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返鄉養雞,夢碎田園

  昨日,《白領月薪過萬辭職返鄉養雞 虧數十萬擬回城找工作》一文刷屏了。

  故事呢,其實很簡單。講的是一個叫唐冬的小夥,原本月薪過萬,兩年前懷著田園夢,回到老家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塗家鄉辦了一個農場,幹啥呢?養雞。

  養了兩年雞,幹不下去了。細節就不贅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在說到虧損時,文章有點扯。怎麼說的呢?

  農場投入20餘萬元,每月的營業額在5000元左右,除掉人工、成本等綜合來算,一個月下來,農場要虧兩三千元,加上上班可收入20餘萬,一來一去虧了近50萬。

   賬還有這麼算的?事實上,他真正虧的不到30萬。因為前期投入加上經營後每個月的虧損加起來可能也就30萬,但是畢竟還有雞啊,虧本賣也能賣個幾萬吧。

白領返鄉養雞,夢碎田園

這個“一來一去”有意思,還有別字

   文章雖有瑕疵,農業不好搞卻是事實。

   作為紮根農村的農村人,我一直不建議在外事業有成或工作穩定的農村人回鄉創業就業。

白領返鄉養雞,夢碎田園

農村

  就養雞來說,生態養雞的思路是對的。不喂飼料,讓雞漫山覓食,這樣的“跑步雞”肉質好,下出來的蛋口感也好。但問題在於,把雞和蛋拿到市場上,消費者不認賬。消費者不是不想吃健康雞、生態蛋,也不是不想出高價買,而是心裡總有那麼一絲疑慮:我們看見的雞確實在“跑步”,買到的未必是“跑步雞”啊……

  附近的人家倒是可以證實,但他們顯然不是生態雞和蛋的消費人群。投入大,生長週期長,產蛋量低,加上銷售困難,這樣的農場不虧本都難。產品和生態掛鉤,價格確實高,但價格高又能怎麼樣,沒市場照樣歇夥。

  由此及彼,整個農村產業鏈,莫不如此。

  鄉鎮和農村,也有工廠,但這些工廠生產的產品和農產品基本沒什麼關係。田地裡一直有人在忙碌,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在硬撐著。農村土地留給農民的,情感效應遠遠大於經濟效益。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這是一種美好期待。

要讓期待成為現實,包括農民在內,整個社會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我愛農村。希望農村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