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期內的危機,P2P平台如何積極自救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網貸行業正遭遇成立以來最大的流動性危機。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17日,已有超過68家平臺出現發佈逾期公告或者實控人跑路,其中包括投之家、付融寶、抱財網這類有背景、有存管,在行業中排名較為靠前的平臺。目前投資者恐慌情緒仍在持續蔓延,一些頭部平臺也遭遇資金量加劇流出的困境,甚至有人懷疑網貸行業存在的必要性。為此,一位地方監管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網貸平臺還是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在行業人士看來,未來是剩者為王的時代,但希望監管能儘快明確備案信號,以免合規平臺遭踩踏。

投資人恐慌情緒蔓延

已有五年網貸投資經驗的王風(化名)怎麼也想不到,這次雷潮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其實我最初接觸到的理財方式並不是網貸行業,2013年通過深入瞭解,從其他資深投資人那裡學會了怎樣甄別平臺後,覺得P2P也算是一個較好的理財方式,前期總共投入600萬元,收益預估也達到了將近100萬元左右。但在2018年6月,我遇到了投資生涯中的第一個雷,截至目前已經虧損30萬元。至此,我和其他投資人一起踏上了維權之路。”

“目前我和大多數投資人一樣迷茫,不知道這個混亂的時間段什麼時候結束。而且我不清楚,明天哪個平臺還會繼續爆雷,如果監管在平臺建立之初制定審核和具體的評級機制,在風險可控方面,對投資人來說或許也是一種保護。”王風如是說。

今年下半年以來,網貸行業爆雷不斷。“自從跟網貸大佬們學會了分散投資,雞蛋不要裝在一個籃子裡,聰明的我把資金分散放到了不同平臺,結果現在所有維權群裡都能看到我的身影。”這是形容當下P2P爆雷潮的段子,但卻成為投資人最真實的寫照。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17日,已有超過68家平臺出現發佈逾期公告或者跑路,其中不乏有背景、有存管,在行業中排名較為靠前的平臺。這也是自2013年行業野蠻生長以來,第一次出現如此之大的流動性危機。據第一網貸數據顯示,6月以來,網貸行業新增問題平臺133家。另據第三方數據不完全監測,待收資金已超1200億元。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介紹稱,目前出現問題的平臺主要有三類:資金池運作的平臺、各類或明或暗的大標平臺和主打活期理財的產品。

具體來看,資金池運作,即虛構項目募集資金,明目張膽地踩在紅線上。由於行業信息披露普遍不規範,這類平臺的隱蔽性很強,看起來和合規的平臺無異,藉助激進的市場推廣手段,很容易實現快速增長,甚至獲得各方的認可。但流動性問題是此類平臺的命門,一旦資金流入速度下降,龐然大物也會頃刻間崩塌。

“此外,由於行業整改並未結束,還有不少平臺的大標資產仍處於存續期。在行業下行期,大標資產的逾期會成為平臺難以承受之災難。很多時候,一個大標出現逾期就足以讓平臺幾年的盈利化為烏有,甚至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還有一種則是活期理財產品,雖然監管明令禁止網貸平臺出售活期理財產品,但由於存在旺盛的市場需求,嵌入債權轉讓機制的各類活期、定期理財產品依舊廣泛存在。當前,此類產品到了接受市場考驗的時候”,薛洪言說道。

在恐慌情緒下,平臺債轉標的數量驟增。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17日中午12點,抱財網官網顯示債轉標的轉讓頁數達到1258頁,轉讓標的總數在1萬以上。

平臺尋求自救

投資者恐慌也影響到了不少的頭部平臺。一家不願具名的網貸平臺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說道,此次爆雷潮也對合規的平臺造成了一定影響,目前平臺已經出現成交量下降的情況,未來不排除因為流動性問題而出現兌付危機的情況。

“其實P2P相對還是有風險的,但是這些平臺轉化普通用戶的時候並沒有盡到應有的教育責任,只是直接或間接地標榜‘方便、安全、穩健’之類的詞,而不提示風險,導致網貸行業中充斥了大量的非理性泡沫。現在爆雷潮,其實是清理問題平臺為開端。”上述負責人說道。

北京一家頭部平臺負責人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平臺每天流出的資金量是以前的10倍,之前是幾百萬,但現在變成了幾千萬,不過慶幸的是,平臺流入的資金還是上億的,目前平臺運營正常。不過他也透露,如果行業進一步惡化,就很難說了。

另外幾家頭部平臺人士表示,目前很多投資者確實出現了恐慌,但多數還是以觀望為主,對平臺影響還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借款端,目前已經有一些借款人藉機不還錢,導致平臺逾期風險加劇。

為了重塑投資人的信心,一些平臺開始自救。7月14日,PPmoney萬惠集團舉辦C輪戰略融資發佈會,宣佈獲得6億元融資。在當天的發佈會上,有數百位投資人參加。北京商報記者在發佈會現場注意到,這些投資人聽得格外認真,有些甚至一邊拍照,一邊錄音。7月16日,凡普金科旗下的愛錢進舉辦企業增資溝通會,將愛錢進的註冊及實繳資本由此前的2億元增至5億元。不少從業者表示,近期都在北上廣深等各地開投資人見面會,甚至直播平臺辦公現場,希望能緩解投資人的恐慌情緒。

另一方面,平臺也希望通過加息來挽留投資者。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大多數平臺都有0.5%-2%的加息或者返現行為。

不過,薛洪言表示,“歷史告訴我們,不少平臺爆雷前,都搞過相當具有誘惑力的加息活動,以至於在很多資深投資者的‘識雷寶典’中,平臺持續的非正常加息是個值得警惕的信號。所以,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頭部平臺加息,或許還有用處;一般的中小平臺加息,可能會被視作是最後的‘收割’,加速投資者逃離速度,起到反效果”。

呼籲監管明確備案信息

網貸投資恐慌群體效應下,不少平臺開始呼籲監管。

“監管如果不發聲可能會波及到健康的大平臺,這一次雷潮使得投資者信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頭部平臺都有壓力,中小平臺自然壓力更大。互聯網金融的外溢性強,不能等到無法挽回再發聲。”北京一家網貸平臺負責人說道。

薛洪言同樣認為,如果市場某個巨型平臺爆雷,之後可能將真正引發非理性恐慌,那個時候估計就晚了。希望監管能向市場明確備案的信號,阻斷恐慌情緒的非理性蔓延。

一位地方監管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看到行業爆雷潮後也在徵求平臺的意見,但不知道此時出來表態效果是好還是不好。針對行業“滅亡論”,他認為,網貸有存在的必要性,不然地下錢莊、民間高利貸恐怕會一下子爆發。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包括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在內的五大互金協會集體發聲,呼籲P2P平臺有序退出,妥善渡過行業風險期。特別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首度發聲,稱整治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應避免因對一些事件的過度渲染和錯誤解讀影響市場正常秩序,並呼籲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打擊惡意逃廢債等行為。

也有消息稱,未來全國性監管備案驗收細則也將出臺,網貸清理整頓完成時間也有望延長至2019年6月。

資深互金評論員畢研廣認為,“網貸的監管是一個持續過程,在這個監管體系構架內,不能單純抬高門檻,設立條框來進行監管,更重要的是設立和完善退出機制和保障機制。這次‘雷潮’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也讓這個行業懂得了彌足珍貴,完善風險防控體系,在源頭把控風險,才能有效避免風險”。如今,網貸行業正處於“化繭成蝶”的陣痛期,行業洗牌提速,有很多能力偏弱的機構陸續退出,當然,“強者恆強”幾乎是所有行業的演變邏輯,最後肯定會有一批真正具備實力的平臺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