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检测的新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是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研究显示,具有长病程的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发生率随病程的延长而上升,有研究显示病程10 年发生率为2%, 20年上升至8%,而30年以上者则高达18%。慢性炎症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相关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及癌变多建立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基础上,主要是指具有炎症性增生的上皮细胞发展为上皮内瘤变,进而形成腺癌。

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检测的新方法

由于炎症性肠病长期患病患者存在逐年增高的癌变风险,长期炎症性肠病需行结肠镜监测筛查结肠癌,目前主要依靠肠镜检查时随机病理组织学活检来检测炎症性肠病相关癌和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欧洲炎症性肠病学会(ECCO)指南指出,结肠炎监测首选方案为结肠镜下进行多部位活检(包括末端回肠和直肠在内的至少五个部位,每个部位2块活检),每1~3年进行一次全结肠镜检查,每间隔10cm取2~4个随机活检,怀疑肿瘤性病变处应追加活检,从而保证根据病变范围、程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分类 ,并评价有无末端回肠和结肠狭窄。对组织学检查发现有上皮内瘤变者,更应密切随访,如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一经确认即行手术治疗。该方法具体实施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有鉴如此,为减少活检数目,节约成本,许多学者采用色素内镜、窄光光带技术 (NBI)和放大内镜等来指导活检,即靶向活检。若在炎症区域发现上皮内瘤变的息肉并能将其完整切除,则不必考虑手术切除结肠,同时应确认周围黏膜没有上皮内瘤变。

采用相关的方法,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到预防结直肠癌的目的。视频中将介绍相关的检测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