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对企业的风控把握和判断上存在根本性的错误

金融机构对企业的风控把握和判断上存在根本性的错误


当前民间金融蓬勃发展,特别是深圳这个地方更加活跃,深圳民间金融相对于全国其他地方有两个主要区别:1,相对规范,、2,实力更加雄厚。说深圳规范,是因为深圳民间借贷是一定要签署完整的法律合同,除了问题首先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不是其他的途径。说深圳实力雄厚,是因为,在当前深圳,某一深圳民间金融公司单独给某一借款人出借1亿元或其以上,是很轻松、很正常的事情,并且从借款人提出借款——放款给借款人时间在1—3天内可以完成,这种吊炸天的速度是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望尘莫及的,也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这也是全国很多企业在银行、信托、券商金融机构借不到钱的时候或者在短期内急需用钱的时候,都喜欢往深圳跑的原因。因为深圳民间资金在全在中国是最活的、最吊炸天的。


深圳民间借贷业务类型主要:


1,质/抵押贷款


质/抵押贷款指借款人以一定的质/抵押品作为物品保证取得的借款。业务类型分为三大类:1,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股票质押。2,企业或个人房产的红本抵押。3,企业或个人名下的车辆的车贷业务。股票类的质押通常金额较大,通常在一千万以上,房产的红本抵押金额可大可小,但通常金额不会超过一亿。车贷的金额最小,通常只有几万到数十万不等。


质/抵押贷款到期,借款者归还全部的本、息,否则民间金融公司或出借人有权处理质/抵押品来降低或补偿自己的损失。

2,过桥贷款

借款人的金融机构贷款即将到期,或者借款人为了获得更高的授信贷款额度申请提前还款,但由于自有资金不足,向民间金融公司借款用于归还银行贷款的借款。

,

3,信用借款


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借款,通常只有规模较大的企业或经营还可以的上市公司,才能够获得信用借款。


深圳民间借贷业务的风险调查和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大同小异,关注的重点基本上一致。只是鉴于在民间借款的主体资质整体上远差于在银行借款的主体,所以收益率也远高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同时所对应的风险自然而然的远高于银行的整体风险。这就要求民间借款业务的风控工作就要更加细致,更加透彻,更加能把握到企业的核心。再加上,民间借款调查的时间非常短暂,通常调查企业的时间只有1—2天,然后就得出具项目调查分析报告,给出自己的结论和意见。所以在深圳民间做风控还是有些鸭梨山大的,同时也是要有一定的水平的,不然做不来。


当然做一个低级水平的、没有责任和担当的风控还是很容易的。什么是低级水平的风控呢?就是那种在项目的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找到解决问题或降低项目风险的风控。什么是没有责任和担当的风控呢?就是那种为了逃避和推卸的责任,本能的希望最好每个项目都不要做,提出一大堆不切实际的风控条件,然后公司在没有达到自己提出的条件下,做了项目出现了风险,自己可以推卸责任说,你看,我当时就说不要做,或者说我当时说满足了什么条件才能做,是公司非要做,所以不管我的事情。这就是没有责任和担当的风控,说白了也是低级水平的风控。


本人在2011年年初任职一公司的风控部门负责人,在初到公司第一天,公司老板给我接风,请全体公司人员吃饭。我在饭桌上说:风控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风控人员在心里面一定要清醒认识到,风控的目标在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积极、协助业务部门推进做成业务,而不是其他。因为公司只有业务做成了,才能盈利,公司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个人认为,那个部门赚钱那个就是公司的核心,公司的其他部门都要围着其来开展,具体到民间金融公司,业务部门就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其他的部门如:风控部、法务部、财务部等都应该摆在这个观念,都必须围绕业务部展开。


从业这些年,本人认为当前整个中国金融行业,银行、信托、券商、基金和民间金融公司对企业的风控把握和判断上存在根本性的错误,个人认为是本末倒置的错误。个人愚见,欢迎拍砖。

原因是,现在中国金融行业,银行、信托、券商、基金和民间金融公司对企业的风控把落脚点放在了借款人的红本房和股票上,以为有了红本做抵押,以为有了股票作质押作为担保措施,就万事大吉了,就高枕无忧了。本人认为这是错误的思想,是懒惰的、低级的思维在作怪。如果是这样银行估计没有什么坏账了,但是实际上银行坏账并不少,很多坏账就是出在红本抵押上,出在股票质押上。


个人认为,对企业的调查首先应放在企业的主体资质上,其次是企业的借款缘由上,最后才是对应的红本抵押担保或股票质押担保上。不然的话,如果企业主体资质和借款缘由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你即使做了红本抵押或股票质押,和那些信用借款给企业的在风险上没有本质区别,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罢了。因为企业出了问题,他的红本,他的股票都会被轮候查封个N次以上,你即使做了红本抵押或股票质押,也只能干瞪眼,最后企业破产,你所得到了本金和那个信用借款的没有本质区别,损失会非常巨大。


所以我现在一听到某人、某法务、某财务提该笔业务有没有抓手啊?我内心都是无以言表或哭笑不得的。在心里面想,你们难道只是知道这个吗?你们为什么不多问问企业主体的资质情况,企业是做什么的?企业最近几年的营业状况如何?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如何?企业的行业地位如何?后续有没有上升空间?这些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不去了解一下。为什么不多问问企业的借款缘由?借款缘由合不合理?企业是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导致他现在的财务紧张的?是其他金融机构抽贷?还是企业投资扩张所致?还是其他?


个人认为,对企业的风控调查重点和先后顺序:

首先应该关注是企业本身上,因为企业经营正常,自身可以产生现金流,自身可以有再融资能力,那么企业违约的风险就会大幅降低。反之,则风险极大。


其次,认认真真分析企业借款的原因或导致企业借款的原因,是用于现在投资扩张,还是因为前期投资扩张所致。如果是前期投资所致,我们对其投资的项目再深层次进一步分析,分析该投资企业投资的总金额,该投资项目未来可以给企业的生产运营带来多少效益,如果是正面的,积极的,那么企业借款违约的风险就会更进一步降低。


最后,我们才是对其所拥有的红本房和股票进行价值分析判断,判断企业目前可以快速变现的资产市场价值是多少。


为什么是上述的三个顺序,因为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是希望企业通过自身的造血功能或再融资功能,来偿还自己的借款。没有谁是第一想的是处理借款企业的房产和股票。


个人之所以觉得,当前整个中国金融行业,银行、信托、券商、基金和民间金融公司对企业的风控把握和判断上存在根本性的错误,或者说是本末倒置的错误。是因为,当前整个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公司对企业的风控关注和把握都放在所谓抓手上,即红本房产和股票上,对企业本身,对导致企业借款的缘由反而关注的太少。

殊不知,企业自身是皮,那些股票是依附在企业身上的毛罢了,企业经营不好、亏损甚至于破产,都直接影响到其股票价格走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股票质押焉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