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那些年,被你溫柔地殺死的精神病們

01

我有一個同學,曾經是個有趣的人

但是有一陣,他變了,開始陰沉著臉,不願意溝通,待在教室的角落裡獨自發呆,當然,學習成績也直線下滑。

又過了幾個月,症狀更加嚴重起來

他開始和空氣對話,莫名其妙地傻笑,有時候,還會自己打自己。

憑著專業的敏感性,我斷定這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狀,和他的姐姐進行了溝通

“如果長期如此,嚴重影響到了社會功能,最好強制送醫。”我說道,“直系親屬是有這個權利的,進行治療是對他最好的救贖。”

“為什麼一定要強行就醫?他還沒有犯精神病動手傷害到人。”他的姐姐這麼回答我。

我不寒而慄。

不捨得送醫,看似是關心,實則是一種庸見,一種充滿道德優越感的庸見

而且,作為他在北京唯一的親人,那就是心理疾病患者可能打人,她也只知道這一點。

“可能打人”,背後潛藏著,還是一種覺得得心理疾病就是“瘋子”的誤解。

事實上,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精神衰弱等都是心理疾病,但是就算是最嚴重的精神分裂症,也很少真的會打人的,精神科醫院將一些患者關進病房,並不是防止他們傷害別人,而是擔心這些患者會受到傷害

把病人放在身邊照顧,真的是一種對他們的幫助嗎?

有句話“久病床前無孝子”,說得透徹。

電影《一念無明》中,余文樂飾演的阿東,照顧著受到病痛折磨的母親,最終精神崩潰,把母親殺了,也毀了自己的前途。一念無明,害人害己

有時候,我們並不是存心做壞事,只是太缺乏常識。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那些年,被你溫柔地殺死的精神病們

在中國,對心理疾病有誤解的人,不在少數。

寧願金屋藏嬌,也不讓親人接受正規治療,這要歸咎於中國人普遍存在的

爛好人的假道德、心理學知識的匱乏和對現代醫學的恐懼感

相反,得了心理疾病,寧願自己辭職在家照顧,也不願意送到正規醫院

表面上是關懷,說到底,還是歧視。

心理疾病患者的家人也受到著歧視

l他們被看做是能力受損的人,所以才養出了得病的孩子

l他們被看做是道德缺陷的人,居然把親人送進精神病院

於是,很多患者家人,受不了道德君子們的口誅筆伐,不再把親人送醫,就這麼白白讓TA們的心理疾病不斷惡化…直到滅亡

02

北京升溫到19℃了,春天就要來了。

我們都愛春天的生機勃勃,卻不知道,春天是抑鬱症患者最艱難的時刻。

抑鬱症,通常在春秋發病,而且在春天的自殺率特別高。

在美國,21%的女人和13%的男性在一生中患過抑鬱障礙,然而,即使在精神科醫學最發達的美國,也有一半多的重度抑鬱症患者得不到專業的醫療服務。

在中國,抑鬱症的醫療形勢更加不容樂觀

政府寧願優先把衛生預算投入到腫瘤醫院的條件改善上,也不願意把錢投給精神病院

在三四線城市,許多抑鬱症患者在家中過得日子,還不如坐牢

身邊的家人要麼冷血,要麼愚昧

我常說

強迫症患者最不想聽到的就是“別想太多”

抑鬱症患者最不想聽到的就是“請振作點”

但是,我身邊就有不少妄人,大包大攬,聽說朋友得了抑鬱症,就說:

“抑鬱什麼?讓他跟我喝酒,我來開導他!”

他們不瞭解究竟有多麼危險,也根本不清楚抑鬱必須要藥物治療。

即使精神科醫生,也難免對抑鬱症的歧視,他們勸抑鬱症患者不要結婚,結婚了也別生孩子,因為抑鬱症可能遺傳,赤裸裸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目前,20%的抑鬱症患者會復發,終身服藥,

重要的是,很難有婚戀的機會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那些年,被你溫柔地殺死的精神病們

還記得前一陣發生在武昌火車站的斬首案嗎?

事發之後,市民開始呼籲政府把所有的心理疾病患者都關進醫院去。

“城外失火,殃及池魚”,犯罪嫌疑人是精神發育遲滯,在農村發病率比較高,村裡人常叫他們“傻子”。且不說這病,本屬於生理疾患,和心理無關。

即使精神發育遲滯,也不是一種攻擊性的精神障礙。我去過培智學校,裡面的精神發育遲滯患者可以正常學習和工作,而且,那裡的患者都很可愛,有的患者,甚至天賦異常。

l被誤解為“傻子”的精神發育遲滯,並不真傻。

l被誤解為“瘋子”的精神分裂症,也並不真瘋

事實上,“瘋子”和“天才”只有一線之隔,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認知抑制解除”的思維特徵,能夠發現常人所不容易發現的細節,這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經常思考哲學問題的原因,如果在智能上加以引導,忽略不重要的細節,把重要的細節留下,甚至會有了成為藝術家和發明家的潛能。

03

心理疾病患者處境已經很艱難,一些媒體還在火上澆油

嚴重缺乏心理素養是一些媒體人的知識結構缺陷,其實,抽空兒讀一讀《變態心理學》就不至於好心做錯事。

過去有個說法叫做“輿論審判”,我想提個詞,叫“輿論診斷”

“我跟她聊了一下午,覺得她說得聽明白,比我還正常,怎麼會是精神病?”

有些自以為是的媒體人就憑藉自己的常識,給精神病人做了“輿論診斷”

還有更過分的,前幾年就有媒體發動網友衝進精神病院解救病人,為的是解救“被精神病”的受害者,結果,放出了不少“真精神病”!

倒不是怕“真精神病”出院傷人,只是醫院迫於輿論壓力“釋放”患者,其實是變相剝奪了精神病人受治療的權利,得不到治療的精神病人,回到了孤立無援的家中,反而遭受了歧視和傷害。

舉個例子,有一種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會長期保持木僵狀態,以至於失去自理能力,在精神病院裡,是否能夠康復不好說,至少可以滿足生理需求。

這類病人,在自己家裡,反而得不到照顧,活活餓死的,都不在少數。

精神病院,不是精神病人的煉獄,而是家園。

我們必須端正這個認知,精神病院不是懲罰機構,而是治療機構

精神病院中封閉管理和必要的束縛行為,是為了保護病人,而不是保護醫生,洗胃、電擊、裹溼床單等野蠻做法,其實只存在於影視作品中。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那些年,被你溫柔地殺死的精神病們

永遠記住!

如果家人得了較為嚴重的心理疾患,把他們送去治療,不是拋棄,而是功德

輿論的譴責,家人的不理解,與心理疾患得不到及時治療所帶來的生命危險相比,根本不算什麼。小夥子想救一個落水的姑娘,難道還得刻意避免和姑娘的肌膚之親嗎?

就像《笑傲江湖》裡,令狐沖想要保護師妹嶽靈珊跟,卻擔心任盈盈猜疑,猶豫不決

任盈盈是怎麼說的?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那些年,被你溫柔地殺死的精神病們

事不宜遲,咱們就追趕前去,別要為了避甚麼嫌疑,致貽終生之恨。”

所以,如果你發現身邊人有心理疾患的跡象,請想盡一切手段,讓TA得到應有的治療,即使受到了批評和詆譭,也要堅持送醫,

別因為一念無明,延誤了治療,致貽終生之恨

及時送醫,就是在拯救一個靈魂。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那些年,被你溫柔地殺死的精神病們

最後,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心理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療的實用TIPS!

親友發病,需要及時就醫,但是,目前精神病院的床位資源非常緊張,所以,在平時就收集好有床位精神病院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提前做好準備,可以降低心理疾病急性發作時的尋醫成本。

2.疑似患病,求助諮詢師鑑別診斷

國內的心理諮詢師暫時沒有診斷權,但是至少可以給病人家屬提供一些建議和指導。如果是在校園中發現了同學明顯的行為異常,可以考慮求助班主任和心理輔導員,畢竟,他們代表著學校的態度,掌握著送醫的一部分決定權。

3.急性發病,果斷借力警方協助就醫

如果親友急性發病,非常危險,可以考慮讓警方提供協助,值得一提的是,遇到不認識的人發病,也可以通過撥打110和120請求協助送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