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兒園開始,教育就開始用一個模子,把所有的孩子套進去?

從幼兒園開始,教育就開始用一個模子,把所有的孩子套進去?

今天送桐去幼兒園,老師讓帶根棍子去學校,說是上課用;至於帶棍子幹什麼,我不知道,也沒有問。

媳婦兒就把那根用凸了的,沒有杖尖的登山杖給她帶著了。

幼兒園黃澄澄一片,排隊例行檢查的孩子,在空地上做操的孩子,滑梯上玩耍的孩子,都穿著黃色的外套和黃色的褲子,這是園服,今天是星期三,大家都穿園服。

以至於,跑進人堆裡,我很難找得到桐,所以眼睛得一直跟著她。

檢查完後,我送她去班裡,因為來的晚,大門口的老師已經回班了。

桐去打開櫃子放書包,老師把接送卡給我,看到了桐拿著的登山杖,說拿了個登山杖啊,又說學生的拿的棍子都不一樣,還得統一購買。

我不知道怎麼接薦,拿了接送卡,跟桐招手再見。


令人困惑的是,為什麼大家拿的棍子還得一樣?

羅素說,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我同意這話。

而這才是幼兒園啊,拿根棍子還要求一樣,這是要教出怎樣的學生。

教所有的孩子都穿一樣的衣服,玩一樣的玩具,甚至平時拿個棍子都要拿一樣的,這是要鬧哪樣。

進了學校,孩子就得完全一樣,失去了孩子本來的樣子。

我以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應該穿獨特的衣服,既然是要拿棍子玩,為什麼不能允許大家各不相同呢?

上學時,衣服穿同樣的,畫畫是畫一樣的,唱歌唱同樣的調,哪個孩子不一樣就不是好孩子,老師陰陽怪氣的對待。

總之,不允許不同。

到了年齡,要一樣的結婚生孩子,你不結婚或沒有孩子,在父母眼裡,你就低人一等,讓他們抬不起來頭,沒辦法做人。

我就納了悶了,結不結婚,要不要孩子,怎麼就讓他們抬不起頭來了。

按理說,鄰居應該對我本人議論紛紛吧,但我如果不理會,非要昂著頭走路,又拿我怎麼樣呢。


上次幼兒園組織秋遊,去粵暉園,還特意要求穿園服,就是那身黃歪歪的衣服,我本來不討厭黃色,現在看到那身園服就範怵,不穿園服的不讓做遊戲 。

這就有了威脅的意思,不穿園服,連遊戲也不讓做了,那還是穿上吧。

那次是我陪著去的,因為媳婦兒帶隊去了大南山,要不然這種場合,我是不會往上湊的。考慮到第一次組織遊玩,還是去吧,要不然回來看照片, 沒有桐,不知道會怎麼樣。

就園子本身來說,相當不錯的。只是,所有學生都穿一樣的衣服,你就分不清哪是哪了。尤其是,我還有點臉盲加近視,可把我緊張壞了,桐要是跑遠了,這我去哪找,大家都一樣啊。

好嘛,那跟緊點就是了。

在園子裡玩的時候,又要求玩同樣的遊戲,正是桐喜歡的拍拍操,她早就會唱了,只是唱,不拍手。

有一陣子,我們在河邊看魚,她們要玩一個遊戲,就過來叫了。

自由的時間不多,我不能理解的是,既然出來玩,為什麼又要穿同樣的衣服,怎麼就不能讓孩子穿自己的衣服。

我是覺得,孩子穿自己的衣服,都很有靈氣,3歲半的孩子已經懂得自己挑衣服了,一套上那身黃歪歪的東西,總感覺傻里傻氣的。

那天把我折騰的夠嗆,跑個馬拉松都沒有這麼累,主要是心累。


昨天去看了《尋夢環遊記》,早上去學校路上,我們倆一直在說這個故事,說到小男孩去偷琴,桐馬上說偷琴是不對的,她才不會去偷琴呢。

我就問她,那你又想唱歌,又沒有琴,怎麼辦呢。她想了想,開始笑,眯了眼睛,彎了眉毛,說不知道。。。還拖長了音。

才3歲半的孩子,就有了對和錯的標準;問題是,對錯的標準是固定的嘛,為什麼一定分對錯呢,就不能就事論事,看看事實如何嗎?

我告訴她,小男孩也不一定是錯的,在那個狀況下,我也會去偷琴。 對和錯是沒有標準的,你得去看當時具體情況,比如小男孩需要琴,而那把琴又是閒置的,小男孩還以為,那是他曾曾曾祖父的,那偷過來用下,沒有什麼問題。

這些,她現在恐怕是聽不懂的。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我過了30歲,才真正明白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太多偏見。

窮盡一生,也不能夠完全看清楚真實。

而學校正在教著孩子偏見,而不是睜開眼睛去看事實。非要用一個固定的模子,把所有的孩子套進去,非要用一個對錯標準,去衡量所有情況。

比如說偷東西不對,小男孩在那種情況下去偷琴,我認為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如果是我,在現在我也會去偷,而在以前,恐怕是不敢的。

我要給桐爭取更多的自由,而不是跳進模子裡;我要教他學會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而不是用一套所謂的對錯標準。

她可能不會成為一個好孩子了,但願不會成為這個體制下的好孩子,願她能有自己想法,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顧任何人的目光。

畢竟,參差多態才是幸福的本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