占领老家这镇,从拉锯式反复争夺中,为失败埋下伏笔

由于此地是南京和武昌之间的重要枢纽地带,是太平军与清军为控制长江中游,反复争夺的地方,因此,多次攻守,反反复复,你争我夺,打得是难分难解,在当地的青壮年男人,几乎都要参加战斗,真的是全民皆兵,本来这一带是当年人口非常密集的地方,人口减少非常严重。

太平天国六次占领老家这镇,从拉锯式反复争夺中,为失败埋下伏笔

特别是到了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天国内部发生了“杨韦事变”,即北王韦昌辉屠戮杨秀清东王府,引起众将不满,兵讨韦昌辉,韦自戮。经此“事变”,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拉走精锐10余万,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形势顿时变得十分严峻,清军也趁机大兵压境。

太平天国六次占领老家这镇,从拉锯式反复争夺中,为失败埋下伏笔

这一阶段,太平军被清军全部赶出了蕲州城,为了占领这一要地,当时,陈玉成与李秀成商议,由南、北两路会攻武汉,重占湖北,以保卫天京。咸丰十一年初,陈玉成重占蕲州城达49天,此为太平军六克蕲州,也是最后一次,再也无能为力组织再战,长江上游太平天国的门户洞开,接下来安庆失守,直到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湘军从这带的长江浩浩荡荡开赴南京,太平天国就此寿终正寝。

太平天国六次占领老家这镇,从拉锯式反复争夺中,为失败埋下伏笔

通过太平天国这近十年时间,占领老家这个镇,反复拉锯式的战斗,就可以看出其军事力量的薄弱,失败其实从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