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那些年,被你温柔地杀死的精神病们

01

我有一个同学,曾经是个有趣的人

但是有一阵,他变了,开始阴沉着脸,不愿意沟通,待在教室的角落里独自发呆,当然,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

又过了几个月,症状更加严重起来

他开始和空气对话,莫名其妙地傻笑,有时候,还会自己打自己。

凭着专业的敏感性,我断定这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和他的姐姐进行了沟通

“如果长期如此,严重影响到了社会功能,最好强制送医。”我说道,“直系亲属是有这个权利的,进行治疗是对他最好的救赎。”

“为什么一定要强行就医?他还没有犯精神病动手伤害到人。”他的姐姐这么回答我。

我不寒而栗。

不舍得送医,看似是关心,实则是一种庸见,一种充满道德优越感的庸见

而且,作为他在北京唯一的亲人,那就是心理疾病患者可能打人,她也只知道这一点。

“可能打人”,背后潜藏着,还是一种觉得得心理疾病就是“疯子”的误解。

事实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衰弱等都是心理疾病,但是就算是最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也很少真的会打人的,精神科医院将一些患者关进病房,并不是防止他们伤害别人,而是担心这些患者会受到伤害

把病人放在身边照顾,真的是一种对他们的帮助吗?

有句话“久病床前无孝子”,说得透彻。

电影《一念无明》中,余文乐饰演的阿东,照顾着受到病痛折磨的母亲,最终精神崩溃,把母亲杀了,也毁了自己的前途。一念无明,害人害己

有时候,我们并不是存心做坏事,只是太缺乏常识。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那些年,被你温柔地杀死的精神病们

在中国,对心理疾病有误解的人,不在少数。

宁愿金屋藏娇,也不让亲人接受正规治疗,这要归咎于中国人普遍存在的

烂好人的假道德、心理学知识的匮乏和对现代医学的恐惧感

相反,得了心理疾病,宁愿自己辞职在家照顾,也不愿意送到正规医院

表面上是关怀,说到底,还是歧视。

心理疾病患者的家人也受到着歧视

l他们被看做是能力受损的人,所以才养出了得病的孩子

l他们被看做是道德缺陷的人,居然把亲人送进精神病院

于是,很多患者家人,受不了道德君子们的口诛笔伐,不再把亲人送医,就这么白白让TA们的心理疾病不断恶化…直到灭亡

02

北京升温到19℃了,春天就要来了。

我们都爱春天的生机勃勃,却不知道,春天是抑郁症患者最艰难的时刻。

抑郁症,通常在春秋发病,而且在春天的自杀率特别高。

在美国,21%的女人和13%的男性在一生中患过抑郁障碍,然而,即使在精神科医学最发达的美国,也有一半多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得不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在中国,抑郁症的医疗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政府宁愿优先把卫生预算投入到肿瘤医院的条件改善上,也不愿意把钱投给精神病院

在三四线城市,许多抑郁症患者在家中过得日子,还不如坐牢

身边的家人要么冷血,要么愚昧

我常说

强迫症患者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别想太多”

抑郁症患者最不想听到的就是“请振作点”

但是,我身边就有不少妄人,大包大揽,听说朋友得了抑郁症,就说:

“抑郁什么?让他跟我喝酒,我来开导他!”

他们不了解究竟有多么危险,也根本不清楚抑郁必须要药物治疗。

即使精神科医生,也难免对抑郁症的歧视,他们劝抑郁症患者不要结婚,结婚了也别生孩子,因为抑郁症可能遗传,赤裸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目前,20%的抑郁症患者会复发,终身服药,

重要的是,很难有婚恋的机会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那些年,被你温柔地杀死的精神病们

还记得前一阵发生在武昌火车站的斩首案吗?

事发之后,市民开始呼吁政府把所有的心理疾病患者都关进医院去。

“城外失火,殃及池鱼”,犯罪嫌疑人是精神发育迟滞,在农村发病率比较高,村里人常叫他们“傻子”。且不说这病,本属于生理疾患,和心理无关。

即使精神发育迟滞,也不是一种攻击性的精神障碍。我去过培智学校,里面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可以正常学习和工作,而且,那里的患者都很可爱,有的患者,甚至天赋异常。

l被误解为“傻子”的精神发育迟滞,并不真傻。

l被误解为“疯子”的精神分裂症,也并不真疯

事实上,“疯子”和“天才”只有一线之隔,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认知抑制解除”的思维特征,能够发现常人所不容易发现的细节,这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常思考哲学问题的原因,如果在智能上加以引导,忽略不重要的细节,把重要的细节留下,甚至会有了成为艺术家和发明家的潜能。

03

心理疾病患者处境已经很艰难,一些媒体还在火上浇油

严重缺乏心理素养是一些媒体人的知识结构缺陷,其实,抽空儿读一读《变态心理学》就不至于好心做错事。

过去有个说法叫做“舆论审判”,我想提个词,叫“舆论诊断”

“我跟她聊了一下午,觉得她说得听明白,比我还正常,怎么会是精神病?”

有些自以为是的媒体人就凭借自己的常识,给精神病人做了“舆论诊断”

还有更过分的,前几年就有媒体发动网友冲进精神病院解救病人,为的是解救“被精神病”的受害者,结果,放出了不少“真精神病”!

倒不是怕“真精神病”出院伤人,只是医院迫于舆论压力“释放”患者,其实是变相剥夺了精神病人受治疗的权利,得不到治疗的精神病人,回到了孤立无援的家中,反而遭受了歧视和伤害。

举个例子,有一种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会长期保持木僵状态,以至于失去自理能力,在精神病院里,是否能够康复不好说,至少可以满足生理需求。

这类病人,在自己家里,反而得不到照顾,活活饿死的,都不在少数。

精神病院,不是精神病人的炼狱,而是家园。

我们必须端正这个认知,精神病院不是惩罚机构,而是治疗机构

精神病院中封闭管理和必要的束缚行为,是为了保护病人,而不是保护医生,洗胃、电击、裹湿床单等野蛮做法,其实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那些年,被你温柔地杀死的精神病们

永远记住!

如果家人得了较为严重的心理疾患,把他们送去治疗,不是抛弃,而是功德

舆论的谴责,家人的不理解,与心理疾患得不到及时治疗所带来的生命危险相比,根本不算什么。小伙子想救一个落水的姑娘,难道还得刻意避免和姑娘的肌肤之亲吗?

就像《笑傲江湖》里,令狐冲想要保护师妹岳灵珊跟,却担心任盈盈猜疑,犹豫不决

任盈盈是怎么说的?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那些年,被你温柔地杀死的精神病们

事不宜迟,咱们就追赶前去,别要为了避甚么嫌疑,致贻终生之恨。”

所以,如果你发现身边人有心理疾患的迹象,请想尽一切手段,让TA得到应有的治疗,即使受到了批评和诋毁,也要坚持送医,

别因为一念无明,延误了治疗,致贻终生之恨

及时送医,就是在拯救一个灵魂。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那些年,被你温柔地杀死的精神病们

最后,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心理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实用TIPS!

亲友发病,需要及时就医,但是,目前精神病院的床位资源非常紧张,所以,在平时就收集好有床位精神病院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提前做好准备,可以降低心理疾病急性发作时的寻医成本。

2.疑似患病,求助咨询师鉴别诊断

国内的心理咨询师暂时没有诊断权,但是至少可以给病人家属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如果是在校园中发现了同学明显的行为异常,可以考虑求助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毕竟,他们代表着学校的态度,掌握着送医的一部分决定权。

3.急性发病,果断借力警方协助就医

如果亲友急性发病,非常危险,可以考虑让警方提供协助,值得一提的是,遇到不认识的人发病,也可以通过拨打110和120请求协助送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