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隊員集體“返鄉”給泗洪帶來什麼

宿遷網訊 在泗洪縣峰山鄉大紅山上,枝繁葉茂的碧根果已經掛出豐收的果實;昔日不毛之地,如今長出紅彤彤的山芋賣到好幾毛錢一斤;經常堵車的青陽北路,架起了城區首座高架橋……泗洪縣城鄉點點滴滴的變化,這幾天一直在楊光明的心頭縈繞。

2014年,楊光明帶著組織的重託,擔任省委省政府駐泗洪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在泗洪工作兩年間,他的足跡遍佈泗洪縣所有的鄉鎮。勾起他對泗洪美好回憶的,是前不久泗洪縣組織的省直機關部門扶貧隊員代表共話扶貧崢嶸歲月活動。

今年10月24日至25日,泗洪縣邀請百餘名曾經派駐該縣扶貧的省直機關部門扶貧隊員代表,再次來到泗洪縣共話扶貧崢嶸歲月、共謀泗洪未來發展。

從1992年省委省政府開始派駐扶貧工作隊進駐泗洪開展扶貧工作,27年來,有21屆扶貧工作隊424人次進駐泗洪縣,隊員們奔波于田間地頭,研商對策,爭取項目,為泗洪縣低收入人口脫貧忙碌。

統計數據顯示,27年來,各屆扶貧工作隊累計為泗洪爭取扶持資金41.2億元、重大項目28個。一筆筆扶貧資金用到實處、一項項幫扶工程發揮實效、一張張發展藍圖成為現實,極大地加快了泗洪發展步伐。

鄉村的工作生活條件,與省城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但所有的扶貧工作隊員從不叫苦叫累,人人都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緊張工作中。然而,他們每個人都面臨著遠離家庭的煎熬:家中的孩子需要接送、老人生病需要照顧……“我們每一名扶貧隊員,都有若干個愧對家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會永遠地記在心裡,真是刻骨銘心……”在當日的座談會上,扶貧隊員們紛紛敞開心扉。

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真情幫扶,讓泗洪縣城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7年來,泗洪縣GDP增長了43倍,財政收入增長了83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35倍……

身邊的每一點變化,泗洪幹群都銘記在心。在當天的活動現場,該縣以縣委縣政府的名義,給每名扶貧隊員發放了一封感謝信:“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自1992年省委、省政府派駐隊員進駐泗洪以來,各位隊員帶著省委、省政府的重託和對泗洪人民的深情厚誼,一屆接著一屆,傳遞好扶貧濟困的接力棒,幫助駐點村居強黨建、上項目、促發展、惠民生,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文章寫在了泗洪大地上,譜寫了一曲曲情繫第二故鄉的動人之歌……”

扶貧隊員集體“返鄉”,讓素有“厚德泗洪”美譽的泗洪縣再次美名傳揚。“我從媒體上看到這個消息後,感慨頗多。扶貧隊員全部都是省直機關抽選的幹部,他們從省城奔赴鄉鎮村組,下田頭、進大棚,冒酷暑、頂寒風。他們甚至動用自己的人脈資源來服務鄉村,不圖回報,只求實效。他們悄悄離開泗洪後,時間一長甚至可能被人忘記。泗洪縣這次專門把他們請過來,懷著一顆敬佩、感恩的心,當面道聲謝謝,這傳遞出來的不僅是送給扶貧隊員的無比的溫暖,也給全社會扶弱濟困帶來一股暖流……”浙江大學一名不願具名的教授坦言。

扶貧隊員集體“返鄉”,讓扶貧隊員們的“心”永久留在泗洪。“兩年扶貧路,一生泗洪情。我們雖然生不在泗洪,家也不在泗洪,但是我們心在泗洪,情也在泗洪,心裡永遠記掛著泗洪。只要有機會,一定要把好的資源介紹給泗洪,讓泗洪發展得更快一些……”2016屆省委駐泗洪幫扶工作隊隊員田樹林感慨道。

扶貧隊員集體“返鄉”,激發仍在扶貧崗位上的隊員們竭力緊握“接力棒”。裴昌武是省司法系統的一名幹部,去年4月到泗洪縣曹廟鄉陳大莊村掛職“第一書記”,他作為在職扶貧隊員參加了本次活動。當天下午活動一結束,他就來到村裡,走訪特別困難的家庭,商討脫貧思路。“下一步要發揮大戶、產業帶頭人的作用,依託合作社,讓低收入戶與大戶抱團發展,確保在脫貧路上一戶不少、一人不落,確保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不給扶貧工作隊抹黑。”

扶貧隊員集體“返鄉”,也激發了泗洪縣全體幹群全力釋放加快脫貧奔小康的內生動力。全省有6大貧困片區,泗洪縣佔有西南崗和成子湖兩個,因此該縣脫貧攻堅任務繁重。“‘十三五’期間,全縣共有3.8萬戶、12.06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35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到今年年底之前,我們要讓剩餘的1.79萬戶、5.08萬人全部告別低收入,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摘除‘帽子’,確保全面如期邁入小康……”泗洪縣委書記王曉東對如期脫貧信心十足。(許昌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