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仿製藥的那些事,並非仿製那麼簡單

印度仿製藥的那些事,並非仿製那麼簡單

【藥品專利】

其實印度的藥品專利是存在的,但是政府會根據當地居民對藥品的需求程度,來推進新藥品的上市。根據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確定藥品專利費價格,過高的專利費會被印度政府所拒絕。就比如,當原研丙肝藥索菲布韋藥在美國上市時,印度製藥廠會先聯繫原研製藥公司談藥品專利費用,若雙方同意,則可以在印度生產。若出現分歧,印度藥廠就會對本國的丙肝患者進行人口統計,說明是緊急需要的藥品,並且做小數據的臨床試驗,將其遞交給藥監局審核,若印度政府覺得的確是急需藥品的話,會同意印度當地的製藥廠強行生產,即便未得到原研製藥公司的授權。

舉例說明:2012年,在印度醫藥屆極為轟動的一件起訴案例,拜耳公司因為2012年3月Natco公司在印度藥品專利管理局那裡獲得由自己公司生產的多吉美(商品名Nexavar)的強制許可證,可合法生產廉價的多吉美。然而此舉動,強烈地引起拜耳公司的不滿,並向印度知識產權委員會上訴,但拜耳公司最終仍以敗訴收場,但收取的專利費卻有所增加。這樣的案例,在印度很常見,比如諾華和輝瑞公司等都曾因藥品知識產權與印度當地的製藥公司打官司,最終都是以敗訴收場。(印度知識產權管理局並不是肆意地縱容當地製藥公司無視專利,而是對於專利費高過正常消費水平的予以否決),印度的法律關於知識產權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是可以進行強行生產的。所以,要麼原研製藥企業以一個合理的價格在印度上市,保證印度居民可以承擔得起;要麼就降低專利許可費用。

其實在印度,原研藥廠也同樣可以不授權任何印度藥廠仿製他們的藥品,只能自己銷售,只要價格合適,例如諾華的拉帕替尼,其印度售價在1500人民幣左右。屬於患者可承受範圍內。因此可以自己生產並銷售。而原研藥廠不願意自己在印度銷售的原因,大多數是不想因為印度市場亂了其他國家的市場的價格,因此寧願收點專利費,也不想自己生產

印度仿製藥的那些事,並非仿製那麼簡單

【印度藥品生產】

其實片劑類的藥品生產並不複雜,主要是原料計量的添加是否規範,而原料供應商基本都是一樣的,供應商在哪裡呢?在中國!!!你沒有看錯,印度藥品的原料大多數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再在印度生產,銷售。

也就是說印度的藥品質量差別其實不大,區別就像中國小米和三星的屏幕,都是三星公司生產的,再由富士康代工,品牌不同而已。

印度藥廠的控股企業大多數是歐美公司,很多擁有專利的公司也明白,第一世界合理的藥品價格在第三世界未必合理,因此他們會暗中支持在印度開廠,創立一個新的品牌,提高公司利潤

印度仿製藥的那些事,並非仿製那麼簡單

【印度藥品銷售】

印度藥品在出廠的時候,是有代理的。但是代理與不是代理的區別就只是價格的區別,像natco藥廠,只要你能承諾每年的銷售額,並可以壓幾百萬人民幣在藥廠,就能成為代理。一級代理以下就全亂了,零售商的價格就是看商家想要賺多少錢,印度藥品的盒子上是有標價的,但批發價格一般比盒子標價上的價格低的多。據可裡詩娜健康諮詢有限公司(有印度藥房)的經理說,一盒標價590的易瑞沙,他們公司就只賣292,別的藥房看外國人來買,一般都會要到400多。

在印度,醫藥是分家的,也就是說醫院的藥房基本都是外包出去的,藥品的收入並不屬於醫院的收入,醫院也不得強制患者在醫院購藥。因此藥品的銷量並不是由醫生的處方所決定,而是由市場。像有些國家藥品的利潤大部分由醫生所拿走的情況,在印度並不會出現。

印度的藥品在伊朗,阿富汗,新加坡都是可以合法進口的,印度一些非處方藥也是美國主要的進口對象。因此印度一直是被成為世界藥房,只是近幾年才被中國所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