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返乡养鸡,梦碎田园

  昨日,《白领月薪过万辞职返乡养鸡 亏数十万拟回城找工作》一文刷屏了。

  故事呢,其实很简单。讲的是一个叫唐冬的小伙,原本月薪过万,两年前怀着田园梦,回到老家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涂家乡办了一个农场,干啥呢?养鸡。

  养了两年鸡,干不下去了。细节就不赘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在说到亏损时,文章有点扯。怎么说的呢?

  农场投入20余万元,每月的营业额在5000元左右,除掉人工、成本等综合来算,一个月下来,农场要亏两三千元,加上上班可收入20余万,一来一去亏了近50万。

   账还有这么算的?事实上,他真正亏的不到30万。因为前期投入加上经营后每个月的亏损加起来可能也就30万,但是毕竟还有鸡啊,亏本卖也能卖个几万吧。

白领返乡养鸡,梦碎田园

这个“一来一去”有意思,还有别字

   文章虽有瑕疵,农业不好搞却是事实。

   作为扎根农村的农村人,我一直不建议在外事业有成或工作稳定的农村人回乡创业就业。

白领返乡养鸡,梦碎田园

农村

  就养鸡来说,生态养鸡的思路是对的。不喂饲料,让鸡漫山觅食,这样的“跑步鸡”肉质好,下出来的蛋口感也好。但问题在于,把鸡和蛋拿到市场上,消费者不认账。消费者不是不想吃健康鸡、生态蛋,也不是不想出高价买,而是心里总有那么一丝疑虑:我们看见的鸡确实在“跑步”,买到的未必是“跑步鸡”啊……

  附近的人家倒是可以证实,但他们显然不是生态鸡和蛋的消费人群。投入大,生长周期长,产蛋量低,加上销售困难,这样的农场不亏本都难。产品和生态挂钩,价格确实高,但价格高又能怎么样,没市场照样歇伙。

  由此及彼,整个农村产业链,莫不如此。

  乡镇和农村,也有工厂,但这些工厂生产的产品和农产品基本没什么关系。田地里一直有人在忙碌,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硬撑着。农村土地留给农民的,情感效应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一种美好期待。

要让期待成为现实,包括农民在内,整个社会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我爱农村。希望农村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